APP下载

G8油藏欠注机理及治理措施研究与实践

2017-11-08王文刚张昭君路存存贺彤彤

石油化工应用 2017年10期
关键词:酸液射孔水井

王文刚,张昭君,路存存,贺彤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G8油藏欠注机理及治理措施研究与实践

王文刚,张昭君,路存存,贺彤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本文针对G8油藏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推进,油藏注水欠注井数逐年增加,注水压力上升速度较快,已达系统上限,严重制约了油藏能量的有效补充,导致油藏压力下降,油井产量下降。通过结合欠注时机、措施增注效果、剖面吸水能力变化分析,深入研究油藏欠注机理,总结出欠注主要原因为储层物性差、近井地带堵塞、深部结垢三类,并采取地面纳滤脱硫装置预防,采用“酸化解堵、重复射孔、压裂增注、提压增注”等进攻性治理工艺,有效缓解了欠注升级态势,并为后期的欠注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欠注机理;纳滤脱硫装置;酸化解堵;重复射孔;压裂增注

1 油藏基本现状

1.1 油藏基本现状

G83油藏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主力含油层系长4+5、长6,主要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前缘,主要的沉积微相是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细、粉砂岩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具有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特征,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注水井欠注甚至注不进现象日益突出,导致油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油井产量下降较快,严重制约了周围油井产能的有效发挥。

1.2 欠注井现状及影响

目前G8油藏共有欠注井58口,占注水井开井数的34.9%,其中地质原因欠注井46口,日地质配注欠注量511 m3,主要集中在油藏东部;储层深部结硫酸钡锶垢堵塞导致欠注井35口,为主要的地质欠注类型。

因欠注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稳产开发[1,2]。(1)欠注区域注采压差增大。对比近年主要欠注区域注采压差,除西部合采单元略有下降外,油藏东部欠注区注采压差变大,注水受效程度变差。(2)东部欠注区域能量保持水平下降。受水井欠注影响,地层能量补充不足,油藏东部欠注集中区域能量保持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比去年,东南单采长4+5单元能量保持水平由92.9%下降到89.7%;单采长6单元、东部合采单元长6层能量保持水平分别由69.5%下降到61.3%、69.4%下降到64.6%;影响油藏的高效开发。(3)欠注区域递减大。通过对比分析欠注区域递减情况,欠注区域阶段递减为12.7%,较区域整体递减(7.8%)大4.9%,欠注区域递减明显增大。

2 欠注机理研究

结合欠注时机、措施增注效果、剖面吸水能力变化分析,深入研究油藏欠注机理,将G8油藏地质原因欠注井分为储层物性、近井地带堵塞、深部结垢三类。

2.1 储层物性差,吸水能力差

G8油藏油层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 mD~5 mD,平均渗透率为0.39 mD~0.40 mD,属于超低渗油层。储层物性差,导致注水井投注即注水压力高欠注。

岩矿特征:G8油藏矿物成熟度高,储层黏土矿物发育,胶结物含量普遍较高。绿泥石、伊利石含量高是导致本区长4+5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孔隙特征:耿83区油藏储层孔隙类型以溶孔、溶孔-粒间孔隙为主(见图1),孔喉半径细小,面孔率仅为3.04%,从压汞曲线来看(见图2),排驱压力(2.36 MPa)和中值压力(9.94 MPa)均较高,岩石较致密。储层敏感性:借用堡子湾区油井的敏感性分析资料,G8油藏油层为弱~中等偏弱水敏、弱速敏。当低盐度水进入地层后,储层内流体矿化度大幅降低将减弱砂粒颗粒与高岭石间的结构力,使胶结不好的高岭石矿物颗粒分离形成速敏,造成储层渗透率受到伤害。

图1 G83井粒间孔、溶孔电镜示意图

图2 G83、G189地区储层压汞曲线

2.2 配伍性差,储层深部结垢

G8油藏长4+5、长6地层水为CaCl2水型,注入水为洛河层水源,水型为Na2SO4型,富含硫酸根离子,通过对地层水和注入水配伍性试验(60℃)发现,两种水洗混合后,产生大量的钡锶成垢离子(见表1),并随着时间的推进,结垢量增加,说明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存在严重的硫酸钡锶结垢趋势,导致注水压力不断上升,欠注井增加。

表1 G8油藏长4+5、长6地层水和注入水配伍性试验结果(60℃)(单位:mg/L)

另外,通过对G8油藏储层原始与目前电镜扫描图(见图3)对比发现,目前电镜扫描图BaSO4、SrSO4等结晶体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主要填充至原储层孔隙当中,致使储层孔隙度下降,渗透能力变差,从而导致水井注入水无法向前推进,注水压力升高,最终欠注。

图3 G8油藏储层原始与目前电镜扫描图对比

2.3 近井地带堵塞

受注入水中杂质及储层近井地带颗粒运移等造成注水压力快速上升,注水量下降,通过采取酸化降压增注,能有效恢复到正常注水压力,达到地质配注。(1)采出水回注区域,因为采出水水质机杂、含油、含铁等超标,造成近井地带堵塞;(2)化学堵水调剖井,注入化学药剂在封堵高渗通道的同时将近井地带堵塞;(3)注清水区域,注水过程中,细小颗粒随着注入水运移至吼道处堵塞。

3 欠注治理技术应用实践

依据G8油藏欠注机理的分析研究,根据各类欠注类型,有针对性的开展消欠措施,通过地面的水质预防,以及进攻性消欠措施治理,有效缓解了欠注升级态势,并为后期的欠注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3.1 注入水质净化技术

针对注入水和地层水不配伍,造成储层深部结硫酸钡、硫酸锶垢堵塞,通过在注水站安装纳滤脱硫装置,降低注入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可降低地层中硫酸钡、硫酸锶垢的形成量,从而缓解欠注持续加剧的态势。在注水站安装纳滤脱硫装置投运后,注水站出口硫酸根离子浓度由1 556.56 mg/L下降到13.17 mg/L,注水井平均油压上升幅度由0.8 MPa/a下降到0.3 MPa/a。

另外,针对受注入水中杂质及储层近井地带颗粒运移等造成近井地带堵塞,通过以“加药+洗井+段塞挤注”为主体工艺,加药是对注入水的水质进行净化处理,确保进入井筒里的水质满足要求;洗井是及时清理井筒中的杂质,防止随着注入水一起进入到地层,封堵近井地带孔吼,造成堵塞;段塞挤注是针对近井地带因杂质、地带颗粒造成的近井地带堵塞,通过段塞挤注,将近井地带的杂质、地带颗粒反洗出来,改善近井地带孔渗性,达到消欠目的。

3.2 欠注井治理技术

针对前面欠注机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原因的欠注井,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3.2.1 酸化解堵技术 针对因近井地带堵塞原因造成的堵塞井,主要采取酸化解堵技术,通过向地层挤入酸液,进而解除地层堵塞。同时针对G83油藏储层物性差,酸化后酸液返排速度慢,返排液量少,因此当酸液返排时地层中酸液消耗,导致pH值的上升,在近井地带形成二次沉淀,因此,在酸化施工过程中,采用不排酸酸化工艺,即向地层挤入酸液后,立即转入注水,把污染物推向地层深部,减小对地层的二次伤害,缩短排液占井时间,提高水井的增注效果。近两年共治理32井次,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0.8 MPa,单井日增注15 m3,23口对应油井累积增油635 t,治理效果较好。

3.2.2 重复射孔技术 针对多次酸化治理无效井,因近井地带酸液无法溶解物质集聚,堵塞炮眼,通过采取符合射孔技术进行重复射孔,复合射孔可以集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于一体,实现对地层射孔和高压气体沿炮眼对近井地带地层压裂,形成孔缝结合型裂缝体系,改善近井地带孔渗性。共治理5井次,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0.6 MPa,单井日增注12 m3,对应7口油井累积增油135 t,治理效果较好。

3.2.3 压裂增注技术 针对储层孔渗性差,在转注初期就严重欠注的水井,通过压裂增注措施,对注水井近井地带形成孔缝结合型裂缝体系,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共治理3井次,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4.6 MPa,单井日增注20 m3,对应5口油井累积增油113 t,治理效果较好。

3.2.4 提压增注技术 针对因距离注水系统较远,注水系统压力损失较多,导致该井组的管压较低,导致欠注井,在末端井场安装增压注水装置,提高注水系统末端压力。目前在G8油藏共采用增压注水装置3台,注水管压可提高2.3 MPa,对应10口井日增注103 m3,对应12口油井累积增油236 t,治理效果较好。

4 结论及认识

(1)通过欠注机理的深入分析,并根据每种欠注类型井,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可有效消除欠注问题。

(2)针对注入水和地层水不配伍,通过纳滤脱硫装置减少硫酸根离子,可有效减少结垢量,缓解欠注矛盾。同时,通过以“加药+洗井+段塞挤注”为主体工艺,提高注入水水质,可有效预防注水井欠注。

(3)酸化解堵、重复射孔、压裂等进攻性欠注治理技术,是治理欠注井的有效手段,具有很明显的治理效果。

[1]胡永乐,等.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王道富,李忠兴,等.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7,28(6):78-81.

TE357.62

A

1673-5285(2017)10-0031-03

10.3969/j.issn.1673-5285.2017.10.008

2017-08-19

王文刚,200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为长庆油田第九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油田开发工程师,从事油田开发工作9年。

猜你喜欢

酸液射孔水井
碳酸盐岩酸液注入段塞组合方式及其协同效应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水井的自述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乌龟与水井
考虑人工裂缝影响的砂岩储层酸化模拟研究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