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11-08刘一臻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教学质量

刘一臻

(辽宁科技学院 工程实践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4)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刘一臻

(辽宁科技学院 工程实践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4)

文章针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倡导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推行校企联合的教育模式及建立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及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起到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首要任务,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转型期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大学生多层次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如何培养好大学生的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高等教育转型期,很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在进行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社会转型不仅使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高等教育要提供支撑和服务;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及所表现出的结构性失调,更彰显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弱化,这些都明示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大学生是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型国家的主要力量,可是众多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技术创新型人才,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对国家社会提供的人才支撑明显不足,正在制约经济升级转型发展,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相脱离,教育理念与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矛盾,缺乏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都无法马上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理论知识大于实际能力,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只有开放高等教育理念,学习好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步提升大学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2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的意识

在教学理念创新中,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才是最迫切、最关键的。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都是贯穿于思维教学当中的,把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型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与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多层次实践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2.2 推行基于问题的应用型教学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推行以“问题”为核心,教学过程的问题化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在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应用和更新知识,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能力,在团队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多层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构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体系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目标应具有社会需求及行业导向性〔1〕。体系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课程体系、课程实践、实践能力的拓展及校外实践四个部分。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扎实基本知识,使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打下比较宽广的学科基础,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奠定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意识;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强调了课程实践的环节,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大学生实践能力拓展部分,通过学科竞赛、等级考试、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途经,有针对性的、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校外实践是大学生和社会相关联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无缝对接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

2.4 以校企联合的教育模式强化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我国正在推动“高等学校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和提倡校企联合。校企联合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提升的原动力,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较为现实和紧迫的问题〔2〕。可以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中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在企业工程实践中得到有效的传递,真正地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生产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通过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根据项目的任务来组织课程教学,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系统的设计,在有限的学时中根据不同的项目对相关能力进行反复的训练,最终让学生具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校企联合课程设计

借助校企联合课程设计的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迁移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多层次实践创新的能力。将企业从单纯地用人单位变成联合培养单位,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经验,与高校一起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这样,高校的培养目标明确,教育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教学方法和内容与产业同步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的“做中学”,“研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推进高校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体制的改革,真正实现高校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深化培养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3〕,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1)应用型本科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目标评价

首先定位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目标,其次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准确把握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目标。

2)应用型本科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评价

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资料、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来逐步完善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评价。

3)应用型本科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质量评价

从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率等多方面进行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质量评价。

4)应用型本科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从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制度、教学改革等进行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管理体系工程,涉及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实施而不断地完善,力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引入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形成评价教育质量的新标准,促进学校间、系部间的公平竞争,形成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便更好地完善高校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体系。

3 结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转型期的首要任务,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转型期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在高等教育转型期,明确高等教育价值观,引入应用型本科的“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行基于问题的研究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体系,根据本土情况有的放矢建立自己的特色教学,全面积极地推进大学生多层次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最终目标。

〔1〕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2〕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佟柠.课堂评价:与学生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以评价改进教学的实践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3-(9)-37-40

2017-09-02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JG17DB270).

刘一臻(1967-),女,山东寿光人,辽宁科技学院工程实践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及应用.

1008-3723(2017)05-019-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09

G642.0

A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教学质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