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名片:从产品到品牌

2017-11-08武志军

中国品牌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京津冀

文_本刊记者 武志军

中国新名片:从产品到品牌

文_本刊记者 武志军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正撕去低附加值的产品加工名片,擦亮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品牌新名片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成就辉煌。这五年是行业深度调整的五年,是消费升级转型的五年,更是坚守匠心、真抓实干、创新发展,打造飘香全球的中国品牌名片的五年。

五年前,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伴随着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低端”、“廉价”等刻板印象也如影随形。如今,这种形象正悄然发生改变。海尔、华为、腾讯等一大批高新品牌的涌现和崛起,为中国撕去了“模仿”、“廉价”的标签。中国制造也从低附加值的产品加工,逐步向拥有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中国品牌转变。

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五年成就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这些发展成果给中国人带来自豪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看待我们的目光。

2012~2017年党和国家推进品牌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一重大论述已成为推动我国品牌建设工作的行动纲领。

2015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5〕19号)。《通知》指出,坚持以质量提升推动品牌建设。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品牌评价体系。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016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

(国办发〔2016〕44号)。《意见》指出,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016年12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印发《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规划》要求,培育质量品牌优势,引领供需结构升级,推动自主品牌建设。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壮大民族企业和知名品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培育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展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推动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不断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发明”标注品牌新高度

“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

“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新四大发明”不仅改变中国,而且深刻影响着地球村时尚,吸引着五大洲目光,标注着中国品牌发展的新高度。

“新四大发明”中,高铁与网购并非始于中国,但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矗立起“新发明”的世界高峰,并将其打造成闪亮的“中国名片”。

今年9月21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公里的时速奔驰在京沪高铁上。这一跑,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高铁“飞奔”的五年。中国铁路网平均每天以9公里的速度增长,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四纵四横”高铁网。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出炉,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高铁总里程提升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大城市。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总里程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总和。

由高铁始,中国造曾经被贴上的“低端”标签已被撕下。今年9月,欧美高铁三强“抱团”应对中国企业挑战。几年前,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在全球铁路车辆制造市场上三足鼎立。而今天,他们必须选择合并铁路装备制造业务以应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一根网线改变中国。中国网购为世界经济输出“互联网商机”。“网购”的兴起让日历上原本普通的11月11日成为全世界的购物节。数据显示,2016年“双11”期间,仅天猫平台的销售额就达到1207亿元,发送快递数量达6.57亿件。

这里既有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这样耀眼的大品牌平台,也有各种小平台,平台背后,是无数消费者用一辆辆购物车铺成的消费升级之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1%,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更快,达到52.8%。

鲜有人想过,有一天中国人可以玩一种“魔法”,跨越物物交换,取代各种货币,轻松“扫一扫”交易即完成。曾经的“出行在外,腰包必带”变成了“手机在手,天下我有”。

法国巴黎春天、英国哈罗德百货、芬兰航空、挪威邮轮、南非观光巴士,甚至连北极圈都接入了支付宝,“你好、谢谢、支付宝”,已经成为老外必学的三句中国话。从欧洲的机场免税店到日本药妆店,支付宝已经登陆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家线下商户,微信支付也入驻了13个境外地区的13万家境外商户。

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还在进化。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让世界的目光看向中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时感叹,在电子支付领域走在前沿的中国,已开始让新加坡感到“落后”的压力。

如果说高铁是中国人织就的联通中国各地、联通中国与世界的一张有形的网,那网购则是中国人缔造的联通中国各地、联通世界每个角落的一张无形的网。支付宝则是全球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超越地缘限制在这张无形的网上轻松交易的金融血脉。共享单车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健身“小伙伴”。

一台单车、两轮驱动,年轻的共享单车已经骑向世界更远的角落。在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世界上百个城市的街头,都出现了中国共享单车的身影……ofo小黄车全球化战略开启后已进入全球16个国家,摩拜单车也在华盛顿、伦敦、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海外13个城市开展了运营。

年轻的共享单车企业不仅代表中国品牌新高度、展现创造水平的“金名片”;单车所到之处,也在世界地图上留下了新标注,彰显着中国创造创新的格局和势头。

“新四大发明”为什么会在当代中国“创响”?一些专家指出,无论是高铁,还是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其兴起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市场和庞大的人口数量。

从基础建设到消费方式,从商业理念到经济业态,“新四大发明”折射出中国品牌企业创新的澎湃动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正如《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中国曾经以廉价劳动力闻名于世,现在它有了其他东西来贡献给世界——创新。中国“智造”的结晶,犹如一张张名片,让中国重新找到了全球发展中的坐标,也让世界重新定位了经济版图中的崭新中国。

新升级引领品牌全球化

小到一款手机,大到一辆汽车,甚至是一座水电站……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以产品升级、平台升级、服务升级正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活力。

10月16日,华为在慕尼黑发布了mate10手机,成为对标苹果手机的重磅产品。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达到1.12亿台,同比增长19%,华为全球零售店达到4.2万个。

伴随着销量增长的,是华为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认知度的提升。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六年前我们开启华为品牌之旅的时候,我们品牌在全球的认知度连3%都不到。几年过去了,到今年我们在inderbrand的排名就排到了70位。”

漂洋过海去打拼,华为成功让外国人爱上中国品牌的秘诀在于能够坚持真正地把客户放在心目当中,华为公司Marketing部总裁张宏喜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内功,将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客户、合作伙伴、员工,使其能够真正地认知、认可,能够被体验到,这是做品牌的核心。”

华为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首发了mate 10系列手机

“得平台者得天下”,是对海尔品牌升级最好的概括。平台化的海尔已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范式引领者。日本熊谷、新西兰、德国纽伦堡、墨西哥克雷塔罗、韩国首尔、美国卡姆登、印度班加罗尔等这些“世界地图”上的地区,在30年后的今天,都已成为海尔的“海外创新根据地”,组成了海尔全球10大研发中心。法国巴黎玛德莱娜广场最贵的一台冰箱、一台搭载堪称“家电界特斯拉”的无压缩机技术的酒柜、全球第一台搭载FRID识别技术的物联网洗衣机等纷纷诞生于海尔,成为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扎根、开花、结果的典型代表。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物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优秀的中国企业迅速抓住“风口”,欲以“平台”掌握时代的最强话语权。其中,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用户数已经突破5000万,接入包括海尔自有品牌产品和第三方智能家电、智能硬件达120类,合作伙伴不乏苹果、微软等全球一流资源,开放生态平台效应正在不断凸显。

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中国企业换道超车的好机会。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能否跟上新时代步伐,以“一技之长”在众多变革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市场引领者的一大挑战。走在前列的海尔们,无疑给企业的品牌变革带来范本。

在9月1日的IFA2017,海尔作为中国制造的主要品牌亮相,海尔、卡萨帝、GE Appliances、Fisher & Paykel四大品牌的代表新品也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不仅仅是海尔的骄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日益强大的一个缩影

创世界一流品牌是无数中国企业的追求和梦想,青岛啤酒无疑是众多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一个示范样本。近年来,青岛啤酒面对新全球化的变革,深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打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高”战略:高品质、高价格、高可见度。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说,青岛啤酒从走出国门第一天开始,出口就不仅仅是为了卖产品,更重要的是创世界品牌。用工匠精神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就应该到国外占领主流消费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在生产啤酒种类高达5000多种、鲜酿啤酒厂遍布每个小镇的“现代啤酒的故乡”德国,当地啤酒普遍售价在0.8欧元到1欧元,青岛啤酒以3欧元的高端定位,去年在德国卖出了15万箱。

一位阿根廷经销商的故事很有趣,几年前,他在家庭聚餐时第一次喝到青岛啤酒,清爽的麦香感觉棒极了。于是,这个生意家族计划进口青岛啤酒到阿根廷来,一年之后,他们真的把青岛啤酒卖到阿根廷全国,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青岛啤酒扩散这么快!在海外市场上,青岛啤酒去年销量同比增长12%,亚太市场更是爆发式地增长了45%。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品牌与中国国家形象调研报告》显示:在消费者认知度方面,部分国家青岛啤酒认知度超过90%。近3年的调查均显示,青岛啤酒在发达国家的知名度高于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打造一批“世界级”品牌,既是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世界大势的必然选择。

如今,依托“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思路和新举措,中国正推动中国制造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为提升中国产品附加值,推进中国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中国也在推动自主品牌发展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驱动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而今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更是将中国的品牌建设工作推向高潮。

诚然,从客观角度而言,目前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依然存在数量偏少、影响力偏弱的问题,中国品牌的总体形象也有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仅有华为、联想两个品牌入围,而在日前福布斯发布的2017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中国也仅有华为一个品牌入榜,且位置靠后。

同时,打造“世界级”品牌,还要克服过去几十年来,世界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惯性。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存有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甚至一些国内消费者也更喜欢选择国外品牌,热衷海淘、代购。这折射出中国品牌亟待拓展自身影响力,提升消费者认同感的现状。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看来,品牌建设,走出去只是第一步,要真正走进海外消费者心里,将自身打造成为世界品牌,任重道远。“简单而言,‘走出去’就像到国外留学,让人家认识你;‘走进去’相当于拿到绿卡,有了一定身份;‘走上去’,你就成为当地名流,这个过程非常难。”张瑞敏说。

新生态让新城市更靓

京津冀协同发展

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近年来,围绕让城市名片更突出,区域发展更协调这一发展主线,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正在中国大地拉开帷幕。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更加宜业宜居,特色区域魅力无尽彰显。

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坐拥1亿多人口、21.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京津冀城市群历来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间,建新城、修铁路、战雾霾、转产业……京津冀区域内,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新城市名片正跃然纸上。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建设这两个新城,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今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标志着总体规划已经成为首都发展的法定蓝图。该规划提出,以首都为核心,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为新的两翼,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空气清新、水清岸绿、职住平衡、宜居宜业……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关键词。既有千年大运河的古韵悠然,又有现代都市的商务繁忙,水波和霓虹的交织,传统和现代的交融……这曾是人们对未来通州运河核心区的美好憧憬。如今,憧憬即将变成现实。一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城市副中心,正在款款走来。

自今年4月1日设立新区的消息公布以来,雄安一直是舆论追逐的焦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雄安新区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此同时,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城市副中心转移。在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市委、市政府新的行政办公区建设快马加鞭。

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新的“两翼”,成为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

根据中央的部署,到2020年,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将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雏形初步显现;到2030年,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城市。

届时,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先进、令人向往的宜居城市。同时,通过对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新区还将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工资收入不低,居住成本不高,还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2014年12月30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合作成立的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15年,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编制完成并在一年后获批。根据规划,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京津冀地区未来将新建24条、总里程3450公里的城际铁路网,形成“四纵四横一环”的格局。

2017年7月,铁路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5年来,已有12亿人次、6万余家企业和物流单位、京津冀区域内200多个县市地区的人,分享到铁路发展带来的“红利”。

未来,京津冀地区交通更大的格局也在逐步展开。2019年,北京新机场将投入使用。它将和京津冀地区的其他几个机场一起联手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成为京津冀1亿多人口和世界联通的节点。

围绕“蓝天下的京津冀”发展目标,京津冀三地建立了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治理协作机制,北京与津冀合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压减燃煤,发展清洁能源、控制工业和扬尘污染等重点减排,启动实施国五排放标准,超额完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任务,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

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年均浓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下降40%左右。这是中国首次划定大气治理具体目标线,也将是京津冀生态联防联控成效的试金石。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无疑是重中之重。京津两地“过胖”,“大城市病”突出,周边地区却“偏瘦”,甚至仍存在“贫困带”,这是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的“顽症”。

实现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2016年,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沧州,一座现代汽车制造工厂竣工量产,可实现年产值360亿元。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省引进落地的最大体量的项目,也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超过2600个,累计到位资金1300多亿元。

如今,协同发展在京津冀三地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北京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80.3%;天津市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8%和39.8%;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河北省,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钢铁、水泥、玻璃产能压减明显,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3%。

此外,随着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的加快建设,一个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正逐步形成。

新工程托举大国实力

历时8年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大飞机”翱翔,“墨子号”升空,“蛟龙号”探海,“复兴号”驰骋;中国路四通八达,中国桥飞架南北,京南大地上的新机场,犹如凤凰般展翅欲飞……在砥砺奋进的五年里,一张张中国工程新名片惊艳世界。

在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南方向的库拉西尼海湾,一座斜拉式跨海大桥不时吸引当地行人驻足凝视。这座坦桑尼亚人民口中的“梦想之桥”,就是由中国承建的尼雷尔跨海大桥。它不仅在早晚高峰时段为当地民众节省约1小时的通行时间,更为坦桑尼亚提供了超过1000个劳动岗位,培养了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如今,像尼雷尔跨海大桥这样的由中国承建的基建项目遍布全球。“中国建造”不仅打造了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超级工程,创造了蜚声海外的国家品牌,也为促进各国互联互通、提速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日前,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也意味着当今世界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是中国桥梁屹立世界“桥梁之巅”的缩影。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近年来,中国桥梁界为世界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长桥中,中国占据6座。而在建造技术上,中国已拥有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

除了遍布世界的中国桥,近年来,中国高科技研究成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4月27日,在393公里外的太空轨道,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为后者实施了推进剂加注,天舟一号这个“太空快递小哥”送单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稳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突破和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收官之作,引来外媒纷纷点赞。德新社将中国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形容为“巨大跨越”,指出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自己货运飞船的国家,同时向建成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俄罗斯卫星网的评论指出,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向建设轨道空间站迈出的“巨大一步”,这在国际航天界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我们见证了另一位重要选手的崛起”。

“天眼”看地球,“慧眼”识九州。现如今,在甘肃,农民可以快速提取枸杞、红枣、硒砂瓜等农作物信息,掌握种植情况;在江西,管理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鄱阳湖水资源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在西藏,工作人员也不必在恶劣环境下翻山越岭去进行生态保护、资源勘探……这一切都得益于高分专项工程的实施。

高分专项工程被称为“天眼工程”。2016年8月发射的高分三号是唯一一颗雷达卫星,这只“不畏浮云”的“天眼”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验证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别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

以量子卫星的最新实验成果为代表,中国华丽转身,一举挺进量子研究的最前沿。“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这样评价。

去年6月份,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我国首台全自主可控10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以每秒9.3亿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第三次夺冠。同年11月份,“神威·太湖之光”应用成果首次荣获“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成果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核高基”是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这个听上去“高大上”的名词其实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手机到电脑,从冰箱到汽车,甚至每一个U盘,都离不开芯片和软件。对于所有整机设备而言,芯片是“心”、软件是“魂”,如果没有这两样,机器就无法工作,它们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自“核高基”专项实施以来,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的桌面计算机在产品上实现了“从基本不可用到基本可用”的跨越,在应用上实现了“从单点试用到行业示范应用”的跨越。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国产CPU的单核性能从“十二五”初期不到Intel i3 CPU的10%分别提升到36.4%、33.3%、25.8%和51.5%。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从中国超算到中国桥梁,从航天梦到“天眼”梦……一项项重大工程相继结出累累硕果,不断刷新着中国品牌发展的高度。

新服务丰富世界体验

实现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变,中国服务不可或缺。今天的中国,正在全球竖起中国服务新形象。日前召开的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京交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公立医院将建立欧盟首个中医诊疗中心。这是中国在欧洲开出的首张中医“处方”,也是中国服务“走出去”的最新案例。

在本届京交会上,共达成国际签约项目55个,意向签约额137.3亿美元。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7.2万人次客商参展参会,聚焦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领域,探索国际合作的机遇。京交会也成为中国服务业开放成果的展示窗口,渐次引进来,大胆走出去,中国服务丰富着世界体验。

作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市的服务业品牌向来是我国服务业的一大示范标杆。

9月3日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让多次令世界称赞的“北京服务”品牌走进世界视野,而承担此次会议服务的正是北辰会展。

20世纪九十年代,为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一个集会展、酒店、写字楼、高档公寓和购物、娱乐、餐饮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群,即亚运村在北京拔地而起。也正是从那时起,以国家会议中心和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为龙头的北辰会展一鸣惊人,迅速跻身世界会展舞台,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

缘起亚运会,传承奥运会。二十余年来,北辰会展凭借专业运营能力,圆满完成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万国邮联大会、历届京交会、世界高铁大会等近万场国际国内重大会议及活动的接待任务,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市召开的国际性、有影响的超大型国际会议中,有三分之二以上落户北辰会展。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北辰会展团队进行现场布置

“服务人员面带微笑走向客人,左手持热水壶,右手拖底,站于客人右手边、茶几后侧,进行服务。……先将倒好水的杯子放回原处,再将杯盖盖好;示意客人;转身回到原位。”将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最常用的倒茶分解为25个步骤,这就是被誉为行业标杆,并成为国内首家建立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的北辰会展的“茶水服务”。而这样的标准服务项目在北辰会展还有411项,详细到笔尖的朝向、椅子的间距等种种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实际却意义非凡的内容,组成了工作人员重之又重的工作日常。

以北辰会展为代表的“北京服务”是中国服务业的一个生动缩影。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54.1%,服务需求旺盛,反映在服务贸易领域,服务进口增长较快,一方面是出境游、留学和就医等旅行进口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和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技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显著提升。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中国服务贸易让世界感受到多方位的服务体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希望分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一杯羹。2017京交会特设巴西展区、德国展区、日本展区、巴哈马展区、南太平洋国际展区、世界贸易网点联盟展区等10个国际展区,还有赴泰投资新篇章、“爱尔兰:中国在欧盟最为理想的服贸合作伙伴”、“在西班牙服务行业的商机”、“立足瑞士—瞭望欧洲”、“哥伦比亚服务行业环境与机会”等几十场境外国家和地区专题活动。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特别看好中国的旅游市场。”巴哈马联邦驻华大使保罗·安迪·戈麦斯说。巴哈马位于加勒比海,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中国人到这里旅游和工作。”

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介绍,以往乌拉圭的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影响拉美、美国和欧盟,到乌拉圭投资的也主要是欧美国家。而现在,越来越多乌拉圭企业对中国市场产生浓厚兴趣,也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赴乌拉圭投资。目前中国已经是乌拉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希望中国企业更多地投资乌拉圭的建筑业、制造业、畜牧业、农业和金融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西林认为,中国正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快速迈向服务主导型经济,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急需的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乃至知识产权密集型服务将为外商带来重要商机。

面对中国服务带来的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近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打造“中国服务”的国家品牌,推动“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共同构成我国外贸竞争的新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品牌竞争,唯创新者胜。自十八大以来,万众创新的热情高涨,加快了中国企业迈向世界的脚步。据统计,2016年中国国内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占全球38%,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1.9倍。在占据中国一半人口的农村,仅去年一年就诞生了约811万家电子商务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一批中国品牌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竞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就整体而言,中国品牌影响力和海外渗透情况仍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偏低。如世界闻名的振华重工,大型港口装备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连续19年在50%到70%,成绩固然喜人,上升空间却极尽饱和,为此,振华重工决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积极布局由卖港机设备向卖系统集成,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由卖硬件向卖软件转型,走出了一条品牌转型升级之路。

2017年5月10日,中国企业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品牌日”,这也预示着中国对品牌的重视已经从企业层面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品牌日”的成立,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这将有望助力打造适合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生态环境。

展望未来,中国品牌的升级之路,才刚拉开序幕。伴随中国品牌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不断坚持创新的中国品牌新名片,终将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京津冀
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举行
京津冀(雄安)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讨会召开
2021 (第五届)京津冀开发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论坛在京召开
20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사라져가는 석탄 연료와 베이징의‘푸른 하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