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设计创造力培养途径

2017-11-07周楚轶

设计 2017年15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翻转课堂

周楚轶

摘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设计对于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更受关注。文章通过探讨心理学领域的创造力模型,结合产品设计教育实践,提出基于设计教学的设计创造力模型,并探讨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在基于设计创造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模式中,探讨生态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翻转课堂 设计创造力 设计教学 课堂生态

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新的经济增长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设计在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地位和价值日趋凸显,设计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设计对于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示推进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的融合发展,而2015年我国则明确将创新设计列入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而设计人才的培养是创新设计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由此,高等教育中,设计学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和紧迫的时代意义。设计3.0更需要跨界融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新知识,需要分析理解大数据的数学方法和计算能力。而高校的设计教育中必须要关注,同时又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力的培养。

一、设计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

对于创造力的概念,学术界一直也是众说纷纭且都持之有故。而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创造力涉及开发一种对个人和/或较大的社会团体有价值的新颖产品,想法或问题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学术界就兼顾新颖性和适用性的创造力成分的组成并未达成共识。

(二)创造力模型

而关于创造力模型的研究也是在逐步深化。1950年,吉尔福特(J.P.Guilford)的《创造力》演说拉开了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序幕,并于1967年提出了“智力结构三维”模型(Structure of Intellect,SOI)。而此后的阿玛拜尔(Teresa.M.Amabile)的创造力成分模型(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斯滕伯格(Rd.Sternberg)创造力投资理论(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等开始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进行对创造力开展研究,—方面他们开始关注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同时也将创造力研究往实用性方向推进。

斯滕伯格(R.J.Sternberg)提出,创造力由六个因素组成,分别为智力(intelligence)、知识(Knowledge)、思维模式(thinking styles)、个性(personality)、动机(motivation)和环境(envi ronmentalcontext)。他认为智力是创造力的关键,包含综合(synthetic)能力,分析(analytical)能力和实践(practical)能力。斯滕伯格(R.J.Sternberg)的理论是针对一般单独个体而言的。

阿玛拜尔(Teresa.M.Amabile)等则Ⅲ认为,创造力与神经系统(Neurological)、影响/认知/训练(Affect/Congnition/Training)、个体/个性(1ndividual/Personality)、团体(Groups)、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文化/社会(cuItu re/Society)、系统方法(system Approach)等因素相关(如图1)。其中同心圆的大小表示影响的范围,比如神经学基础仅对个体产生影响,而文化/社会,系统方法论等则产生较大影响。

综合以上两种较为经典的创造力理论,同时结合具有团队协作特征的产品创新设计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在设计教育的创造力模型中,针对个人的智力(intelligence),个性(personality)等因素将被弱化。因为作为设计新手,其智力达到基础的阈值水平,其对创造力的影响较小,同时趋向团队合作的产品创新设计场景,可以弥补个性的差异性。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高校的设计教学中,我们探讨的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Knowledge)、思维模式(thinking styles)的培养和良好设计环境(environmental context)和文化(culture)的构建。

(二)设计创造力模型

但同时由于设计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我们还会关注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s)的教授,综合信息(information)的获取和计算机支持工具(computer supporting tools)的运用等部分。从而,在高校的设计教育中,我们认为设计教学中的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型可以定性表示为:

C=f(K,M,TS,E,I,DM,ST)

1.知识(Knowledge)是一把双刃剑,—方面为了提升创造力,个体需要了解和掌握现有领域的知识,但是另—方面,这些知识也有可能会让个体形成思维定势。设计学科的知识中不仅包括课堂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包括相关领域的一些实践经验等知识,而这部分的知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补充。

2.作为产品设计师,其个体的创新动力,即动机(motivation)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但是同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正向刺激动机的生成。

3.就思维模式(thinking styles)而言,可以將其按思维内容、智力性、思维过程的目标、思维过程的深浅等不同原则分为多种聊。而斯滕伯格认为立法式风格(Legislative style)对创造力来说特别重要。旧也就是需要用自己独创性的方式进行思考,打破陈规和框架约束。因此,在设计教育的思维模式(thinking styles)培养中我们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endprint

4.创意不单是个人内在封闭思考的过程,亦受到工作环境(environmental context)和文化(culture)的影响。一个创意工作间,能大大地促进创意想法的产生和实现,同时文化传统的丰富多彩和智慧,也能引发多元和独特的想法。

5.合适的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s)有利于极大地激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尤其对于设计新手来说,因此,设计教育中的设计方法传授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在设计方法的传授中包含了头脑风暴、故事版、情景版、角色扮演等在内的30余种设计工具的介绍。

6.斯滕伯格的理论中未提及综合信息(information)对于创造力的作用,其实信息对灵感的激发和想象力的扩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信息是表示事实(what)、事实发生的地点(where)、时间(when)和涉及的人物(who)的部分。信息可能是与产品设计直接相关,如市场信息和同类产品信息等;也可能是与产品设计无直接关系的信息,它可以帮助设计师采用类比推理(Analogy)产生设计灵感。我们可以利用强制联系的方法来产生新的想法,所以在创造力的培养中,我们也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7.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支持工具(computer supporting tools)的应用,包含知识库技术、信息搜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的应用能有效帮助设计人员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

因而计算机支持工具(computer supporting tools)的部分又可以表示为:

ST={KB,IR,CAT}

其中,KB为知识库(knowledge base),lR为信息源(information resource),CAT为计算机辅助思维(computer aided thinking)。

设计教学中的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型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结合设计教育现状和设计实践,对于设计教育中的学生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基于创造力培养的课堂生态构建

(一)翻转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强调知识单向教授的传统教学传授模式正逐步让位于基于网络信息环境的以学为主、强调问题中心、提倡创新的整合探究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出现更是从课堂学习效率、沉浸感、教学满意度等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贝格曼等(Bergmann,Overmeyer,Willie)(2011)认为翻转课堂还有助与增加师生互动,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于设计创造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模式

基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学者的关注,他们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结合个体的理解与实践,构建出了多种具有指导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包括国外学者的格斯丁的一个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陶伯特的翻转课堂模型,国内学者的张金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和钟晓流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等。

而设计教育中的翻转课堂需要从“知行合一”的理念指导下开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认知教学法等(见图2)。

设计教育中的翻转课堂可按照课程开发、自主学习、知识内化、评价反馈、研讨总结的五步思路展开,借助多样化的微课资料,利用便捷的途径传播,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先进行相关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通过课堂的团队合作、师生积极互动构筑良好的设计环境,引入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机制,最终实现课程优化和师生共发展(见图3)。

将翻转课堂模式引进设计教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用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知识: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引入国内外名校的课程视频或机构的案例视频,借助Coursera、NovoED、学堂在线、网易公开课等平台,让学生在课前更自主地学习,并且更多地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知识。

2.环境:通过翻转课堂,设计教育中可以更加关注于双向互动的设计实践而非单向的知识传输,可以使整体的课堂氛围更为活跃,有助于产生更多的创意想法。

3.計算机支持工具:培养计算机辅助思维,建立信息、信息源和知识库等创新设计过程公用模块,包括多层次网络信息搜索助手、科学效应库、专利库链接等,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随时调用,激发创意灵感。

4.思维方式与设计方法:翻转课堂可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位于设计实践和个性化辅导,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多样的设计方法,训练发散的设计思维。

5.动机: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积极的评价反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基于设计创造力培养的课堂生态构建

虽然翻转课堂模式用于设计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课程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不太适用于推理性、概念性和系统性较强的设计课程,而在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的课程设置中,则表现突出。另外它对于主讲教师和学习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讲教师必须事先构筑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学习支持体系,建立有效激励措施、合理的过程控制,因材施教。而学习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更深入地思考。

但是,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设计创造力培养的翻转课堂可以构建出以宽松、愉悦为特征的课堂生态环境,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生态型师生关系,以互动、生成为特征的生态化教学设计和以多元、发展为特征的生态评价机制,这样的课堂生态有助于师生共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翻转课堂
土家族民间造物“致用”观在设计教学中的融合
基于企业实际的针织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工作室模式”探讨
设计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