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嘉 世界级指挥的成长密码

2017-11-07

北广人物 2017年28期
关键词:交响乐团音乐

5月14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盛大的“一带一路”演出,吕嘉担任了现场指挥。三个多月前,52岁的他已正式接棒著名指挥家陈佐湟,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音乐艺术总监。

音乐世家走出的音乐人

认识吕嘉的人常说他是“南人北相”——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种长相的人,似乎都天赋异禀。而事实似乎也印证了这种观念,吕嘉的“绝对音高”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在音乐家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他生于上海,长于北京,祖籍四川,从少年时代便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

吕嘉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吕蜀中与母亲陈丽芬都是部队文艺工作者。小时候的吕嘉似乎对数理化和长跑更感兴趣。他的数理化成绩经常在全年级拿第一,他还特别擅长跑步和游泳,曾经参加过两次北京市的马拉松比赛。“身体是非常重要的介质,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尤为重要。”他说。

1975年,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不满11岁的吕嘉从上海来到北京。“从吃奶油蛋糕到吃部队的粗粮,对于少年来说是一个新奇的过渡,”吕嘉说,“可还是学了很多东西,比如我学会了擀饺子皮,一个人供两个人包绝对没问题。”好友圈中流传着他从小就开始“挎蜜”和“碴架”的段子。吕嘉见了先是一乐,然后叉一本正经地说道:“上海嘛,小学生放学男孩子女孩子都是手拉手排队回家的,这和早恋没有关系。但到了北京就不行了,分得很清,其实他们也想拉,就是没胆儿,所以就嫉妒我。”至于打架,跟王朔小说中寫的一样。“当时我住在军区大院,附近是军乐团大院,还有五机部四号院、制药三厂、空军466医院。稍大一点儿的男孩子都打过群架,我小嘛,就看着,看完了就到学校里出手去了,但是上海小男生在这里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哈哈哈。”

15岁初中毕业,因为数理化成绩好,为吕嘉上音乐学院附中的事,班主任专门做过家访,说他应该走数理化的路子,将来可以考清华北大,可体育老师叉建议他到体校去训练长跑或游泳。“爸妈让我自己选择,当然他们还是想让我走音乐的路。我一想,得,还是学音乐吧。”

1980年,吕嘉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三年后,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当年唯一一个被录取的学生,师从郑小瑛学习作曲、钢琴和指挥。

被柏林艺术大学破格录取

从上附中开始,吕嘉就喜欢一个弹琵琶的女同学,于是猛攻唐诗宋词,依照古诗词格律来给她写情书。结果,几年下来,小姑娘没追到手,古诗词倒是学了不少。在中央音乐学院教中文的老师、冯友兰先生的女婿蔡仲德先生对他钟爱有加,除了上课,下课还要给他开小灶。

但是专业老师却认为他把时间都花在文学上属于“不务正业”,就逼着他加大练习量。开始是一个星期练习一个乐章,后来增加到了两个乐章,甚至整部交响乐。但是吕嘉总能在完成专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后,继续“不务正业”。“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两年里,我就把学校图书馆里的西方经典小说全部读完了,读得懂读不懂是另一回事,反正我是全读了。”吕嘉说,“现在看来,当初的玩文学反而有助于启迪自己的音乐悟性。西方音乐表面上看只是音乐,但背后不就是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直至现代的西方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表达吗。”

1987年,吕嘉在中央音乐学院跳了一级,直接进入了指挥系研究生班。“当时,中国已经有不少音乐家开始走出国门,杨立青、汤沐海、余隆、苏聪等都在德国留学。学习古典音乐,不去欧洲怎么行?”

1988年初,吕嘉怀揣着300美元,坐火车横穿欧亚大陆经莫斯科到达西柏林。一路上,除了行李,他还带了6瓶二锅头。“当时的苏联生活物资匮乏,据说带上二锅头在路上可以当美元使。”吕嘉说。

在柏林艺术大学参加入学考试,现场钢琴、指挥、乐理四位教授考他一个人。考试要求弹一首纯古典的巴赫赋格和协奏曲;弹一首莫扎特或贝多芬的奏鸣曲,再弹一首肖邦、李斯特或斯克里亚宾的作品。指挥,他感觉没问题,但是由于东奔西跑打工维持生活,没有空练琴,结果问题就来了。

“协奏曲,嗯,不错!赋格呢?”

“没练!”贝多芬第一乐章弹完,教授叉问:“后面的呢?”

“没练!”

几位德国教授皱起了眉头,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情。“那开始指挥吧。”

“没有谱子,但我可以背谱指挥!”

教授们相互对视了一下,露出惊讶的表情。

一个乐章指挥完毕,教授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几分钟后,一位教授走过来告诉他:“祝贺你被破格录取了,你很有音乐天分,但要好好学习德文,当然还有继续练习钢琴!”

好不容易通过了入学考试,生活却叉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由于身上的钱不多,叉迟迟没有分到宿舍,他不得不到当地的中餐馆打工。每天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去餐馆刷盘子、倒垃圾,睡上四五个小时,叉要抓紧时间起来去赶早上的谋。

尽管辛苦异常,但吕嘉依旧乐观。有一次,他甚至突发奇想,穿上黑色的演出服端着盘子进进出出,照看着好几桌客人。“反正也很少有机会穿嘛,”吕嘉说,“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他得到的小费总是餐馆里最高的。”后来,他叉获得了到一家“疗养院”里打零工的机会。“千的活儿要轻松一些,工资也更高一些,千完活儿还可以和院里的病人一起打打乒乓球。”

后来居上的世界乐坛大腕

1989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给了吕嘉一张过期的旧报纸,上面说意大利即将举办“安东尼奥·佩德罗帝国际指挥大奖赛”。这时,距离比赛开始的日子已经很近了。他马上给大赛主办方寄去了履历,得到的答复是:报名已满,但可以作为候补选手之一,等待参赛。吕嘉当即从柏林出发,赶往比赛地。一路上火车晚点等各种意外状况不断,等他赶到时,已是晚上8点。但幸运的是,他在最后一刻拿到了参赛的入场券,并且出乎意料地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大赛的第一名和评委特别奖。

比赛之后,吕嘉不仅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奖金,还迅速提高了自己在意大利古典音乐圈里的知名度。佛罗伦萨歌剧院院长在看了他的指挥后,对他大加赞赏。很快,这位26岁的中国小伙子就成了意大利著名歌剧院里最年轻的音乐总监。

此后,吕嘉叉先后担任了意大利佛罗伦斯交响乐团、瑞典诺尔雪平交响乐团、罗马拉其奥室内乐团和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等著名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同时还经常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哈雷交响乐团、德国多特蒙德歌剧院和意大利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他在世界乐坛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在谈到中国歌剧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时,吕嘉说:“歌剧是舶来品,目前中国歌剧还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引进经典也好,委约创作也罢,我们要补的课还很多。中国歌剧的规范化和国际化需要我们一部戏一部戏地‘磨。当然,我们会力争用最好的艺术表现水准在国际上赢得尊重,成为代表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面旗帜。”

据《中华儿女》李肖含度整理

猜你喜欢

交响乐团音乐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奇妙的“自然音乐”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音乐从哪里来?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长江”钢琴携手国家交响乐团高原奏响强音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