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范师徒为何分道扬镳

2017-11-07左都御史

百家讲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共和康有为师徒

左都御史

1890年,刚满18岁的年轻举人梁启超拜师于康有为门下,并且成为康有为最得意的学生,从此他们的命运就交织在了一起。在戊戌变法中,师徒俩奔走南北,鼓吹变法,发表演说,一时名震海内外,并称康梁。

可以说,康有为是梁启超的老师,而康有为的名字及其变法理论广传天下也得益于梁启超那支富有感情的笔。在同封建顽固派的斗争中,两人可谓同生死、共命运。然而,最后亲密师徒却公开反目,势如水火,晚年的梁启超很不喜欢别人将他和康有为并称。

至于他们反目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他们在学术思想上存在分歧。其实,政治上的分歧才是他们分道扬镳的深层原因。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因与孙中山等人往来较多,他开始渐渐提倡革命、共和之论,而康有为对这些不以为然。其间,梁启超还发表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背离康有为改良主义政治路线的文章。

康有为知道梁启超与孙中山秘密联合后,马上发出一封急电,要梁启超迅速来见。在香港保皇会的秘密会所里,二人先检讨汉口起义失败的事情。但说着说着,话题便转到君主立宪的道理上来。忽然,康有为开始责问梁启超“江之岛结义”之事。

“你这是要弟子们‘倾向革命啊!革命,革命,你要革谁的命?革清朝的命,不就是革皇帝的命吗?你忘了皇帝的救命大恩了!你居然做出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如果不是皇帝全力保护,我们的脑袋早就被砍了,哪有今日?”康有为言辞激烈,越说越生气,要找棍棒教训这个不争气的弟子,一时没找到,便顺手拿了一个夹着报纸的夹子,朝着梁启超扔了过去。

据说,康有为从来不打人,这一次,也无意真打,而且确实并没有击中梁启超。但梁启超却大惊失色,立刻跪倒,俯首认罪,并且宣誓:按照保皇路线前进,绝不再动摇。孙中山一番苦心,最终也没能把梁启超拉入革命的怀抱。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已经覆灭,但康有为仍然顽固地认为,君主立宪制最适合中国国情。否则,搞出来一个“共和国”,也肯定是假共和。袁世凯当总统后,多次请康有为到政府任事,康有为坚辞不去,但梁啟超则接受了袁世凯的延请。至此,二人彻底分道扬镳。

康、梁的分道扬镳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他们从携手到分裂,也体现了历史的必然,他们思想分歧不只是师徒个人意见的分歧,也是改良派内部思想的分歧。

编辑/子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和康有为师徒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康有为撰
八戒吃包子
走进“共和”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
漫画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