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例肘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分析与鉴别

2017-11-07邹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6期

邹晖

【摘要】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鉴别诊断检测的方法。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EMG)检测, 观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覺神经传导速度(SCV)及EMG的异常变化。结果 20例尺神经跨越肘下5 cm至肘上5 cm MCV减慢16例(80%), 2例未引出(10%), 阳性率90%;腕至肘MCV减慢11例(55%)。尺神经SCV小指、环指至腕减慢10例(50%), 未引出2例(10%), 阳性率65%。EMG有自发电位14例(70%)。结论 对肘管综合征EMG能作出定性诊断, 判定尺神经有损害, 神经传导速度(NCV)能作出定位诊断; 神经EMG检查对肘管综合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独到作用, 其可明确肘管综合征仅累及尺神经及损害位置, 而其他几种疾病神经损害更为广泛。临床值得推荐。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6.050

肘管综合征临床上并非少见, 可致手部功能障碍[1]。临床上需与C8~T1神经根损害和臂丛神经下干损害、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胸出口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2]。神经EMG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可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2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 男13例, 女7例;年龄12~68岁, 平均年龄(46.5±7.9)岁。病程1个月~10年。20例均有不同程度手肌无力、麻木、持物不牢的症状, 其中第一骨间背侧肌、小鱼际肌萎缩者10例, 典型“爪手”畸形6例, 手背尺侧、小鱼际肌, 小指和无名指尺侧针刺觉减退者18例。

1. 2 检测方法 采用上海海神生产的NDI-200P+型EMG诱发电位仪, 仪器置于屏蔽室内, 地线连接良好。请患者仰卧位, 被测肢体温度控制在34℃左右, 进行以下检测:①NCV检测, 其可分为MCV、SCV;②EMG检测, 使用一次性同心圆针电极, 检测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尺侧屈腕肌等肌肉。在行尺神经肘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时, 采取患者肘部屈曲成90°, 肘下5 cm及肘上5 cm刺激, 两点距离10 cm, 这样能反映出尺神经的实际长度。

2 结果

2. 1 EMG检测 14例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有自发电位, 其中10例尺侧屈腕肌有自发电位, 6例正常。

2. 2 NCV检测 本组16例尺神经跨越肘下5 cm至肘上5 cm MCV均减慢, 2例尺神经跨越肘下5 cm至肘上5 cm MCV未引出;11例尺神经腕至肘MCV减慢。尺神经SCV(小指、环指-腕)10例减慢, 2例未引出, 4例正常。正中神经、桡神经NCV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尺神经感觉和运动纤维来源于C8~T1脊神经根, 在腋部其纤维经过臂丛下干及内索, 内索终支最后形成尺神经, 在上臂尺神经、肱三头肌和肱骨相邻近[3]。在上臂尺神经没有发出任何分支, 在肘部尺神经进入由肱骨内上髁和内侧韧带所组成的一个狭窄的纤维骨性管道。任何原因使尺神经在肘管处受压所产生的一些临床表现称为肘管综合征[4]。在此处尺神经发出它的第一个分支, 支配尺侧腕屈肌和第4、5指深屈肌。在前臂中下处尺神经又发出两支感觉支, 一支叫手掌尺侧皮神经, 一支叫手背尺侧皮神经[5]。在腕部, 尺神经进入腕部Guyon管道, 在此管道内, 尺神经分成浅支和深支, 浅支为纯感觉支, 支配手掌掌面、环指、小指掌面皮肤感觉, 深支支配小指展肌和骨间肌[6]。

病变早期尺神经嵌压较轻, 仅引起尺神经传导阻滞及阶段性髓鞘脱失, 并无轴索退行性变。本组病例中有4例为此种情况, 检查可见嵌压处MVC减慢, 其余NCV正常, EMG正常, 手术预后好。如果尺神经嵌压不解除, 病情进展, 除髓鞘脱失外, 轴索亦退变。神经EMG检查, NCV可见明显异常, EMG也是神经源性损害[7]。本检查中12例符合此种情况:EMG示小指外展肌, 第一骨间背侧肌有失神经改变;尺神经SCV、MCV均明显减慢, 肘下5 cm至肘上5 cm MCV显著减慢。此时手术多数预后良好, 仅1例预后欠佳。检查中还发现2例尺神经NCV未诱发出动作电位, EMG检查除小指外展肌、第一背侧骨间肌有明显失神经改变外, 尺侧腕屈肌亦有明确失神经改变, 这可能与尺神经严重嵌压, 髓鞘脱失及轴索变性进一步加重, 以及神经元的代谢紊乱, 引起顺向性或逆向性死亡的退行性变有关。此时手术效果差, 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考虑轴索、神经内膜管和神经束膜不同程度破坏。

综上所述, 对肘管综合征EMG能作出定性诊断, 判定尺神经有损害, NCV能作出定位诊断, 尤其是跨越肘部的肘下5 cm至肘上5 cm MCV异常率高达90%, 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因此, 神经EMG检查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预后及防止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C8~T1神经根损害尺神经病变, 尤其是尺神经在肘部病变, 在上肢嵌压性神经病变中较多见, 仅次于腕管综合征[8]。由于在肘部尺神经沟处尺神经位置比较表浅。使得此部位尺神经最易受损, 此外, C8~T1神经根损坏也可出现类似尺神经损坏。所以, 对于EMG检查者和临床医生来说, 当患者疑诊为尺神经病变来做EMG时, 首先要确定是否有尺神经病变, 以及损坏部位在尺神经哪一段[9];其次要鉴别是否伴随有C8~T1神经根损坏。一般来说, 根性损害MCV、SCV均无明显异常, EMG检查, 手部的全部小肌肉均可受累[10]。此外, 在临床中还应该注意到尺神经损坏要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胸出口综合征相鉴别。

运动神经元病(MND)也可引起手部小肌肉不对称肌萎缩和无力[11]。经过对无表现的肢体进行EMG及SCV、MCV测定, 有助于鉴别诊断。EMG表现为:静息时, 弥漫性的失神经见于多个肢体的肌肉中(3个肢体);轻收缩时, 可见巨大电位(波幅>5 cm);重收缩时, 募集运动单位有不同程度减少。NCV检查:MND患者SCV多为正常;MVC可有轻度减慢及肌肉动作电位减小。endprint

脊髓空洞症在颈髓空洞可造成手小肌肉萎缩和颈至上胸段痛觉消失, 如果空洞累及后根可表现为全部深浅感觉障碍。EMG多呈上肢的神经源性损害, 其异常范围多比临床广泛;MCV正常, 动作电位波幅可减小, SCV正常, 动作电位波幅正常。体感诱发电位可见中枢段传导异常。F反应可发现

F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胸出口综合征是一个有比较明确的神经系统异常的病。常有由压迫引起的局灶疼痛和感觉障碍, 一般是在手和前臂以及手小肌肉的力弱和肌萎缩。但正中神经、尺神經远端NCV均正常, EMG检查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有神经源性损害。

综上所述, 神经EMG检查对肘管综合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独到作用, 其可明确肘管综合征仅累及尺神经及损害位置, 而其他几种疾病神经损害更为广泛, 临床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柳三凤, 庄智勇, 谢树荣, 等.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5, 22(1):30-32.

[2] 杨伟烙.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的应用与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6(10):90-91.

[3] 冼珊, 邱嘉茗, 张勋. 肘管综合征的肌电图检测与分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5, 22(1):19-20.

[4] 刘英, 邹艺, 李素荣, 等. 肘管综合征与尺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比较研究.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 24(5):257-259.

[5] 晏正辉. 腕管综合征42例的神经肌电图检测分析.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3):24-25.

[6] 耿丽. 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临床分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5, 22(2):84-85.

[7] 胡月新, 罗秋, 唐梅, 等. 两种不同神经电生理检查法对桡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9):91-95.

[8] 张敏健, 沈俭, 程记伟, 等.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上海医药, 2017, 38(2):19-21.

[9] 柳三凤, 刘春华, 庄智勇, 等. 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分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 31(2):23.

[10] 韦映梅, 谷贝贝, 廖旺, 等. 43例不典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神经肌电图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24):3719-3727.

[11] 杨颖颖. 肌电图在前臂正中神经卡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8):7636.

[收稿日期:2017-0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