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课在理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07梁丽丹

科教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梁丽丹

摘 要 研讨课作为与讲授课不同的课程形态,在知识论层面存在根本区别,讲授课倾向于将知识作为确定的知识,而研讨课中知识是不确定的可怀疑的,在持续的怀疑与讨论中不断更新和建立对知识的认知,这也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同时以研讨的方式获得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相当到位和深刻的。此外,研讨课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

关键词 研讨课 自主学习 专业需求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4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in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Mathematics

LIANG Lid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Seminar and lecture as different course forms,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in knowledge level, lectures tend to determine knowledge as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in seminar is uncertain to be sceptical, constantly updat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nowledge in doubt and continuous discussion, this also accords with the general law. Cogni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obtain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is quite in place and profound. In addition, the semina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seminar; autonomous learning; professional demand; ability training

目前,在课程的形式和形态上,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讲授课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远大抱负的学生往往追求对知识层次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可能会不满足于老师的单向传授,而更多在意的是与老师双向交流的过程,如果能和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那么对于学生的进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仅仅要求取得文凭的学生,他们更多在意的是如何顺利通过考试,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所以在追求的起点和层次上就有所不同,怎么能够更为高效地通过考试,怎么能够快捷地获取知识,是他们所格外关心的。那么有着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同处一个教室,而教師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主要以知识传承为主,在传承的过程当中难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性较差,难以实现双向交流和讨论,因而只能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诚然,灌输式教学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依然存在弊端。例如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进度和深度方面就难以把握,另外,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采用单向灌输模式来进行教学,在学的方面将存在严重不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难以到位。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学者提出研讨课的教学模式。[1-2]研讨课是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各取所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客观现实方面,由于座位拥挤、人数众多,教学环境将阻碍讨论充分展开,更难以开展深入讨论。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研讨课教学成本较为高昂,但其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因而成为世界名校培养未来精英的重要教育因素之一。[3-4]研讨课教学创造了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研讨课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由于师生互动和教师的引导,研讨课能够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导引,学生的自主意识将得到加强。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6]

用研讨课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研讨课的形式可以应用到多种课程上,[7-10]故本文着重讨论研讨课在理科数学教学方面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我校理科数学的教学质量,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教学模式分析

理科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也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课程。因此,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十分必要。

研讨课作为教学中的辅助课程,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好的学生,不仅学到书本的知识,更能使书本知识得以深化,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会思考问题的同时,去探索问题,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升。

不管是哪门课程,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计划与每学期相对应,一定的学时计划,若合理分配,则能起到良好效果。比如,可以用三分之二的学时用于讲授知识,另外三分之一的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给大家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去思考,查找资料,探索问题。查找资料方面,学校有图书馆,有大量的数学方面的书籍。同时网络资源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若能有效地运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本身也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经过查找资料再进一步思考,给出初步判断和结论,然后在规定的时间上研讨课,通过交流和讨论,形成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交流和讨论中,避免了出现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讨论的情况,可以说讨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实际的研讨过程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问题,教师回答学生的一些疑问,从而共同解决问题。endprint

2 教学改革目标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改革目标

(1)创新教学方式。将研讨课引入理科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强化课程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深入到问题中,积极思考,搜集资料,以便深刻掌握所学内容。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能力。

(2)更新教学观念。高校教师在研讨课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在开展研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超乎意料的问题。那么对教师来讲,也就成为一种正向反馈,教师要想很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就需要平时不断充电,深化自己的知识,使得在研讨课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也促使教师积极思考新的内容,从而深化知识,互相促进,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2.2 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在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查找相关资料,探索新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提高教师上研讨课的能力,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做好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4)引導学生充分利用研讨课,积极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互动反馈给教师,共同探讨,解决疑问,提高学生参与研讨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团队里的教师要互相配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做好研讨课的实践。另外,教师需要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补充关于研讨课的知识,持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3 实施方案

(1)合理分配课时。根据大纲要求的课时计划。合理分配讲授课与研讨课课时,与教理科数学的教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确定合理的课时分配方案。

(2)提出合适的问题。了解课题组成员所擅长的领域和所授课程,研究教学内容,和团队成员探讨出难度适宜的,有可研讨性的,并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

(3)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学生在研讨课上进行分组讨论。怎样分组,每组多少学生,鼓励学生利用研讨课辅助学习,无论是学生在课堂上留的疑问,还是自己在探索问题中产生的新疑问,在研讨课上都能得以解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适时调整方案。在研究探索中开展教学,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整个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4 总结

理科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也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课程,所以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研讨课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深入问题,发掘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亦能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论素养,研讨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理科数学的教学当应用研讨课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成效。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JGYB201541)

参考文献

[1] 王改琴,贾书花,张旭东,李凯平.浅谈研讨课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2(16):113.

[2] 李渌岩,吕宝海.研讨课是高校改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突破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3):121-124.

[3] 任东方.民办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研讨课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39-240.

[4] 杜瑞,王庭芳.对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思考——复旦大学研讨课观摩体会[J].管理工程师,2011(4):61-63.

[5] 郭祥群.小班研讨课教学的探究实践[J].大学化学,2016(3):11-16.

[6] 周克江,罗琴,黄悦,姜华,廖瑞华.大学研讨式教学的内涵与缺陷[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5):56-60.

[7] 李沛,张鑫,郭滕达.针对专题研讨课程建设的一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21): 82-84.

[8] 尹士闪,王智.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48-250.

[9] 张小娜,刘秦.基于研讨课的形式谈“材料力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13(25):171-172.

[10] 赵亚敏,杜洁.“自主-协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校研讨课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3-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