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引助思 激活学力

2017-11-07凌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怀古反对派支架

凌惠

文本学习是一项充满个性的“内化”活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价值不在于能教文本,而在于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此,教师的引导在植根文本的基础上,要着意于巧,善于因文制宜,为学生解读文本架设自然便捷之桥。

一、巧依文本设话题

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采用故事的形式来阐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形成原因。抓住此特点,笔者以这样的话题切入文本:大家觉得本篇文章像是位资深科学家写的吗?这个话题完全出乎学生意料,他们一愣之后,迅疾埋头课文。很快,有学生说像,因为谈的是科学道理。笔者乘机追问:谈了哪些科学道理呢?有的说不像,因为文章像是在讲通俗故事。笔者追问:讲了哪些故事呢?讲这些故事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由此看来,你认为本文在行文风格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如此巧为引导,学生正侧相兼,由形式到内容深入文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泰格特的《窗》含蓄隽永,圆润天成,教师任何一句不当的话似乎都会减损其玲珑纤妙的构思、尽在意会的美和震撼心灵的力量。因此,在学生通读全文后,笔者不发一言,出示三个话题:

A.窗外的公园真美丽;

B.医生见死不惊真冷酷;

C.小说的结尾真……

要求:前两个问题学生可赞成亦可反对,须言之有理;第三个问题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看法。

A、B两个问题旁敲侧击,故意“错”问,意在刺激学生深入思考,努力做到心领神会。其实美丽的公园是不存在的,是靠窗口的重病人为安慰病友故意编出来的心灵公园。小说在开头就交代这两个病人的病情都很严重,因此那个病人的死自是波澜不惊的事。解读好这两个问题,全文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但这解答如果是出自教师之口,必然是个十足的败笔。C问题中的省略号是故意留白,一如本文耐人寻味的结尾,意在让学生在悠长的回味中感喟人性的真善美和作者独特的匠心。

以上两则课例,都是依据文本特点,教师“装疯卖傻”设疑发问,都激发了学生思辨的热情,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二、巧抓细节深探究

解读文本,抓细节,尤其是抓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往往成为极佳的深究转折点。

《我的老师》一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我”的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好久没有回家。“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便攻击说“我”父亲吃了炮子。“我”很悲伤。此时,蔡老师及时批评了那些“反对派”,并写信安慰“我”。此事,教者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这样提问: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表现了蔡老师什么样的品质?仅此而已。

其实,这里有一细节很值得关注:蔡老师已经批评了“反对派”们,为何还要写信给“我”?这个合情合理、新颖独特的问题,使学生们渐渐平静的心湖涟漪顿起,产生再探文本的兴趣。况且这个问题不浅显也不算棘手,学生有“路”可走,有话可说:蔡老师的批评只是针对“反对派”们,写信是为了安慰“我”;写信是正规郑重的交流方式,讲究一定的格式,体现了蔡老师的平等思想以及对“我”的尊重和关心。

这个问题探明后,蔡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和高大,学生们也深刻感受到文本的张力,对深入阅读文本多了一份“心眼”和机智。

三、巧立支架助思考

余映潮老师在《美选美用 增加文气》一文中强调列述了选用非课文资料的重要作用。这种做法,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称之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支架”。她说:“学生阅读文本,因为知识、经验的欠缺,可能会遇到困难,与文本有一定的距离,‘支架就是建立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有了‘支架,学生就能越过障碍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为具体说明,从余老师的文章中选取一例: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中,在介绍作家作品时可引用如下资料:

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6章)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摘自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這样的资料片段出自名家之手,表达优雅深刻,胜于一般的教参文字,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厚重的铺垫,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中的美感。”

如果说文本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那么教师就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武陵渔人,给予他们舟楫的同时创设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奇异之景,让学生在讶然兴奋中前行,去找寻自己的语文桃源,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预期和真实的课堂情感体验,学生的学力才能不断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怀古反对派支架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清晏园怀古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上都怀古
翠云廊怀古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漩涡中的俄罗斯:社会、政权和反对派
反对派与总统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