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趣
2017-11-07胡晓
胡晓
暑假,伴着炎炎烈日,我们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去爷爷家的路。
对于这个决定,我本是不屑且极力反对的。理由有很多,比如:那是一个闭塞的乡村,有人教我代数、几何吗?有地方写作文、看书吗……各种理由不胜枚举,却还是抵不过父亲的一顿骂:“你们这些小孩儿,娇生惯养。你们从小到大吃过半点苦头吗?真把自己当成养在深闺里的大小姐啦?不好意思,没时间伺候你们!回乡下干农活儿去!”无奈,我只得灰溜溜地回乡下了。
对于爷爷家,我的记忆仍然停留在泥泞田埂上的一串串脚印,遍地花香、清脆鸟鸣……然而这些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已成过去时,迎接我们的是无数蚊蝇、臭烘烘的牛粪堆和漫天尘土……
七月是农村一年中最忙的时节,麦子熟了,要收割;收割好的麦子要挑到打谷场上脱粒;脱下的麦粒要晒干;空下来的地要翻耕;翻耕了的地要泡水,泡了水后要平田;平了田又要插秧。季节不等人,所有这些活儿,都要在有限的日子里全部忙完。
头戴一顶草帽,脖子上搭一条毛巾,裤腿挽了两道,完全是一副农民打扮。可终究没干过农活儿,人家姑娘用镰刀轻轻一拢,一小片麦子就拢进臂弯,把镰刀往麦子根部一沉,只听见“咔嚓”一声,这些麦子便纷纷倒在臂弯里,再用镰刀轻轻一钩,一小捆麦子就倒在地上了。几刀下去,便堆成了一堆,紧接着,十分麻利地将它们捆成一大捆。再看自己,才割了一小行,地里的麦茬儿还留得老高。乡亲们照顾我,自己割十行八行,只让我割两行,练着玩。即使只割这两行,也还是落下一大截。我也想一刀下去多割些,然而拢来拢去,就是拢不住,好不容易拢住了,却不及人家的一半。
不一会儿,太阳升上来了,到处都热烘烘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仿佛在阳光下燃烧起来。
锋利的麦芒把所有裸露的皮肤都划下一道道细长的、看不出痕迹的伤口,沾上汗水火辣辣地疼,好像洒了辣椒水。汗不住地往眼里流,顾不上擦,可视线模糊,根本看不清眼前的东西,只好不停地擦,又耽误了不少时间,落在人家后面越来越远。
但我有我的骄傲,不允许自己放弃,于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撵。心里着急,动作配合就更不协调了,不是落下几株麦子,就是已割倒的麦子又撒落得到处都是。
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季节像一根鞭子,驱赶着渐渐疲倦的人们。
元麦还没割完,就要割大麦了,小麦也一天黄似一天。
但那时的我已经不是那个青涩笨拙的城市女孩了。我早已像乡村姑娘一样有着小麦色的健康皮肤和敏捷利索的动作。
这便是农活儿的趣味,一种与城市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趣味。这不是城市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是独自一人的艰苦磨砺,是独一无二的历练,是所谓的“苦尽甘来”!
教師点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这句诗,哪个孩子不是信手拈来,可是,又有多少孩子真正体会到稼穑艰难,农田劳作的艰辛呢?对于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小姑娘更是如此吧。小作者从最初对去农村老家的排斥抵触到在乡村地头割稻的辛劳过程中感受到不一般的乐趣,这是怎样的一种成长啊!原来,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劳动是最好的人生课。由“苦”而“趣”,独特的生活经历领略到深刻的人生体验。
文章构思独到,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细致生动,尤其田头割稻一段,将自己初次下田的好奇、笨拙和好强的心理描写得真实细致,情景描写有声有色。很好地凸显文章主题“苦趣”。
(易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