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感悟的认知及其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构建
2017-11-07李英翯
摘要: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一个基本元素,它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在艺术创作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色彩的具体运用,形成并建立一个认知体系,在艺术领域不可或缺。从中西方的相关绘画艺术以及色彩应用方面的理論来看,有关色彩的理论已经粗具体系。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学校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各高校都追求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色彩感悟 美术教学
色彩在各种艺术创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纵观以往的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众多艺术家以及科学家的努力付出,使人们加深了对色彩艺术的认识,色彩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影响绘画美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色彩是最为主要的。因为绘画中不同色彩表现出来的内涵和情感大不相同,它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突出表现。总的来说,在进行色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色彩的“感悟”,这对正确合理地认识和创意地使用色彩有很大意义,它将对高校美术教学产生深刻影响。
一、色彩运用中易出现的误区及正确的认知方法
(一)过分强调对色彩的感觉
目前,在色彩应用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人过分强调对色彩的感觉,他们认为要画好色彩,最关键的是对色彩应用有良好的感觉。有的高校美术教师也认为画好色彩要靠感觉,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色彩训练时,教师往往让他们跟着感觉走,随意发挥。而这种简单粗暴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学生在刚接触色彩时,他们辨识色彩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过分强调对色彩的感觉,学生很容易忽视对课程实质内容的学习探究,而缺失对整体色彩的把握。这样的画作会缺乏色彩间的合理搭配,使作品显得杂乱无序。
(二)过分强调色彩理论知识
要想正确认识色彩,坚决不能离开理性认识色彩的理论知识,但是过分强调色彩理论知识也是一种错误。过分强调色彩理论知识的人通常认为,只要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能够解决好所有的色彩问题。但事实上,理论始终只是帮助学生认识色彩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色彩的恰当应用能充分表达艺术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能直接地描绘人的心灵。但是在创作中,若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话,创作者是无法完全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若是这样,那理论知识不但没有对艺术创造者提供帮助,反而变成禁锢学生思想的枷锁,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机械而失去感情的味道。
(三)对色彩的正确“感悟”认知
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自然色彩是不能直接转化成绘画色彩的,它需要经过一个由色彩理论到感知领悟的过程,也就是“感悟”认知。色彩的感知实际上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所具有的外表色彩对人的感官所形成的反映。其中错觉的产生、个人色觉的心理差异、对色彩的个人感情等都会成为影响色彩感知的因素。所以在高校美术教育创作中对色彩的认识要做到“感性—理性—感性”的转化,这样才能正确、科学地对高校学生进行良好的色彩感悟教学。
二、高校美术教学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
(一)积极学习色彩理论知识
色彩理论学习是帮助学生进行色彩感悟的前提条件。只有进行了一定量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生才能对色彩有一个比较科学理性的认识,从而学会色彩感悟。
(二)按时按量完成色彩写生任务
进行色彩写生是增强学生对色彩感悟的最有效方式。在通过按时按量完成写生任务之后,学生才能拥有更高的绘画技艺,才能拥有更好的感悟色彩的能力。
(三)学会欣赏和剖析名家的画作
名家的画作对学生的色彩教学有很大引导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欣赏和剖析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色彩观念,这有利于学生提高感悟色彩的能力。
(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己主动感悟色彩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发展自我个性。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色彩感悟能力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者还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感知色彩在艺术上的应用,形成自己的感悟方法,并将感悟色彩作为优秀绘画技能,为我国的绘画艺术提供优质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闫飞.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下), 2016(09).
[2]农旭安.关于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 2017(10).
(作者简介:李英翯,女,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