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智慧农业风口上
2017-11-07曾诗淇
曾诗淇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农产品成本高、效益低、竞争力弱。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速新常态下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是我国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互联网+”在农业领域风生水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说,农业已经进入“4.0”智慧农业时代,在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派得伟业”)董事长杨宝祝看来,智慧农业是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慧农业的技术体系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云计算三大体系,具体应用系统包括农业区域资源管理、农资监管、农产品溯源、农业专家决策、病虫害防治、电子商务等系统。” 杨宝祝介绍,派得伟业主要以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为主,针对用户需求,提供方案、开发平台。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进行业务重构,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打通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目前企业在全国已经有数百个项目点,产品和服务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
“从2001年开始做农业信息化至今,16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在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农业建设经验,可为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 杨宝祝自信地说。
依靠大数据制定科学决策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响应中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按需生产,不能等到农产品出来之后才去找销路,那样就太被动了,应该在种养之前就决策好、调整好,需要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种。
“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杨宝祝认为,出现这一问题,是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职能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做到科学管理和引导农业发展。 政府應当把握一个尺度,既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也不能彻底管死,肯定要给农户提供一些指导。那么,如何让政府实现对农业的科学管理? “靠大数据,靠智慧农业,为生产者提供种养的品种、时间、多少等。”这是杨宝祝给出的答案。
农业大数据是派得伟业公司的主要工作之一。“数据积累多了可以产生知识,知识运用好了才能产生智慧,利用智慧来指导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养殖领域,还是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过程,都能提供全方位服务。”杨宝祝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架构大数据平台,平台构建好之后不但能够积累数据,还能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总结。
2016年1月21日,派得伟业与连云港农业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双方在项目、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展开合作。派得伟业重点建设连云港市农委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农业大数据中心,以及农业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农资监管与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等7个业务系统,形成完善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
如今,该项目已经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成效。首先,通过物联网、视频监控、产品溯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规范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操作环节,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解决了人们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次,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及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多渠道宣传推介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再次,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和农业大数据中心首次打通连云港各个业务部门,使信息“孤岛”连成“大陆”,并活化起来,使统计决策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由此,依靠大数据进行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初步形成,将为连云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利用物联网实现农业高效生产
“种植养殖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调控要和动植物的生长、发展规律相契合。不同动植物种类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动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也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环境调控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杨宝祝告诉记者,农业信息化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一定要懂农业知识,要根据农业自身特点来设计系统。
据介绍,派得伟业提供的农业区域资源管理与决策系统——摸清土地资源、水资源、气象资源、生物资源、生产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资源等“资源底牌”,搭建了一个可查询、可分析、可决策的农业信息平台,使农业管理部门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决策有依据、实施有目标”,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做到“优化配置农业资源、高效管理农业生产”。
派得伟业在延安果业建立的果园物联网解决方案,就属于农业区域资源管理与决策系统。果园物联网解决方案由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传输分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可以实现果树生长各个阶段的环境信息、视频信息和病虫害情况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平台还有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依据果园视频监控,直观地反映出果树的生长状态、果实的收获进度以及果园的日常管理。并根据侧面反映的果树种植措施是否合理,从整体上为农户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决策理论依据。
北京市大兴区农科所西甜瓜基地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也是成功案例之一。在西甜瓜基地内,记者看到,大棚里的西甜瓜被物联网系统“武装”了起来,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环境指数都由专业设备24小时全天候监测。基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要想瓜长得好,还得靠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现在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只需一台电脑,就能把温室里的西甜瓜长势看个一目了然。技术人员自豪地说,如今,基地的西甜瓜发病率明显降低,产量提高了15%左右,生产成本也降低超过20%,取得较好的种植效益。endprint
借助信息技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产后的农产品流通、销售、质量安全等问题,派得伟业也提供了很多成功的解决方案。”在杨宝祝看来,在我国国民素质还不高的今天,政府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除了构建诚信体系外,还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从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水稻为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主要农作物,但由于传统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资源消耗多,产品产量和品质低,当地一直存在农产品销售范围窄、卖不上价等问题。与派得伟业合作后,绥化市建立了水稻园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包括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用二维码技术,将水稻种植、管理、加工、包装等全程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大米生产全程可追溯源;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传统订单”的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从地头直接到餐桌,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此外,派得伟业为山东滨州市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在当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物联网平台,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采集、实时记录、责任划分,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不仅加强了政府的监管手段,提高了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保证了农产品优质优价。
目前,在智慧农业建设上,“背靠”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派得伟业主要以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为主,基本上覆盖了农业的不同领域和不同过程。“我们会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出一个‘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而且所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全方位的、成套的,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杨宝祝总结道。
基于企业多年对农业业务的了解和把握,对于未来,杨宝祝充满信心说:“现在正是从基本应用向深层应用转移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优势会逐渐显现。以后随着农业信息化由浅层应用到深度应用,由简单的数据处理到用户知识、智慧的管理,决策的提供,我们会逐漸发挥优势,从而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满身土——这是对传统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真实写照。可如今,人们眼中最“土”的农业跟最“洋”的互联网之间,正在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一台电脑、一个控制箱、一部智能温室物联网采集器,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农民只需按动开关,就能掌控大棚的蔬菜种植、生产情况……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智慧农业”正渐行渐近。从连云港农业大数据中心、绥化市北林区水稻园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物联网平台等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智慧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使农业生产有指导,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产品销售有保障。这正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