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最出名的音乐家
2017-11-07彭懿
彭懿
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的《时代广场的蟋蟀》,得到过1961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银奖。故事里有一位音乐老师,是发现蟋蟀音乐才华的伯乐,他在书里头说过这样一句话:“但是,我们是不是也不要让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得太过分了一点儿呢?”
虽然他不是在揶揄作家塞尔登,但在这个故事里,塞尔登的想象力确实是“发挥得太过分了一点儿”。
柴斯特——书中没有说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没办法不让我们联想到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和柴可夫斯基——是一只从康涅狄格州乡下,无意中坐火车来到纽约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男孩玛利欧发现了它,把它带回了爸爸妈妈经营的小小报摊。妈妈让他把蟋蟀扔掉,但玛利欧却让它在一个火柴盒里住了下来。晚上,老鼠塔克和猫亨利来了,它们发现柴斯特会用一对黑色的翅膀拉出美妙的音乐,是个天才。柴斯特发出的声音好听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是小提琴的琴弦被弓弦急促划过所迸发出来的声音,又像是竖琴突然受到挑动响起的琴音。仿佛在远离纽约的某个地方,一处翠綠的森林里,有一片树叶在午夜里穿过沉沉的黑夜,翩然落下,掉进灌木丛里——那声音就是落叶的回声。”
后面的故事,虽然都是围绕着这只奇妙的小蟋蟀展开的,但是故事却分成了两条线,有点像“话分两头说”——一条线是玛利欧和蟋蟀的故事,一条线是老鼠、猫和蟋蟀的故事。故事里的蟋蟀、老鼠和猫都会说话(不但会说话,还常常从嘴里蹦出一些逗人发笑的话来,如“这段时间你一直都不可以假释出狱吗”、“那可是我一辈子的积蓄啊”、“你不想拉了,这岂不像太阳在说‘我不想照耀大地了”、“我想我只是有点儿九月的忧郁”),不过,它有一条底线,就是动物和动物说话,人和人说话,人绝对不和动物说话,人根本就不知道动物会说话。这一点,它与著名的《夏洛的网》很不同。《夏洛的网》也是以两条线来讲故事,人也不和动物说话,但书中的那个小女孩弗恩听得懂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的对话,甚至傻乎乎地跑去告诉妈妈:“夏洛蹲在它的网上,它发表了一篇演讲……” 塞尔登死守这条底线,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他说的这个故事看上去更真实。
蟋蟀、老鼠和猫,真是奇怪的组合。特别是那只名叫塔克的老鼠,爱吃又爱钱,活脱脱就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市侩。但它聪明,鬼点子一箩筐,又富有同情心。正是它发掘了蟋蟀的音乐天分,让蟋蟀开始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结果,蟋蟀音乐家柴斯特用天籁般的音乐打动了那个教音乐的老师,让他“用手抚着心脏的部位”,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只蟋蟀是从这里演奏出来的!”
这个歌颂友谊和忠诚的故事,结尾很温馨。当成名的蟋蟀忍受不了乡愁的煎熬,决定星期五退休(这是老鼠为它选定的退休日子),返回乡下时,蟋蟀没有吵醒那个小男孩,只是“抬起翅膀,轻轻地拉出了一声低吟。在这一声鸣叫里,它献上了它一切的爱,也代表了它的惜别”。它还带走了他给它的小银铃。老鼠和猫一直把它送上火车,火车都钻进隧道了,“但它们还是努力往那一片漆黑里凝望着”。是啊,还是走得对,猫也说得对:“我的意见是,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它自己的,它就应该去做它想做的事。如果成名会让它觉得不快乐的话,那成名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看这本书,还会觉得异常亲切,因为在这个外国的故事里,出现了一个叫冯赛的中国老先生,他不但卖给小男孩玛利欧一个蟋蟀笼子,还请他吃了一顿丰盛的中国餐。玛利欧觉得非常好吃,但老鼠塔克却有相反的看法:“不过那些中国人很会做些稀奇古怪的菜肴,比如用鸟巢做汤,鲨鱼鳍煮羹。搞不好他们也会拿老鼠来做道什么点心。所以最后我决定,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儿的好。”
塔克最后这句话还真是没有说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