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研究综述
2017-11-07高石
摘要: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及: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而一则寥寂,一则被刑。盖雄于文者,常桀骜不欲迎雄主之意,故遇合常不及凡文人。可谓对司马相如评价高矣。而一代文学,汉又公推赋,赋又公推司马相如,因而有关司马相如的种种研究早已汗牛充栋,今参考核心期刊论文10篇,非核心期刊论文期刊25篇,参考如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刘师培先生《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等著作,对有关司马相如的研究管窥一斑,加以综述。
关键词:司马相如 研究 综述
关于司马相如的生平,论者多取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司马相如传》,其中《史记》尤重。其中也存在《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关系的争论,前人有相关论述,如刘知几《史通·传序》,张簿《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2《汉司马相如集·自叙传》对其都有详尽论述,近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亦有论述。有关司马相如生平的推考,以《司马相如列传》中所记为本,同与多家考辩,目前已有定论(可参看司马相如生平年谱)。但有关籍贯,《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因而普遍看法以为是成都人,但清王培荀《听雨楼随笔》中载: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蓬州,隋之相如县,以相如所居之地而名。后代学者对之多有争论,但“蓬州论”所提论据主要集中在古相如县内有关相如遗址的文物考古与诗文收集方面,诸多证据其实仅证实了一点:相如于相如县置有别宅,可以确信无疑。然相如是否原是蓬州人,后迁成都,此事证据并不充分,尚待考证。但在2004年,在《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上,已确认司马相如原是蓬州人,后迁成都。有关其生平,学者论述较多的为相如生年“游梁时代”“东学七经”“任孝文园令”,论述详尽。其生平可看司马相如大事年表,此不赘述。
司马相如辞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共29篇。所写文章,多见《汉书》本传记载,《史记》《文选》《玉台新咏》《古文苑》亦有载。今存完整者有《天子游猎赋》(子虚上林赋)《哀秦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具体见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李昊《司马相如作品考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司马相如的作品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未编成文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今所能见到的司马相如的文集,多是明以后辑录的。其中,明人辑本有5种,清人辑本有2种,今人编录司马相如集,多参考此7家辑本,分别是李宾《司马长卿文钞》、汪士贤《司马长卿集》、张变《司马文园集》、张溥《司马文园集》、张运泰《司马长卿集》、严可均《司马相如文》、丁福宝《司马长卿集》。在马积高先生的《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中《先秦两汉辞赋的兴盛、存佚与研究》亦有存轶情况的讨论。刘师培先生论及:汉文气味,最为难学,只能浸润自得,未可模拟而致。因而各家论述不一。《文心雕龙》中记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其推司马相如为“辞宗”,评价颇高。后世如苏轼等对其贬斥态度却相当明显。此后,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往往趋于两极,莫衷一是。
司马相如及其作品对后世影响颇大,在宋诗中仅关于其与卓文君的材料就有40多则。后代文人往往对其加以点评。学者从司马相如的生平考究当时的典章、习俗,如从与卓文君的婚礼,考证当时的婚姻制度。又有从其散体赋中考证蜀人的文化个性,四川方言。从作品本身,如探讨赋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关系等等,不一而足,涉及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有关司马相如生平,作品的研究,可以说有些尚有争论,但相当详尽繁大。自汉代之后便都有所研究。其影响相对以前古代,现在相对较少,但仍有影响,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概念化与去概念化的问题,如一般论者以为辞赋只是应制之文,并没有多少价值,可也有论者以为辞赋往往包涵“宇宙之心”,且尽作者之情思,可谓形神兼備、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这样的观念也一样影响到对司马相如的研究。涉及到对司马相如方方面面不同的评价,因为司马相如传世的作品极少,这也无疑加大了学术研究的困难。今后的研究,应会更进一步继续深化与发掘。
参考文献:
[1]李昊.司马相如生平考辨[J].中华文化论坛,2011(01).
[2]李昊.司马相如作品考辨[J].中华文化论坛,2006(03).
[3]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作者简介:高石,男,硕士,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学文献学)(责任编辑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