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翻译

2017-11-07刘潇娴

参花(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翻译俄罗斯

摘要:我国与俄罗斯保持着多年的友好关系与合作关系,不断有文化作品的输入与输出。而文学作品作为典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关系到两国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情感交流。由于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所以其追求的并不只是语言的等值,还有思想内容的一致性。所以,在翻译工作中,必须深刻理解译入语与译出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环境,要求翻译者对两国语言都有着极高的掌握水平,把握两国文化差异,以恰当的语言组织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俄罗斯 文化作品 翻译

一、引言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与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与俄罗斯保持着多年的友好关系与合作关系,不断有文化作品的输入与输出。而文学作品作为典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关系到两国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情感交流。由于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所以其追求的并不只是语言的等值,还有思想文化的相同。我们知道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带入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情感以及个人的希冀,比如俄罗斯著名的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托尔斯泰等作家往往会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而作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翻译工作者,就需要具有“译入语文化意识”——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出发,针对译入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对翻译策略和译文语言层面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更自觉地认识文化的差异,更充分地理解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那么,我们将讨论在处理俄罗斯文学作品时的文化因素翻译。

二、翻译和文化的关系

(一)翻译促进了文化繁荣

翻译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桥梁,通过将同样意思的内容保留转化成多种不同的语言传递,也就提供了互相认识、学习的渠道。一个民族自身珍贵的文化传承在不断地流传发展中又会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作为吸收外来文化的手段,翻译带来了新的文字和新的思想。我国在各朝的辉煌阶段,都有着与各国密切交往的记载: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利马窦、汤若望等外交家一边翻译一边游传,将印度、欧美等国家的文化及其载体带入中国,从而实现了我国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而在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经历了“闭关锁国”阶段,一大拨翻译者自行发起了“翻译传播”活动,在特殊时期凭借文学作品的流入阻止了我国文化的急速倒退。如翻译专家所说:“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是翻译支撑下的学术”“现代汉语中的各种理论术语,80%是外来的,是因为翻译而诞生的”。现代所存的各种语言,相比于古老的原始语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这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翻译所带来的外来语,它在语言的精简与语法结构变化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文化制约、促进着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工具,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换句话而言,文化有多大的外来需求,翻译就有着多大的市场。例如在非洲等贫困地区,人们甚至还在为温饱而奔波,对于文化的吸收实在是力不从心,那么在这些地方,翻译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而文化的繁荣往往也会带动翻译事业的繁荣,例如让西方引以为傲的古希腊文明在波斯战争后实现了全面繁荣,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并且达到了古代社会的高峰。而这时候产生的各种著作《几何原本》、日心说理论、三大悲剧等经典被不知名大师进行了往返翻译,从而进行文明传播。在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翻译事业也在稳健进步中。有趣的是,正是这些被放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经典与译作,让文明看见了曾经辉煌的一代文明,找回了历史的根。

三、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

(一)物质概念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反映了人类普遍具有的客观共性。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物质空间,即使语言表达不同,但基本都能找到相同的物質概念。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根源不同,通过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产生了某些特有物质,也就是说,这种物质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共性,而是只存在于某一方的特定物品。这就会产生翻译过程中由于空缺而导致的空缺情况。例如俄语中有这样的一个词语:сарафан.它在权威字典《奥热果夫词典》中被解释为:русскаяженская крестьянскаяодежда, род платья безрукавов, надеваемогоповерх рубашки с длиннымрукавами。也就是说俄罗斯当地的女人身上所穿的一种特定的无袖长衣,你可以理解为我国的旗袍,都属于自己特有的一种服饰。由于是特有的服饰,在汉语体系里并没有这样的物质概念,而直接的解释显得过于生硬干瘪,所以大多数的作品都会选择用它的音译名 “萨腊范”。于是,读者除了明白它是一种服饰外,不能得到其它的任何信息。而我们通过翻阅相关材料可以发现,сарафан是一种俄罗斯的民族传统服装,农村的姑娘们在自己结婚时都要穿专门精心裁制的сарафан。因此,我们可以从сарафан中得到两个要点:(1)明确社会阶级:农村妇女;(2)特定的时期所穿——婚礼或者其他重大事件。那么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抓住这些隐含的点,并用适当的译出语进行解释重述。

(二)一词多义

我们常常会惊讶于文字的神奇魅力,明明是同样的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场合下却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汉语中的“门槛”,可能是门口的阶梯,也可能指的是进入某范围的条件。英语中的“miss”,到底是错过还是想念?这样的情况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现存语言中,当然俄罗斯也不例外。而一词多义大多都来自于引申的含义,多与该民族的历史进程或者文化特性有关。例如владивосток字面含义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而它是俄罗斯远东最大海港城市,由于其地理特性,这样的专有名词便被赋予了另外的信息,引申为“统治东方”的含义。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遇见这些专有名词,也不能单从字面含义考量,而应该了解其背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考察词语含义。词语,尤其是名词,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容,形成了固定的意义,属于本民族的特有附加含义。而这些本民族的特有附加含义便又是文化差异的一种。对于一词多义的翻译,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该词语的所有意思表达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转换,当作品中出现类似词语的时候,需要慎重选择,做到不过分揣测,但也不遗漏要点。另外,有些翻译者可以做到更高级的一致性——语法的统一,谚语对谚语,术语对术语。这就需要翻译者对两种语言都有着超高的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

(三)宗教

宗教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一种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在我国,宗教文化并不繁荣,虽然有五大影响深远的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但宗教并没有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俄罗斯的宗教文化可以说是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整体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俄罗斯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东正教在俄罗斯拥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俄罗斯的信教徒中超过90%信奉东正教。甚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朝拜教堂时曾经说过:“没有东正教,就没有俄罗斯。”可以看出东正教在俄国的绝对权威性。所以,在翻译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必须更加仔细,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其教义,明白其中内涵;另一方面,对于敏感性内容要妥善加以处理。例如俄语中有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вог”,“вог”来源于基督教,算是最为人所知的宗教词语,直接翻译“上帝”,在我们的理解中也并没有任何不妥,因为我们日常使用也会经常用到该词,已在汉语中被普遍接受。但这个词的复合词“дайбог”意思应该为愿上帝保佑,可是我们经常在作品中发现,有的译者为了更加贴近汉语文化,将其翻译为“老天爷保佑”,这样的翻译虽然理解并没有问题,但明显是受到了本国的佛教影响,体现不出原文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这就提醒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涉及宗教内容的把握,切记不能随意替换,否则会有一定的风险。

(四)风俗习性

每个民族都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下厚重的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俄罗斯的礼仪风俗很多,俄罗斯人会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因为在古俄罗斯盐很珍贵,只有款待宾客时才能在宴席上见到,而面包则一直都是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俄罗斯人用自己喜爱和珍贵的食物来表达自己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而这一习俗也保留到了现在。而在迎接客人的时候,俄罗斯人会施以亲吻礼,与中国人认为的“亲吻代表亲密无间”“通常见于爱情中”不同,俄罗斯的吻礼表示尊重与祝愿。我们可以从俄语的“吻礼”——“поцепуй ”一词中看到,该词语的词根是“цеп”,是完整、健康之意。另外,中国与俄罗斯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人通常比较含蓄内敛,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人应该保持自谦。于是在受到夸奖时,中国人通常会回到“没有没有”或是“哪里哪里”这样看似否定实则表示自己的谦卑的话语。而在热情大方的俄罗斯文化里,需要的回复只是一句“спасибо(谢谢)”。那么面对这样的差异,翻译者应该如何处理呢?是将其转化為符合本国受众认知的含义呢还是保留原本的语句?我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完整表达原意,力求在不引起理解偏差前提下的与原文一致性;另一方面,我们还应适当介绍不同的风俗,让我国受众了解异域风情。

四、结语

中俄关系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在2017年7月3日至4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会晤结束后,两国对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行了联合声明。这也就意味着,日后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往来会更加密切,文化交流会更加频繁。俄罗斯是拥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联邦共和国,我们说翻译为文化的沟通提供了桥梁,那么在翻译这一环节我们就必须考虑到两国的不同国情与历史沿革带来的不同文化环境。语言是客观冷静的,然而语言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却带有主观色彩,那么在翻译作品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两种语言下的文化体系,不仅要做到文字的准确转述,更要实现内容的完美呈现,使两国人民实现互相的理解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李阳鹤.论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翻译[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1).

[2]徐然. 略论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困境[J]. 英语广场,2016(05).

[3]王宏波. 论述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2).

[4]汪义强. 《再塑博斯》中文化因素汉译体会[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6.

(作者简介:刘潇娴,女,硕士研究生,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翻译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