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靶血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的对比分析
2017-11-07李培成吕风华
李培成,吕风华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新乡453100)
不同靶血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的对比分析
李培成,吕风华*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新乡453100)
目的分析不同靶血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选取2015年9月16日至2016年9月16日期间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结果从血液指标角度分析,RCA组、LAD组、LCX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钾水平、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RCA组患者在缓慢型心律失常率最高,其次为LCX组患者,最后为LAD组患者,而LAD组患者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率最高,其次为LCX组患者,最后为RCA组患者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介入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与靶血管不同有关。
冠状动脉;介入;再灌注心律失常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尽早血运重建,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有条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医院首选治疗方案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病死率,改善患者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挽救濒死心肌,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1]。术中血流再通后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现象,影响整体治疗效果[2]。再灌注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但部分患者出现持续的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术中能够预判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对于指导术者及时对症处理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析不同靶血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16日至2016年9月16日期间我院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患者平均年龄为 (54.82±5.34)岁,65例为男性患者,35例为女性患者;心电图定位诊断:5例患者为后壁,26例患者为下壁,2例患者为高侧壁,15例患者为广泛前壁,26例患者为前侧壁,26例患者为前间壁。入选标准:①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相关动脉梗死,且呈现为次全闭塞和完全闭塞;②心电图检查两个及两个以上导联的ST段抬高≥0.1mv;③胸痛时间<12 h,且胸痛持续不缓解。
1.2 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嚼服300mg阿司匹林、1.0 g硫糖铝、40mg阿托伐他汀钙、300mg氯吡格雷。且常规检查患者血液分析、凝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项目,术前存在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先进行抗心律失常处理。所有病例在术中均进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术,且术中重复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为Ⅱ~Ⅲ级,患者胸痛症状缓解,术后复查心电图与术前相比ST段下降大于50%,符合再通标准。
1.3 观察指标
记录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液指标 (血钾、血糖、肌酐、尿素氮);记录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 (室颤、室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频发室性早搏)以及缓慢型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缓)。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 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均显示为血运重建成功。术中可见冠状动脉闭塞:1例为RCA+LCX,2例为LAD+RCA,2例为LAD+LCX,31例患者为右冠状动脉 (RCA),28例患者为左回旋支 (LCX),36例患者为左前降支 (LAD)。
39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6例为LCX,18例为LAD,15例为RCA,各组的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1),心律失常发生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 2)。
表1 三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比较(±s,mm ol/L)
表1 三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比较(±s,mm ol/L)
血液指标 RCA (n=15) LAD (n=18) LCX (n=6)血糖水平 9.36±3.45 9.65±2.85 9.46±2.55血钾水平 3.48±0.23 3.06±0.87 3.69±0.87肌酐 101.65±5.69 101.39±5.48 101.75±5.36尿素氮 5.69±1.69 5.32±1.74 5.09±1.33
表2 心肌梗死患者相关动脉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n(%)]
3 讨论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主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血栓自溶、解痉、介入手术治疗、药物溶栓等方式,促使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从而导致患者并发心律失常[3]。 临床研究[4]认为, 再灌注心律失常与磷酸化障碍、钙离子超载、大量氧自由基形成、延迟后除极触发机制、自律性增加、心肌电生理不均匀、心肌除极不均匀、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有关,而影响预后因素主要包括有无侧支循环、是否完全闭塞、有无缺血预适应及缺血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再灌注时,主要表现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左冠状动脉再灌注时,主要表现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不同心律失常的原因与灌注动脉供血部位不同有关。而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快速型较为常见,可能是由于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急性缺血时浦肯野纤维增高有关[5]。因此对于影响血流动力学患者,应先进行电除颤,从而维持患者心率,对于长时间表现为室速患者,应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且在成功后,静脉注射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维持[6]。同时对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做好相应的心肺复苏,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检测血压同时,静脉注射阿托品,从而防止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必要时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7]。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主要环节在于早期再灌注,能有效恢复心功能,但再灌注属于双刃剑,在促进病情恢复,改善心肌供氧,减少梗死面积的同时,还可促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心肌受损,最终引起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顿抑等症状的发生。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之一为,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在实施介入治疗后,可加重心脏功能下降,促使低血压的发生。正常情况下,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30~60分钟便可并发再灌注心律失常,且灌注越早,患者心律失常现象越严重,在多项心律失常类型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同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可随着氧返回,增加自由基生成,从而引起局部生理紊乱和细胞膜离子泵活性改变,触发严重心律失常,而目前预测冠状动脉再通的可靠指标为室内阻滞突然消失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类型与不同梗死相关血管有关,对此应首先对心律失常类型进行预判,加强临床分析、干预,预防持续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
[1]计秀玲.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8(14):26-27.
[2]李琛,梁健球,许建强,等.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4):258-261.
[3]张志芳.急性右冠状动脉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研究 [J].医学信息,2016,29(36):295.
[4]卢湘鸿,李翔,王建华,等.急性心11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38-239.
[5]叶健烽,杨燕华.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J].广东医学,2013,34(23):3642-3644.
[6]王春梅,郝淑梦,孔令阁,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分析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4):388-389.
[7]计秀玲.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8(14):26-27.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Reperfusion Arrhythm ia Types After Different Target Vessels 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Inter
vention Therapy
LIPeicheng,LV Fenghua*
(Department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 4531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V Fenghua,E-mail:lipeicheng986@163.com)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perfusion arrhythmia types after different target vessels 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Methods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September 16,2015 to September 16,2016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ResultsThe blood sugar levels,potassium,creatinine and urea nitrogen levels in RCA,LAD,LCX groups had no comparative difference(P>0.05),and RCA group had highest slow arrhythmia rate,followed by LCX group,finally for LAD group,and LAD group had highest fast arrhythmia rate,followed by LCX group,finally for RCA group(P<0.05).Conclusions Pati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has a high incidence of reperfusion arrhythmia,and the rerfusion arrhythmia type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re related to different target vessels.
Coronary artery;Intervention;Reperfusion arrhythmia
R542.2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0.1439
2017-05-18
李培成 (1983-),男,河南鹤壁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通讯作者:吕风华 (1970-),女,河南泌阳人,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基础、临床及介入治疗,E-mail:lipeicheng986@163.com。
(责任编辑: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