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剖析
2017-11-07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中心医院ICU广东江门529300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中心医院ICU (广东 江门 529300)
吴维珠 梁洁萍 谢书芬
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剖析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中心医院ICU (广东 江门 529300)
吴维珠 梁洁萍 谢书芬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治疗的68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日吸痰次数、堵管情况、非计划拔管情况,结合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综合评价品管圈工作模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日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2.3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61.76%;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显著,可缩短通气时间,减少日吸痰次数、堵管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协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ICU人工气道;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
ICU人工气道是指采取呼吸机协助ICU患者呼吸,将气体泵入及排出肺部的治疗过程,旨在恢复患者的有效通气及氧合功能[1]。在ICU人工气道的护理中,专业性较强,包括患者的基础性监测、护理、气道管理、呼吸机使用、清洁、消毒等。对此,提高对ICU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水平,有利于协同医生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品管圈工作模式逐渐引入临床护理中,对ICU人工气道的护理效果显著。品管圈是指将工作相关的人员组成一人圈,运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结合团队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持续改善各种问题[2]。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对ICU人工气道的护理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治疗的68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患18例、女患16例;年龄范围38.9~65.6岁、平均年龄(57.4±4.7)岁;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脑梗死8例、重度脑外伤7例、重度哮喘4例、肺癌2例;观察组34例,其中男患19例、女患15例;年龄范围37.4~64.9岁、平均年龄(56.3±4.5)岁;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脑梗死9例、重度脑外伤6例、重度哮喘5例、肺癌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通气情况,采取吸痰、雾化吸入、肺通换气功能监测、预防感染及抗炎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品管圈工作模式,包括组圈、主题选定、拟定计划、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检查结果、制定强化措施及总结下一步方向;具体如下。
1.2.1 组圈: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成立品管圈小组,组员由ICU及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组成,对组员进行教育培训,旨在提高组员对品管圈工作模式、ICU人工气道护理工作的认知程度。
1.2.2 主题选定:分析ICU人工气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时间、心理状态、机体免疫力、营养水平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1.2.3 拟定计划:根据ICU人工气道的影响因素,制定活动计划表,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的原因,制定个体化的对策,旨在提高对ICU人工气道的护理水平。
1.2.4 要因分析:根据年龄、通气时间、心理状态、机体免疫力、营养水平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对ICU人工气道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情况。
1.2.5 对策拟定:制定ICU人工气道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组织相关知识与护理技能培训,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1.2.6 对策实施:对ICU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护理会诊,发现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存在问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包括舒适护理、并发症的防治、人工气道的管理等。
1.2.7 检查结果:根据ICU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评估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规范记录、分析及提出改进措施。
1.2.8 制定强化措施及总结下一步方向: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时改进,并进行下一轮的品管圈管理,不断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日吸痰次数、堵管情况、非计划拔管情况,结合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由患者及(或)家属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例数×100%,综合评价品管圈工作模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成效[3]。
1.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日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2.3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61.76%;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对比
3 讨 论
ICU人工气道作为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而ICU人工气道的多个环节,均需采取高质量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从患者、护理人员、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在ICU人工气道治疗中,堵管、非计划拔管均作为常见的并发症,可进一步延长通气时间,增加日吸痰次数[4]。对此,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品管圈工作模式,包括组圈、主题选定、拟定计划、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检查结果、制定强化措施及总结下一步方向;结果可知,观察组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日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提示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显著,可缩短通气时间,减少日吸痰次数、堵管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在品管圈工作模式中,成立品管圈小组,组员可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此外,注重对组员进行教育培训,旨在通过提高组员对ICU人工气道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协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刘珊[5]研究认为,ICU人工气道护理的最终目的为提高护理质量,而随之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2.3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61.76%;进一步提示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显著,协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需实施质量控制;具体如下:品管圈小组成员需反复论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对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监管,在护理监管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品管圈工作模式。
[1] 郭学珍,方敏,邓春艳等.品管圈活动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824,826.
[2] 王琼,张智慧,王洁雪等.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85-86.
[3] 王岚,平京娜,刘文清等.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09(12)∶59,61.
[4] 黄再评.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19)∶246-246,247.
[5] 刘珊.品管圈工作模式在50例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6(6)∶134-134,136.
Analysis 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ICU 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 Introduced into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WU Wei-zhu, LIANG Jie-ping, XIE Shu-fen. Kaiping City Center Hospital, Jiangmen 529300, Guangdong,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CU 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model of the work of the nursing effect.MethodsSixty-eight ICU patients with ICU artificial airway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ventilation time, the number of days of suction, blocking the situation, unplanned extub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effect,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mode of operation of ICU 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 nursing effect.ResultsThe ventil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daily aspi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obstruction and unplanned extub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2.35%,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1.76%.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ICU 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 have improved the ventilation time, reduced the number of days of suction, the occurrence of obstruction and unplanned extubation, and improve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nursing care. Worthy of clinical use.
ICU Artificial Airwa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orking Mode; Nursing
R322.3+3
A
10.3969/j.issn.1009-3257.2017.05.008
吴维珠,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培训,护理
吴维珠
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