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禀赋、社会保障与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
——基于赣粤339份粮食种植户的调研

2017-11-07陈科宇翁贞林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粮农禀赋农地

陈科宇,翁贞林*,张 辉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2.国家统计局 江西调查总队,江西 南昌 330002)

资源禀赋、社会保障与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
——基于赣粤339份粮食种植户的调研

陈科宇1,翁贞林1*,张 辉2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2.国家统计局 江西调查总队,江西 南昌 330002)

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的文献梳理,利用课题组2015年9省(区)339份粮食种植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禀赋)、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对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该县在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地形及交通条件、土地租金、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省外打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参与农村医疗、是否参与农村养老对粮农的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些研究结论得出了几点启示。

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资源禀赋;社会保障

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农业生产成本、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小规模、分散化的短板效应日益凸显。要想破解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突出问题,需要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应是题中之义。然而,随着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呈加速趋势,目前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5%左右,流转的形式多样[1],但大多以亲友代种、短期租赁为主,入股分红比例低。由于短期流转,流转市场化强度低,契约稳定性差,经营者为了规避“投资锁定”的风险,容易导致“掠夺性经营”短期行为的发生,不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然而,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资源禀赋(包括农户家庭资源和区域特征),也有社会保障因素,还有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惠农政策强度等多种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且都受非市场化的情感因素干扰。由于惠农政策因素的综合性,且研究文献较多,为此,本文重点研究资源禀赋和社会保障两重因素,研究农户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已经形成共识。农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等问题的有效途径[2-4]。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例如,苏群等[5]研究得出,兼业程度越高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张璟等[6]研究得出家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人数越多,农户就越可能将土地流转出去,但从兼业收入比重分类来看,非农收入占比低于50%的农户不易于转出土地,而非农收入占比高于80%的非农业户则更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去。黄季焜等[7]以农户户主和家庭成员的非农就业经历为指标,证明了外出务工对农户土地流转有积极的影响,钟甫宁等[8]也验证了非农就业机会对土地流转的正面影响。但有些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钱忠好[9]认为农户是否流转土地取决于家庭拥有的初始资源土地、家庭劳动力人口的劳动能力、农业与非农业的综合比较利益,尽管存在家庭人口的非农就业,但并不一定发生土地流转。还有许多学者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角度对兼业化或者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0-12]。李宪宁等[13]通过良乡模式的农地流转实践案例得出,以市场机制来推进农地流转在现行制度下完全可以实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马贤磊等[14]指出欠发达地区小农户转型的总体方向是降低农户的土地禀赋效应,它为农地由小户转向生产大户和培育部分小户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保障。胡新艳等[15]认为确权会促进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由关系情感转变为理性计算,从非市场化转为市场化。

国内关于农地流转市场化的研究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侧着重于探讨农户分化、兼业化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但没有形成定论,而且多数都是探讨兼业程度或农户分化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整体影响,没有考虑分化后不同类型农户在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其土地流转市场化行为的不同。从市场方面国内学者的观点还可以归纳为2种:一种是主张完善操作程序和规范,建立透明公开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这样才能落实农户经营自主决策权,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化,降低流转交易成本,促进要素价格决定的市场化,否则难以形成供求导向的流转机制,使得农地价值不能显化。另一种观点是市场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流转模式。要求建立以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结合的流转运行机制。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政府有必要进行计划干预和宏观调控。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单一的市场化模式会导致严重倾向非农化,需要政府有组织的调控。农村土地的有序集中与整合,关键在于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从而使得土地集中到生产效率高的农户手里。还有从宏观、微观2种视角考虑,宏观层面的是要素市场发育,微观视角的是农户农地流转行为选择。显然,2种视角所关注和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内容有所交叉。其基本的共识是宏观层面的市场发育必然依赖于微观主体的行为逻辑。所以,关注农户行为选择对宏观市场所起的基础作用,并将农户流转行为与宏观市场发育连接起来,才能为探究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提供微观动力机制的解释框架。这是现阶段学者们普遍重视微观农户行为的根本所在。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归纳出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因素,即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特征)、社会保障因素、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惠农政策强度等。这也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重点从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禀赋)、社会保障制度这2个方面来分析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16],旨在探索农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后,在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地承包权、搞活土地经营权的思路下,分析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特征,并寻求其影响因素。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特别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耕者有其田”的产权偏好及其农户禀赋效应,决定着我国农地流转不仅是农业领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经济问题,也是攸关农村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农户的利益保障,而且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宏观战略。因此,我国农地流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微观和宏观双重视角去把握和审视。

当前随着农地确权的推进和农地经营权市场体系的建设,农地经营权流转将呈现加速趋势,这是农户基于家庭利益最大化所做出的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选择。农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有代种、转让、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按土地流转市场化强度由小到大分为3类,即:一是无所谓(不确定):较少关注土地流转的收入,包括代种、转包、互换;二是出租:希望获取相对稳定的租金收入;三是入股:希望获得不断增长的股份收入。本研究共有339份有效数据,其中实际转出土地51份,实际转入土地49份,2个共占总体数量的29.5%,平均每户承包耕地面积0.30 hm2,而且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土地细碎化问题比较严重,种粮收入不再成为普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越来越多的农户劳动力弃农务工。所以,本文主要考虑的是粮食种植户的流出情况,将手里的土地流转出去,集中起来流转给大户。

根据上述文献的梳理,结合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本文基于资源禀赋和保障因素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1.1 资源禀赋

1.1.1 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主要包含县(区)在本省经济发展水平、村镇所处的地形、村镇的交通条件。一般而言,县域在本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村镇所处的地形地势越平坦、村镇的交通条件越好,道路越通畅,农户的土地经营方式选择就越多,其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就越积极。

1.1.2 农户禀赋 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的态度越积极,对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认知高,更容易了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其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识强。家庭总收入越高,则会出现2种情况,一是可能劳动力外出打工,市场意识强,农户的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意愿强;二是总收入高的家庭,也可能通过土地流转或服务规模经营取得农业收入,为了规避经营风险,此类农户更愿意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流转土地。

1.2 保障因素

随着养老、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如果参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家庭,土地的保障功能将趋于弱化,农户流转意愿增大,土地经营方式的选择就更多,其市场化选择的意愿也就更为积极。

2 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数据来源于罗必良教授主持的华南农业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合作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课题组2015年1月1日~15日9省(区)的问卷调研中的广东和江西2省各15个样本县,每样本县调研40户,共发放问卷600份,访谈对象的选择采用kish表,保证访谈对象的随机性。经整理,广东、江西各获得有效问卷226份和235份,共计461份,问卷有效率为76.83%,剔除非粮食种植户,共获得339户样本粮农数据。变量的具体设置如表1、表2所示。

通过339户粮农的调查数据,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表3):(1)所处地形均值为1.99,说明总体样本分布在山区、丘陵比例较高。(2)农业收入占比均值为38.00%,证明兼业化的粮农农业收入对家庭收入贡献不到4成,非农就业是理性选择,应该引导农地市场化流转。(3)粮农户主的文化程度均值为1.98,说明粮农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4)省外打工人数占比均值为6.98%,说明了绝大多数粮农还是在本县、本省务工,宁愿离家近一些。(5)土地租金均值为854.4元/hm2,说明土地的租金还是普遍不高,这与土地流转以短期亲朋好友代种的形式比例较大有关,说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迟缓。(6)农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平均为0.30 hm2,但规模为0.2 hm2及以下比例所占50.79%,说明在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农村土地流转难仍是制约规模经营的一大难题[17-18]。(7)粮农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均值为2.28,说明大家对新事物的接受还是比较积极。(8)农村医疗保障均值占0.85,证明农户参与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已经比较普及,农户看病问题得到了基本保障。(9)参与农村养老保障的比例只有0.50,说明农村养老政策还需要不断的推进和完善,不断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并加大养老政策的宣传,降低农户对土地保障的依赖性,从而促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

表1 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

3 模型选择与结果分析

3.1 计量模型的选择

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意愿取值分别为0、1、2,其中:0代表无所谓,1代表出租收取租金,2代表入股参加分红。

本文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采用probit模型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

基本形式如下:

P=α0+α1X1+α2X2+α3X3+α3X3+…+α3X3+ε

其中,P表示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概率。公式中α0,α1,α2,α3,α4,…,αn为待估计参数,X1,X2,X3,X4,…,Xn为解释变量,ε为随机干扰项。

借助赣粤2省农村土地市场粮农调查问卷量化数据,筛选出影响赣粤2省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资源禀赋、保障因素。

通过pr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相关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从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4)可以看出,各因素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的影响程度如下。

表2 影响粮食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意愿的变量设置情况

表3 影响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的变量描述性统计

3.1 资源禀赋

(1)区域特征:该县在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X1)、所处地形(X2)以及交通条件(X3)对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粮农所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粮农非农就业的选择机会越多,市场意识强,农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强。地形地势平坦,交通越方便,更有利于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部分粮农流转出土地,希望流转收入稳定增长,部分粮农流入土地,希望控制规模经营风险。因此,以入股分红流转土地符合双方的意愿。

(2)农户禀赋:土地租金(X6)、接受新事物的态度(X7)、家庭农业收入占比(X9)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追求利益最大化,相比较打工可以增加更多的收入,随着租金的提升,既能获取稳定的租金,还能继续打工赚钱,所以粮农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农户的文化程度虽然偏低,但是其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很积极,对土地流转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越高,说明土地对其依赖性越强,越容易流入土地。省外打工占比(X5)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有着显著负向影响。在外省打工的人,远离家乡,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对土地的处置不再那么在意,所以,去外省打工的人越少,其对土地的依赖性增强,也更为关注,所以没有出去外省打工的人更容易将土地进行流转。户主的文化程度(X4)、非农劳动力数量(X8)、承包耕地面积(X10)、家庭总收入(X11)对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不高,也就是农业劳动力大多为1~2个,而且大多为年龄较大的父母辈,所以对其流转的选择影响并不大。非农劳动力多为子女辈,常年外出,对土地并没有什么依赖性,关注度并不高,所以对其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土地耕地面积大多在0.33 hm2以下,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符合家庭农业劳动力的承受能力范围,一到两人可以耕作,而且年纪较大的农户居多,土地可以作为生活的保障,其对土地的依赖性较高,所以农户大多不想将土地租出去,也不想流入更多的土地去耕作,所以承包耕地面积对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家庭总收入比较高,可能是因为外出打工,对土地不怎么关心,流转的态度不是很积极,所以家庭总收入对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影响不显著。

表4 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影响因素相关度分析与检验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

3.2 保障因素

社会保障:是否参与农村医疗(X12)、是否参与农村养老(X13)对粮农的流转市场化选择无显著影响,但其系数为正,表明农村医疗、养老越有保障的粮农对土地流转市场化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4 政策启示

本文以赣粤2省的12个县区339户粮农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影响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行为的相关因素,得出如下启示:(1)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粮农对土地经营方式的选择更多样化,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随之提高,因此农地流转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能求政绩,“垒大户”。(2)地势平坦和交通便利,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高,这主要是由于规模经营者容易实现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和防范经营风险,因此,要引导农地集约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3)土地流转市场化高的农户,建立了土地承包户与规模经营户的利益共享机制,较高的租金收入和稳定的经营收入都有保障,因此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今后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4)农户在农地流转方式的决策上起关键作用,其接受新事物的态度积极,更意愿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流转土地。(5)农户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土地流转市场化有重要影响,说明非农收入比重低、依赖土地经营收入的农户,更加关注土地经营效益。这也是土地确权、三权分置的农地改革,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目标之一。

[1] 新浪财经网.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35%[EB/OL].[2017-03-07]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3-07/doc-ifycaasy7820880.shtml.

[2] 罗必良,汪沙,李尚蒲.交易费用、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1-21.

[3] 张笑寒,张瑛.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绩效分析[J].农村经济,2009(1):20-23.

[4] 黄建伟,刘文可,陈美球.农地流转:演进逻辑、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基于文献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4):381-389.

[5] 苏群,汪霏菲,陈杰.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J].资源科学,2016,38(3):0377-0386.

[6] 张璟,程郁,郑风田.市场化进程中农户兼业对其土地转出选择的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3):1-12.

[7] 黄季焜,郜亮亮.中国的农地制度、农地流转和农地投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8] 钟甫宁,纪月清.土地产权、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户农业生产投资[J].经济研究,2009(12):43-51.

[9] 钱忠好.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农户兼业化的解释[J].中国农村经济,2008(10):13-21.

[10] 刘同山,孔祥智,张云华.兼业程度,地权期待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71-78.

[11] 王璐,黄建伟,邹晓娟,等.农村社会调查的方法与技巧:以安义、南昌两县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调查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11):115-119.

[12] 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3):19-24.

[13] 李宪宁,李国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良乡模式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15-20.

[14] 马贤磊,沈怡,仇童伟,等.自我剥削、禀赋效应与农地流转潜在市场发育:兼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农户生产方式转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40-47.

[15] 胡新艳,罗必良.新一轮农地确权与促进流转:粤赣证据[J]改革,2016(4):85-94.

[16] 翁贞林.种稻农户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26县32乡镇1058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15-21.

[17] 张红宇.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J].管理世界,2002(5):76-81.

[18] 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2):38-47.

[19] 钟晓兰.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0):2082-2093.

ResourceEndowment,SocialSecurityandGrainFarmer’sMarketizationSelectionofLandCirculationBasedonQuestionnaireSurveyof339GrainFarmersinGuangdongandJiangxiProvinces

CHEN Ke-yu1, WENG Zhen-lin1*, ZHANG Hui2

(1.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Ji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anchang 330045, China; 2. Jiangxi Investigation Team,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Nanchang 330002, China)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studies on marketization of farmer’s land circulation, by using the data of sampling survey of 339 grain farmers in 9 provinces (prefectures) in 2015,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resource endowm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armer’s endowment) and security factors (social security) on grain farmer's marketization selec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This study obtained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errain and traffic condition, and land rent of studied region, the farmer's attitude to accept new things, and the ratio of family agricultural income to total income all had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rain farmer’s marketization selec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the ratio of family urban labor income to total income had a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ain farmer’s marketization selec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the educated degree of householder, non-agricultural labor number, contracting arable land area, family total income, rural medical, and rural pension al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ain farmer's marketization selec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several enlightenments were acquired.

Grain farmer; Marketization selec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Resource endowment; Social security

2017-0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71333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粮食主产区职业粮农形成机理、行为选择与政策优化研究”(71573111);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赣粤两省的调查”(YC2016-S196)。

陈科宇(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营制度研究。*通讯作者:翁贞林。

F321.42

A

1001-8581(2017)11-0118-06

(责任编辑:管珊红)

猜你喜欢

粮农禀赋农地
粮农致富是农业的要害问题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中国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探析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禀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体质的关系
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订单农业为抓手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基层粮农的期盼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