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加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
2017-11-07郭静
郭 静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加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
郭 静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临床探究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胰岛素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96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挂号单双数分为单一组48例、治疗组48例。单一组口服胰岛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观察症状改善效果。结果未治疗时两组血糖情况差别无意义,P>0.05,单一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效果无治疗组好,P<0.05;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治疗组为10.4%,两组临床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胰岛素联合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且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胰岛素;疗效;安全性;二肽基肽酶抑制剂Ⅳ;2型糖尿病;老年
人到老年各项器官、组织均会出现功能性退化,且人体代谢能力下降,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易因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长期血糖升高不仅会造成患者出现尿量增多、体质量减少等症状,同时会造成肝肾功能受损、引发血管病变,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1]。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缺少、血糖升高、代谢出现紊乱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因此临床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本次我院临床探究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胰岛素联合用于疾病治疗效果,发现患者症状改善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96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挂号单双数分为单一组48例、治疗组48例。单一组男23例,女性25例,患病时间3~14年,平均时间(9.3±1.4)年,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8.3±3.7)岁;治疗组男21例,女性27例,患病时间4~15年,平均时间(9.5±1.2)年,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8.7±3.5)岁。经检查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2],无精神病史可积极配合治疗有良好依从性,对所用药物无相关禁忌证、明显过敏反应,肝肾等身体重要器官无功能性障碍,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别无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单一组由专业医护人员经胰岛素泵导针扎入患者皮下,并使用胰岛素泵电源驱动活塞,对患者进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在注射过程中需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用药剂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每日1次服用利格列汀片(注册证号:H20130865,产品规格:5 mg),每次5 mg,此药可在任意时间服用,餐时或非餐时均可服用,此药由美国Boehringer Ingelheim Roxane Inc生产,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分包装。
1.3 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程度,同时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情况比较:未治疗时两组血糖情况差别无意义,P>0.05,单一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效果无治疗组好,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用药安全性情况分析:单一组有3例出现低血糖,1例出现穿刺感染,发生率为8.3%,治疗组有2例出现低血糖,1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4%,两组临床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别无意义(χ2=0.260,P>0.05)。
表1 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n=48,±s)
表1 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n=48,±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 治疗后 入院时 治疗后 入院时 治疗后单一组 9.84±1.46 6.43±0.63 11.78±2.45 8.57±1.76 9.78±1.98 7.17±1.64治疗组 9.86±1.48 4.71±0.53 11.61±2.38 7.23±1.92 9.74±2.02 5.89±1.52 t 0.067 14.474 0.345 3.564 0.098 3.966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多指临床血糖异常升高,但经运动、饮食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其多由于人体胰岛素异常、代谢紊乱引发,有学者研究发现病毒感染、遗传基因、饮食习惯、自身免疫等均有可能造成人体胰岛功能损伤,胰岛素分泌异常[3]。2型糖尿病可诱发一种或多种并发症,造成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损伤,多数患者终生服药治疗,但对于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同时要提高病患服药顺应性、用药安全性。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不仅能调节患者肝糖输出,同时胰岛素释放合理符合人体生理,且此方式可使外周组织能有效对糖利用进行调节,使患者空腹血糖趋于平稳[4]。有学者提出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胰岛素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果,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能对胰岛素α、β 细胞行双向调节,其通过对β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增加胰岛素分泌,同时对α细胞调节使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胰高糖素不适当分泌减少,从而从多途径发挥降糖作用[5]。有学者研究发现利格列汀片能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且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延缓机体胃排空,有效增强患者饱腹感,达到抑制食欲、减轻体质量效果[6]。能促进β细胞增殖和再生、抑制其凋亡,从而维持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使机体外周肌肉组织对胰岛素摄取、利用增加,同时促进α细胞生长抑素分泌,从制胰高糖素分泌。
本次我院临床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进行观察,发现未治疗时两组血糖情况差别无意义,P>0.05,单一组用药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效果无治疗组好,P<0.05;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治疗组为10.4%,两组临床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胰岛素联合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且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1] 杜玉茗,宋利华,尚涛,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加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688-2689.
[2] 王大会,沈未,王春红,等.胃旁路术与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肠促胰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6):682-686.
[3] 李雁,李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12):94-96.
[4] 范慧洁.基础胰岛素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7):913-914.
[5] 王结胜.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2):229-233.
[6] 董莹,李强,陈静芳,等.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通过胰岛γ氨基丁酸影响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3):227-231.
R587.1
B
1671-8194(2017)25-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