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维、朱自清故居寻访记

2017-11-07李天保

名家名作 2017年4期
关键词:号院静安王东明

李天保

王国维、朱自清故居寻访记

李天保

来清华园已经二年了,对于王国维、朱自清曾经居住的西院,也并不陌生,曾经去过几次,不为别的,只为追慕前贤往哲的古宅遗风。

下午四点多,因为要在清华西门接人,时间尚早,便在离西门不远的小桥处下车,向北拐进一条小道,在小道的东面,是一条干涸的小河,在河的东边,便是校医院。西院位于小道的西侧,由几十栋四合院组成,这些院子的房子大都原本坐北朝南,灰色瓦顶,朱漆屋檐。但近来各院的房东,在各自的院落里,新砌了不少平房,这样一来,原来的院落已非以前的面貌。

走进西院,看到西院的最东边的11号、13号,据说是杨振宁的旧居。但对我来说,最感兴趣还是王国维、朱自清先生的故居,所以径直向前。在西院的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在通道的北侧,是一个小型体育器材健身场。继续往西走,在西院的尽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道,其东面是一排院子,由南向北,分别是45至41号院。

据说朱自清先生住45号,走进去一看,院子已经被分隔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是独立的住户,里面杂什满目,什么自行车、水泥袋、垃圾桶之类的东西摆满了狭小的院落,已经不是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所描述的可以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的模样。北边住户的门是铁栅栏的大门,无法进入。向院子望去,正北面是一排有旧式灰色瓦顶的正房,想必是朱自清先生休息的地方,亦是他妻子“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的卧房,这个院子的门口,就是先生“日日走过的荷塘”的出发点……

出了45号院向北走,走过44号院,便是43号院,再往北是42号院。(据说,王国维所居旧西院门牌为16号、18号,后来西院扩建,将其调整为西院43号、42号)43号院是静安先生读书治学的地方,没有院门,里面也被分隔成好几个部分,里面新建的房子,大部分都出租给考研的学生居住。刚进门的左侧就是一个新砌的简易小平房,房门上了锁,可能是在此租住的学生外出了。在小平房的旁边,有一个通向北面正房的通道,通道的上面铺着几块石膏板,过道里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以及斜靠在墙上的自行车。穿过过道,迎面就是保留下来的正房。据王国维女儿王东明回忆:

每户都是朱红漆的大门及廊柱,闪着金光的铜门环,在当时看来,倒也气象万千……窗户特别大,一个房子有三个大玻璃窗,上为气窗,向后有两扇小窗,对着别家前院,以确保各家的隐私。除气窗外,均不能开启。……每户除门铃外,每间上房,均有电铃通下房。这种设施,在当时还很新颖。

当然,王东明记忆当中的朱红大门,早已不存在了,墙上原来的大玻璃窗,也被换成了新式的推拉式的玻璃窗。在正房的前面,有好几道东西走向的铁丝,上面挂满了晾衣架等杂物,使杂乱的房子显得更加凌乱。在正房东侧的前面,本来是庭院的位置,但房东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在这个位置新砌两栋房子,每栋房子有好几个小房间。据说43号院是静安先生读书治学的地方,王东明回忆:

16号是父亲的书房,为研究写作的地方。书房为三间正房的西间,三面靠壁全是书架,书籍堆放到接近屋顶,内间小屋亦放满了书。南面靠窗放大书桌一张、藤椅一只,书桌两旁各有木椅一把,备学生来访时用。中间为客厅,只有一张方桌及几把椅子而已。

原来静安先生读书正在这里,可惜房东不在,不能进去细细查看。

42号是静安先生一家饮食起居的地方。和45号、43号一样,42号院也没有院门,也被分隔成几个部分。正房西侧的院落,有一扇上面半圆形的木门,木门是虚掩着的,我便走了进去,看见在正房的前面,又有一个封闭式的小房,小房正墙的上方都是玻璃做的窗户,透过玻璃隐约看到,有一个老者在伏案工作,他看见我拍照,便走了出来。我问他这里是否是王国维故居,他说是的,但他又问我王国维是做什么的,似乎不知道王国维其人其事。接着,他又转移话题说,13号是杨振宁的旧居,他本人是电子系的职工。我说那一定是教授啦,他连忙摆手说:“不是,我15岁便到清华工作,只是电子系的一个工人,那个时候哪有文化,到清华后一直在此居住了40多年……”我静静地听着,虽然他很健谈,但由于上了年纪的原因,有些语无伦次。他说自己姓付,原本是满族人,后改为汉族。我这才明白,由于工作和专业的原因,他只对杨振宁比较了解,而对王国维的印象并不深。但他又说以前王国维的孙子在英国读博士,曾经来这里探访过一次,临走时拿走了一块地砖作纪念。我问他能否进到里面的房子看一下,他说没问题。于是,他带我从正房的左侧进去,是一个客厅,里面摆设着沙发、茶几,是新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在客厅北面,有一个里屋,我走进去一看,光线幽暗。他打开灯,我才看清,屋子的最里面摆着一张小床。付师傅说这是家人休息的地方。在客厅的东面,又有一间屋,此间稍大一些,但也幽幽暗暗。据说这几间屋子,正是静安先生全家起居的卧室。王东明回忆:

18号为家人饮食起居之所,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很拥挤的……后院颇整洁,母亲爱花,老佣人钱妈是农家出身,对种花很内行,虽然没有什么名花蕙兰,春天来时,倒也满院生香。

原来静安先生起居就在这里,我环顾屋内,里面清冷昏暗,一代学术大师,曾在此孤守清冷寂寞,想象他在43号伏案治学的情状,令人感叹不已。先生《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三境也,皆可在此地一一追寻……

最后,付师傅送我走出院子,怅然若失,用手指着院子的西面说,以前这里有一排很粗的柳树,夏天的时候,柳树亭亭如盖,可以坐在下面乘凉,在柳树的西面,还有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煞是好看,可现在,这些都消失了……

李天保(1975—),男,甘肃武威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文献学、古代文学研究。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号院静安王东明
Recombination-induced voltage-dependent photocurrent collection loss in CdTe thin film solar cell
深海漫过赤地雪
曹静安
陪你去远方
王东明:争当“绿领”新农人
漫画
晴日梦里听雨声
离奇的凶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