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法实施背景下《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2017-11-06邓映红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案例教学内容

邓映红

在领会《旅游法》的前提下架构与之相适应的,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目标,做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强调情感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在调整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同时采用讲授和案例教学、分组研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以微课形式辅助教学。最后,通过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检验教学效果。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行。它是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技能,从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旅游院校、从事经营管理、研究规划教学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学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动态,把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同时,为了及时反映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法》的具体规定和立法精神,有必要对《旅游政策与法规》这门课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专业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程目标偏重理论知识,而技能要求比重偏少,并且和实践有所脱节。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对案例的解析很多都是按《旅游法》实施之前的法理在分析,相对来说已经滞后了。这样的教学课程模式,教师上课也缺乏积极性,学生听课也觉得枯燥并且无法联系实际。随着旅游法的出台,旅游的政策法规也必然会随之调整,有增加的,重点强调的,如《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就保护的很明确,虽然在之前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旅游法》还是重申了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对旅游者权益的重视,也是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根据法律对教学内容作调整,内容的删减或是重点难点的重新确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時的了解旅游立法的最新动态,使教学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种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结合《旅游法》实行这一旅游立法的大背景,改革《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正是顺应实际的变化,满足学生了解旅游法制实际的需要。反之如果不加以改革势必会影响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就业以及学院乃至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等一系列问题。伴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贯彻执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本研究即在此背景下展开。

一、课程目标及教学模式

首先,结合旅游法实施的现实背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制定课程目标,同时提高技能目标的比重和要求。基于此,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可以并重,“能力本位,知行并举”。本研究将尝试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需求以及学生的技能基础,制定课程目标和技能目标。其次,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指导理论的理念下,知识理论是基础,技能培养是目的。因而,教学模式将体现能力培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就业率。为此,笔者设计了三种教学活动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知识教学、案例分析和研究性学习。

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法律常识,如“我国旅游法制体系概述”章节中的有关旅游法的概念、旅游法律关系、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事实等基本概念。以及在其他章节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旅游社的概念、旅游者的概念、导游员的概念、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合同的概念、旅游安全的指导方针、旅游安全事故等级分类等。主要采用讲授和学生的讨论来完成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案例分析的主要针对课程目标中的“分析”、“评价”、“运用”层次的要求。主要包括旅游法律关系中主体、客体的辨别;导游违约行为的分析、旅游社违法经营的分析、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评价、旅游服务合同在实践中的运用、交通企业承运人法律责任的分析等。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强的案例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按照各章节的课时计划开展。其中“研究性教学”是结合教学内容、旅游热点和旅游现象设计的研讨内容,制定专题,再以分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交叉进行,每进行完一个专题讨论,都会有成绩记录,期末汇总后,占这门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在此过程中由教师负责提供专题,教师或教辅人员要参与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发现他们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锻炼自我分析问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中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增减。为到达设定的知识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将结合旅游法对教材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实际的增减,首先,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将删减,如:“旅游政策导论”和“我国旅游法制概述”这两章合并,设置为“我国旅游法制体系概述”;“导游人员法律制度”和“领队人员法律制度”因旅游法已经取消领队证这一说法,统一都按导游人员来管理和规范,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调整,可以设置为“导游人员法律制度”。“旅游住宿业法律制度”笔者认为既然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酒店管理相关课程,在此就没必要对酒店的发展史、酒店的连锁经营、集团化管理这些内容再重复讲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些涉及到课程重复的内容就应该删减。其次,暂时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短时间难以掌握的专业知识,要么留待将来慢慢体会,要么作难度降级。如:“合同法”这章重点讲解旅游服务合同法律制度,而对合同法律制度作难度降级处理,迎合学生就业实际所需。而技能目标对应的知识要求,将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定位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结构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和案例教学、分组研究讨论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在采用讲授法进行知识梳理和介绍时,穿插教师自制教学视频的形式辅助教学。重新设计后课程,由于强调和突出技能,所以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可能会变少,大部分时间分配在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以学生事前的预习很重要。这需要学生慢慢适应和调整,课后还要加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开发设计学习小视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图文声像的形式学生即有兴趣也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教学,既满足学生听讲的需要,也丰富了教学形式。

四、教学评价

在上述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确立的基础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这样也和本研究的设计理念相适应。技能体系采用以建立电子档案袋的形式进行过程性评价,这是由其特点决定的,而知识体系采用以试卷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确定各部分所占比重。最后,教学实施。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工作,将在获批立项后开展。拟以二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每届人数50人左右。教师团队由本研究申报人及其他二位研究生同学共三人担任,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二位研究生同学担任助教。在实践过程中,助教根据教学实践以及各自研究需要开展工作。“知识教学”活动有主讲教师负责,助教承担教学资源准备以及过程性评价工作。“案例分析教学”由助教收集案例,审核和案例的点评由主讲教师负责。“研究性教学”由主讲教师主导,主要负责点评、提供方法、评定成绩等,其他日常的联络、辅导、督促等教学工作由助教承担。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案例教学内容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