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11-06谢益民
谢益民
文章着眼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旅游心理学课程性质、现存问题及教改思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性质介绍
旅游心理学是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和旅游业,是了解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其诞生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很强的应用性,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应用心理学基础知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塑造良好职业心态,熟悉旅游者消费心理特点和规律,学会对旅游者心理进行分析,掌握旅游服务的心理策略,从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熟悉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知识,能对旅游企业员工进行个性心理分析,并掌握处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心理策略和一些团队心理建设的方法,并且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旅游关联度欠紧密,重理论轻实践
就目前市面上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材而言,较多沿袭了普通心理学的框架内容。旅游心理学概述、旅游知觉、旅游需要与动机、旅游者态度、旅游者情绪情感与旅游者个性心理等内容与旅游关联度不够,只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冠以“旅游”二字,而没有真正将旅游学与心理学两大学科真正融合起来。同时,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凸显理论,一方面,课时设计中偶有涉及实践课时,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其课时也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很多学校没有提供实践场所,同时也缺少经费支持。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课教师几乎都是抱着书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较少设计与推行实训课程。正因为如此,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因此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实践能力也很弱。但是,旅游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同时也要求学校加大实训投入,提供一定数量的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加强实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心理学课程授课教师大多非科班出身,就湖南省而言,68%是旅游类专业,28%是心理學专业,还有4%则为其他专业。缺少既有深厚的旅游专业知识功底,又具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的授课教师。而旅游心理学课程对旅游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两者之间融会贯通均有要求,同时内容抽象难懂,如果老师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水平,那么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尽如人意的。
(三)教学方法十分单一,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以传统讲授法为主,老师在课堂上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旅游心理学基础概念与相关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分析问题,全过程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样教师较易控制教学进程,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学生活跃度偏低,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讲小话、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对老师所提问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就授课老师而言,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课程互动程度降低,老师顿觉上课索然无趣,深感职业价值无法体现,对职业产生倦怠感。
(四)课程考核方式欠系统全面
应用性突出是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特点,这就要求期末考核不仅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掌握,而且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及运用能力。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成绩构成基本上都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者构成。平时成绩以出勤、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来衡量,而期末考核方式多以传统的“一卷见分晓”形式,考试时用一张涵盖该课程所有基础概念、重要理论的试卷,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与案例分析题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以理论知识为主,占比约75%,能切实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占比仅为25%。因此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学习不主动,只靠期末临考前突击一下书本知识即可解决考试问题,这种考核方式无法真正考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更不用谈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能力才是学生走上社会迫切需要的,而学校没有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现象。
三、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针对旅游心理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加强课程内容与旅游关联度,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践积累
由于现行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与旅游关联度不大,因此亟需进行大幅度调整。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在解读旅游心理学基础概念时应以旅游产品或旅游事件为例,如在讲解“知觉”这一概念时,可以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兵马俑”为例,而在讲解“旅游条件的知觉”时可以添加适量与旅游相关的案例。其次,若时间和精力允许,将平时准备的素材加以整理编辑,编写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心理学教材。旅游心理学课程理论讲解与实践拓展应有机结合起来,两者并重,而非偏颇一方。对于教学大纲中理论部分,不拘泥于课本,有些内容过于繁杂,可适当精简,可让学生加速理解、掌握,对过于抽象的内容应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查阅资料,并将其与实践课进行联系,学生在实践课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回过头来讲解原有内容,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
(二)加强师资培养,打造专业团队
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在承担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侧重面就会不同,为了避免过于偏颇,需对其薄弱内容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达到专业团队的目的。针对具备旅游管理类专业背景但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学校教育学院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内容,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对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但没有旅游管理类经验的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推出的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利用寒暑假去旅行社、旅游景点以及酒店进行考察、学习,承担一定工作,切实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培养实践工作经验,进而提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案例贯穿整个课堂,由课前案例导入、课中案例分析讨论和课末案例总结三个过程所组成,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瞬间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而对于教材中旅游知觉、旅游需要与动机、旅游者人格与旅游者情绪等章节,每项内容都是一个独立的内容,彼此影响较小,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旅游线路设计、酒店活动策划、旅游与酒店产品宣传与销售、旅游者情绪感知及其引导控制等任务以项目的方式分配给学生定期完成。学生则按照老师的要求组成项目团队,通常为6-8人,由学生根据组员情况分配任务,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协作完成整个项目,教师加以指导。有时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展示,老师设定一种旅游活动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该场景中旅游者、旅游工作者的情感变化与心理变化,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同时引导旅游者的情绪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有助于理解教材中抽象知识点。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
就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学校考核体系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还要注重考核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为综合两方面能力的考核,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在考察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增加项目设计讲解、情景模拟再现、小组辩论等新型考核方式,摒弃了“一卷见分晓”的传统考核模式,尽可能分散学生考试成绩构成,让考试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贯穿于整个课程,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神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考核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沟通协调、自我表现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