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业效率空间分异研究
2017-11-06康丽丽王承云
康丽丽+王承云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一带一路”使得相关国内目的地也焕发了新生,而提高旅游业效率是推动区域旅游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DEA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年鉴旅游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区旅游业效率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旅游发展新思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业更加繁荣发展。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成为百姓民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相关国内旅游目的地也借助“一带一路”焕发了新生。2015年,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圈定了“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涉及的新疆等18个省区,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的战略版图,因此其规划区域的旅游业的提升发展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圈定出的“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的旅游业现状如何?又该如何挖掘其旅游业潜力?提高旅游业效率是推动区域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高效率即资源配置的优化,也就是说资本、劳动、技术等资源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高利用程度。基于DEA模型測算出来的旅游业效率为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区域的旅游现状空间差异及提高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思路。
关于效率的研究,自1957年英国经济学家法瑞尔提出效率这一概念以来,效率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里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转型,旅游效率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涉及酒店、景区、旅行社、旅游上市公司等经营效率和信息化效率的测度。有的学者还积极探讨旅游发展效率与旅游增长的关系。以上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效率,而从地理学视角探讨,尤其是从空间关系的角度研究旅游效率才刚刚起步,有待于深入研究。目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的旅游业效率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格局。如图1所示“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直辖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直辖市)。
一、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
(一)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决策单位(DMU)多项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学规划模型求解得到效率边界线的点,构成所谓的数据包络线。凡是落在边界上的DMU,则被认为具有最有效的投入产出组合,效率值标定为1,而不在边界上的DMU则被认定为无效率,并给予一个相对的效率值指标(大于0而小于1)。VRS旅游发展效率模型:对VRS模型而言,第j个DMU有如下DEA模型:
上式中,θ为评价单元DMUj是否DEA有效的值,λj为各省投入和产出的权向量,s-和s+分别表示投入过剩与产出不足的松弛变量。当θ<1时,称单元DMUj的旅游发展效率为DEA无效,即对于原投入可按比例减少而保持原产出不变。若θ的值越接近1,其越有效,表示区域的旅游发展效率的综合效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当θ=1时,表明该地区旅游发展综合效率运行在最优生产前沿面上,该地区旅游发展的投入相对于产出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
(二)指标选择和数据说明
基于DEA模型的区域旅游业效率评价,关键是选取恰当的投入、产出指标。到目前为止,对于区域旅游发展效率测度的评价指标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都会涉及到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是能够综合反映出某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投入的各类生产要素,产出指标是指能够综合反映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学理论中,资本、土地、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旅游活动中,土地的影响较小可忽略。劳动投入方面选取旅游从业人数指标(X1)。资本投入主要通过建设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来实现,并结合数据实际的可获性,因此选择了旅行社数量(X2)和饭店固定投资(X3)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选取旅游总收入(Y1)和旅游总接待人数(Y2)来反映地区旅游产出水平。
我国统计局对旅游业统计数据,保证了指标的连续性和可比性,从而有助于减少因数据问题而带来的误差。因此本文数据来自于2005-2015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省区统计公报。
二、时间分异分析
利用DEA模型计算2005-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8省区旅游业效率的相关指标,定量反映区域的旅游业效率特征,结果如表1所示。
(一)纯技术效率时间特征分析
纯技术效率是指“在不变的投入水平下,一个企业的实际产出与假设同样投入下最大产出的比率”。技术效率与旅游管理水平相关,其值为1表明旅游要素投入得到产出最大化。图2显示,2005年纯技术效率有效的省区是广东、宁夏、青海、上海、西藏、重庆,说明这些省区旅游要素投入产出得到了最大化,纯技术效率值最低的是新疆,表明新疆旅游业的旅游要素投入产出还有待于提高;2010年纯技术效率有效的省区是广东、黑龙江、辽宁、宁夏、青海、上海、西藏,纯技术效率值最低的省区是海南;2015年纯技术效率有效的省区是广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青海、上海、西藏、云南、浙江、重庆,纯技术效率值最低的是宁夏。总体来看,在2005、2010、2015年纯技术效率都处于有效的有广东、青海、西藏、上海,说明这些省区的旅游要素投入产出一直处于最优的水平,而新疆的旅游业旅游要素投入产出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2015年时新疆的旅游业旅游要素投入产出有一定的提高。endprint
(二)规模效率时间特征分析
规模效率反映了投入资源的配置情况,其比值越接近1表明旅游业的规模大小越合适。图3显示,2005年旅游业规模效率有效的省区是广东、重庆,说明其旅游业的投入资源配置合理,而规模效率值最低的是宁夏,说明其旅游业投入资源配置还有待优化;2010年规模效率有效的省区是黑龙江,规模效率值最低的省区是青海;2015年规模效率有效的省区是广东、辽宁、内蒙古、青海、重庆,规模效率值最低的省区是云南。总体来看,在“一带一路”沿线省区中,各省区旅游业规模效率变化波动较大,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各省的旅游业投入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在2015年时宁夏、西藏旅游业的投入有较大的提升,而上海、云南、浙江旅游业的投入则出现较大的下降趋势。
(三)综合效率时间特征分析
综合效率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即决策单元能否达到DEA有效由二者共同决定。图4显示,2005年旅游业综合效率有效的省区是广东、重庆,综合效率值最低的是新疆;2010年综合效率有效的省区是黑龙江,综合效率值最低的省区是新疆;2015年旅游业综合效率有效的省区是广东、辽宁、内蒙古、青海、重庆,综合效率值最低的省区是云南。总体来看,在2005、2010、2015年旅游业综合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有广东、重庆、黑龙江,旅游业综合效率水平一直较低的有宁夏和新疆。2015年时上海的旅游业综合效率出现了较大的下降。
(四)“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业效率差异趋势分析
为了进一步反映“一带一路”沿线18省区旅游业效率差异的变化趋势,引入变异系数对2005-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8省区旅游业效率进行分析,由图5可知,2005-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业综合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在2010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12年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可以看出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化趋势更为相似,而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幅度较小,因此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业综合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的变化导致的。说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其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起来。也就是说各省区力争扩大规模要素的投入,如争创5A和4A旅游景区,争创三星级以上酒店等,会促进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图6)。
三、空间分异分析
其空间分异特征如下。
1.旅游业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DEA有效区域为广东、辽宁、内蒙古、青海、重庆,旅游业规模效率最低值出现在云南,其值仅为0.305落后于各省区旅游业规模效率的均值0.822。
2.旅游业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异与规模效率有所不同,呈现出普遍较高的分布特征,技术有效区域范围较广,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资源利用的平均技术水平较高,也就是说其旅游管理水平较高。
3.旅游业综合效率总体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DEA有效区域为广东、辽宁、内蒙古、青海、重庆,旅游业规模效率最低值出现在云南,其值仅为0.305落后于各省区旅游业综合效率均值0.718。
四、投入指标的优化目标值分析
DEA模型的优化目标值是“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区实现DEA有效的投入目标值,可以反映各省区投入产出的冗余情况及优化方向,由Deap2.1软件根据2015年数据计算,结果如表所示。从表2可知,2015年沿线各省存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冗余现象,即沿线18省区的要素投入规模、结构及企业结构尚不尽合理。
一般来说,可通过优化投资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旅游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及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法来提高旅游效率。具体优化措施如下:①广东、辽宁、内蒙古、青海、上海、云南、浙江、重庆应优化投资环境,以特色旅游业来提高区域投资吸引力,需提高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在旅游业的比例,从而整体提高區域的旅游业效率;②福建、甘肃、广西、吉林、陕西、西藏、新疆应重点优化旅游要素投入,推动现有旅游企业重组,循序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尤其甘肃、广西、陕西、新疆、西藏还要重点优化旅游从业人数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③海南、黑龙江、宁夏应优化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发展其特色旅游资源增强吸引投资力。
五、总结与对策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上包括的18个省区旅游业进行了效率分析,分别以时间和空间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分析,以达到全面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时间上来看,18个省区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0、2015年广东、重庆、黑龙江的旅游效率一直领先且相对最为稳定,说明相对来讲这3个省区在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上表现最好,所投入资源转化为产出的效率最高。其他省区的效率在几年间都出现了轻微波动,其中宁夏和新疆的效率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处于后位,说明这2个地区在所研究区间内所投入的旅游资源向产出的转化率不高,效率有待提升。对2005-2015年的旅游业效率均值的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18个地区整体上的旅游业效率呈现出先逐年上升,2011年后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规模效率的变化对于这些区域旅游业效率变化影响最为显著,说明在“一带一路”沿线18省区中,各省区增加其旅游要素的投入,扩大旅游业的投入规模,能够实现较好的规模效应,有效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从空间上来看,首先,对旅游效率均值的空间分析,广东、广西、重庆、辽宁、黑龙江旅游业效率的均值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这些区域旅游业资源配置合理的原因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新疆的旅游业效率均值则是最低,说明其旅游资源配置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具体分析了2015年其效率的分布特征得出如下结论:旅游业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旅游业规模效率最低值出现在云南;旅游业技术效率呈现出普遍较高的分布特征,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其旅游管理水平较高;旅游业综合效率总体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旅游业规模效率最低值出现在云南。
第三,通过目标优化分析,对各省区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如下:广东、辽宁、内蒙古、青海、上海、云南、浙江、重庆应优化投资环境,需提高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在旅游业的比例;福建、甘肃、广西、吉林、陕西、西藏、新疆应重点优化旅游要素投入,尤其甘肃、广西、陕西、新疆、西藏还要重点优化旅游从业人数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海南、黑龙江、宁夏应优化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提高产能利用率。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省的旅游业共同改善,为国内外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加强国内与国际的融合,促进“一带一路”政策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