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背景下的中年段习作策略
2017-11-06谢颖霞
谢颖霞
小班化的教学是更侧重于学生实践、关注个体、质性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学生在比较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下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学到更多原来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如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额小了、教育者分配的时间多了,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立体的教育——立体的引导、关注、评价,让个性化教育得到真正落实。语文的习作教学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展现,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也就是说,在刚接触习作的年段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写作的思路和生活素材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笔者结合小班教学的理念和教学实践,制订了以下习作教学策略。
一、小班教学背景下的习作策略
(一)整体把握教材,合理使用资源
1.充分把握单元整体教学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上册教材为例,八次习作分别安排了“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最喜欢的一个人”“秋天的图画——看图作文”“学写观察日记”“介绍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编写动物童话”以及自由作文等。这八次习作其实都跟每个单元的整体教学提示有密切联系。教师作为一个导向者,需要在习作之前铺垫好准备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习作素材。
如第一单元的课余生活习作主题,与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很接近的。记得有篇课文是说孩子们在休息时间去放风筝,这就是非常有童趣的课文。课文里面有十分具体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教师在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的同时可以埋下伏笔,为学生开拓思路。
2.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资源
要给学生的习作起步思维导向还可以利用课文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取直接的学习心得和生活感受,能带给学生很多课外的学习资源,不断地丰富学生的阅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就是一次习作素材的整理和积累。
课文《可贵的沉默》后就有一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回忆、观察去了解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关爱,记下感受并想想应该怎样回报父母。这就是一次很好的积累素材的机会。
让学生逐一进行汇报,可以博集众家之长、集思广益,这样他们就会对或许还未发现的有关父母的小事有所察觉,既积累了素材,又激发了灵感。
(二)培养积累素材习惯,加工提升想象力
1.积累素材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一日一素材”的策略,让学生按照学号每人一天轮流写日记,都写在同一个本子上,本子的第一面有我写的卷首语。这本小册子就是我们班的书,名为《生活点滴》。我鼓励学生写下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不要计较篇幅的长短,无论大事小事、高兴的伤心的、自己的别人的,都可以写。有时碰到很特别的题材,我就在课堂上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记得有一名学生有天跑来跟我说:“老师,轮到我写班级日记了,我可以写三篇吗?我有很多话要说啊!”
当学生们看着各自的作品时,心情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跟随着伙伴们的想法而跳动思维、变换情感。习惯成自然,他们的习作兴趣必会得以激发,生活素材也就越积越多了。
2.积累语言
除了积累素材,还需要积累语言。学生所触及的课文教材不乏运用联想、比较、比喻等方法的文章,这些文本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除了课内教材,还有课外的阅读资源,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开阔视野,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小班教学背景下的习作策略回顾
1.思路的拓宽
拓宽学生的思路时要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通过阅读教学、作业练习等渠道,着力刺激学生的生活灵感,这对写作有很大帮助。如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思路情节、设立班级日记让每人轮流写日记作业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2.兴趣的激发
对于兴趣的激发,注意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多表扬学生的習作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句子,以此不断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指导为线,有了兴趣的指引,学生才愿意多想、多交流。
3.心灵的延伸
阅读课外读物能够拓展学生的心灵视野,拓宽学生在道德观方面的思路。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这些都可以启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4.评价的激励
学习评价激励措施同样能够刺激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评比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常小事,把作品放在公告栏中,让学生互相给予评价,这样既有同伴评价,也有师长评价。通过评价激励以点带面,以个性化的良性发展带动群体的正向发展,从而发挥小班化习作教学的最大优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