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记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教师王官有
2017-11-06
不忘初心,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记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教师王官有
王官有出生于渭南市澄城县寺前镇一个偏僻贫困的山村——雷家圪崂村。他的父母从三门峡库区移民到此,家境贫寒,没上过学,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王官有在求学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贫困山村农民过日子的艰难,看见过许多家庭因孩子失学而种下穷根,难以从经济上翻身的悲惨情景。让家乡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而跳出农门成了王官有的抱负和理想。
刚恢复高考不久的1979年,王官有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时的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成为解放后雷家圪崂村第一个考出去的人。1981年大荔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寺前中学工作。王官有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这里扎根,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他工作的当年就被学校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勤教师,第二年学校就给他压担子让他带毕业班兼班主任,从教35年的他有34年在带毕业班。由于他所带的毕业班高考成绩优异,县教育局先后调他到县城的重点中学、县教研室工作,他都选择了放弃,继续坚守农村教育这块阵地。
王官有知道,仅有良好的动机和愿望是不够的,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搞好教育工作。
初上讲台,王老师虚心向老教师和同事学习,由于当时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系统地听了该县物理名师赵绪坤的课,除听本学科教师的课,还主动听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课,全年听课超过400节,快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备课技巧、授课水平。利用网络交流的便利,王老师还吸收了外地名师的经验,系统学习了山东效实中学杨熔南老师的电子课件,充实自己,在 QQ上,向王劲松老师请教先进的教学方法;从网上下载训练题精心研究。
为了让高三学生在复习中方向明确,学得轻松,他总是有意识地积累成熟备课、积累成熟考点。根据一年有多少课时、课本上有多少节内容,把所要讲的内容合理分布在这些课时里,形成备课,这些备课不断完善就形成了自己的成熟备课。
高三总复习阶段,如果教法学法对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官有根据学生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课堂教学和课后检验补充双保险的办法,也就是授课后,利用自习、延点、统练等时间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反复进行巩固、达标、精练等训练。他总结编写了适合该校学生的同步练习36套即“马上巩固,就用同步”,达标练习38套即“成绩要提高,坚持练达标”,冲刺精练500道即“精练500道,物理呱呱叫”。
王老师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许多原来对物理课望而生畏的学生听他的课一段时间后爱上了这门课程。2005年他所带的高三(3)班学生全部上了本科线,2010年在开展物理大讲堂时主动听他课的学生就有180多人。在高考复习中,全面落实目标型课堂、任务型自习、针对型训练、达标型月考,高考成绩优异。34年的毕业班教学,王官有和其他同仁一道,先后将数千名优秀人才送入高校。随着几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大大振奋了人们对乡村高中教育的信心。在乡村生源大量向城市流失的情况下,王官有和他的同事们用不亚于城市的教学成绩留住了学生,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心。
王老师深深明白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不易,他利用自己对高校专业和高校录取信息了解较多的优势,结合多年的招生报考指南,总结编写了寺前中学一本、二本院校录取情况表。每年高考后,为学生义务填报高考志愿。填报志愿那几天,王老师的房间总是挤满了学生和家长,他经常顾不上吃饭,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分析适合学生的专业,再根据分数情况决定能录取他的学校。
王老师的学生小韩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564分,情绪低落,准备复读。王老师先是安慰她,然后把近十年来有大小年录取的院校列出来,又结合澄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高校录取有倾斜的专项计划政策情况,最终推荐她选报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结果她被顺利录取。当录取信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年一本录取线达640分)传来时,小韩的母亲第一时间给王老师打电话,高兴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王老师给我娃报好了志愿。”“虽然帮学生填报志愿很苦很累,精神上也高度紧张,但是看到我们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上了重点大学,我心里乐滋滋的,觉得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感到非常幸福。”王官有说。
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王老师深知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学生成才的希望。在他担任教研组长的23年里,组内的传帮带活动有声有色,青年教师很快成为学校骨干。六人提拔为管理学校教科研的校领导,两人成为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省级优秀辅导员,七人荣获县教学能手或中青年优秀教师称号,青年教师尹振宏成长为市级教学能手。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遇到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王老师用实际行动坚守了他的初心,更是成为当地农村孩子通过求学改变贫穷命运的好老师、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