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研究

2017-11-06解振锋于占成王西峰麻应太

陕西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爬行动物区系秦岭

解振锋,杨 振,于占成,王西峰,麻应太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 西安 710100)

2017-05-29

解振锋(1977-),男,陕西周至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研究

解振锋,杨 振,于占成,王西峰,麻应太*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 西安 710100)

研究结果表明,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有爬行动物29种,隶属2目2科22属。在区系组成中,以东洋界区系成分为主体,古北界区系成分处于劣势地位。爬行动物在秦岭主脊南北坡的分布与垂直分布上的差异不明显。同时将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及区系成分与秦岭中段的黄柏塬、老县城、太白山、长青和佛坪5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对比分析。

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区系特征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汇地带,是以秦岭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多样的植被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作为牛背梁保护区一大主要类群的爬行动物的有关调查研究信息,主要包含在以往对整个秦岭地区动物区系的调查文献中。其中较为重要而且涉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范围的当属胡淑琴(1966)的工作,方荣盛等(1981)、宋鸣涛(1982;1987;1987)、梁刚(1997;1998)、马勇(2006)等也对包括该区在内的秦岭南坡爬行动物的区系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系统报道,但迄今尚无能够真正全面具体反映本区爬行动物资源现状的完整资料。为了全面了解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通过科学研究,探索其自然规律,为该类群动物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的区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1 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

牛背梁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29种,隶属于2目7科22属(表1),占陕西省爬行动物(53种)(宋鸣涛,1987;2002)总种数的54.7%。其中蜥蜴目8种,占保护区爬行动物总种数的27.6%;蛇目21种,占总种数的72.4%。

在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中,含属数较多的科为游蛇科(11属)和石龙子科(3属),它们是构成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体。其次为蜥蜴科、蝮科和蝰科。除此之外,其余的科均为单属单种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依次为游蛇科(17种)和石龙子科(4种),蜥蜴科、蝰科和蝮科各有2种动物,鬣蜥科、壁虎科均为单科单种。

从所获标本的数量及野外遇见频次来看,蝘蜓、虎斑游蛇、颈槽游蛇、乌梢蛇和王锦蛇等为本保护区的优势种群,蓝尾石龙子、北草蜥、秦岭蝮和菜花烙铁头等为保护区常见种群。

表1 陕西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成分

备注:特有种:*-我国特有,**-主要分布于我国;来源:★-文献记载,▼-文献记载且此次采集到,●-新纪录;分布型:B-华北型,D-中亚型,E-季风型,H-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L-局地型,S-南中国型,W-东洋型,X-东北-华北型,U-古北型;区系类型:P-古北界,O-东洋界,G-广布种;生态类型:a-住宅型,b-灌丛石隙型,c-土栖型,d-水栖型,e-林栖傍水型,f-树栖型;保护级别:Sy-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Sz-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 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特征

研究发现,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类群属东洋界区系成分的物种有20种,古北界有4种,广布种5种:

(1)东洋界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古北界区系成分处于劣势地位。在保护区爬行动物类群中,东洋界种占保护区爬行动物总种数的69.0%,而古北界种和广布种分别占到总种数的13.8%和17.2%,可见东洋界区系成分是本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古北界区系成分处于劣势地位。其中,爬行动物区系以东洋界的南中国型(15种)成分为主,其次为东洋型(6种)成分,而古北界的东北-华北型、华北型、中亚型和古北型成分在此区域仅为4种。从分布型上看,东南亚-亚热带分布型种类在本区的渗透较为明显,这种现象与该保护区核心区域主要位于秦岭主脊的南侧,且海拔较高直接有关。

(2)牛背梁保护区动物区系属于东洋界季风区南部华中区西部高原亚区,区系成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保护区分布的爬行动物中,以南方主要分布于环球热带-亚热带(如壁虎科、石龙子科)类型的地理成分为主。其中,科的组成主要为南方亚热带代表科,而北方型中只有分布于全北界和古北界为中心的少数类群;种的地理成分表现为多种区系成分汇集,主要包括了季风型、东南热带-亚热带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以及北方型、东北型等类型的地理成分;在南方各分布类型中,东南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最主要的地位。其中,华中区、华中-华南区成分(多疣壁虎、蝘蜓、翠青蛇、颈槽游蛇、黑头剑蛇、乌梢蛇等)是其主要成分,其次是西南成分(王锦蛇、紫灰锦蛇、斜鳞蛇、菜花烙铁头等)。

(3)尽管该区古北界爬行动物的代表种类(如丽斑麻蜥)较少,但广布种中的北草蜥、赤链蛇和黑眉锦蛇等均是以古北界为分布中心的广布种。

3 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分布特征

牛背梁保护区“北缓南陡”的小地形与秦岭中段的“南缓北陡”地形形成鲜明对照,孕育了丰富的爬行动物资源和其特殊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南北坡共有物种多(18种,占总种数的62.1%),物种的垂直分布不明显。

从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的水平分布情况来看,其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水平生境的异质性方面。因爬行动物对小生境的要求较低,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但以沟谷、石堆、草丛等环境为多。牛背梁保护区内的爬行动物可分为6个生态类型,分别为住宅型、灌丛石隙型、土栖型、水栖型、林栖傍水水型和树栖型(表1)。比如树栖的翠青蛇、半水栖的华游蛇和陆栖的宁陕小头蛇、斜鳞蛇等一些种类。另外,小环境的景观异质性越复杂,爬行动物种类也愈多。如一些蛇类喜在水边草丛中活动,如斜鳞蛇、乌梢蛇等;一些爬行类则喜在居民区、农田附近活动,如多疣壁虎、颈槽游蛇等。

在垂直分布上,由于牛背梁保护区属秦岭中山或亚高山区,其垂直替代不明显,只是在物种的垂直分布区间有所差异(表2)。如分布区间较窄的秦岭蝮,分布于海拔1 800~2 500 m的范围内,而大部分蛇类则多集中分布于海拔2 200 m以下。还有一些分布区间明显较宽的种类,如菜花烙铁头、黑眉锦蛇等,几乎从保护区的最低海拔(1 100 m)到最高海拔(2 800 m)都有分布。亚高山地带气温偏凉、昼夜温差大、生境单调,因而爬行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主要有秦岭蝮、菜花烙铁头、乌梢蛇、秦岭滑蜥、黑眉锦蛇;中山地带气候温暖湿润、环境复杂多样、食物丰富、为爬行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其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并且,在中高山地带活动的种类亦分布到了此带中。

4 牛背梁保护区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

4.1 特有物种

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中的特有种较为丰富,共有21种,占到保护区爬行动物总种数的72.4%。其中,米仓龙蜥、蓝尾石龙子、秦岭滑蜥、北草蜥、秦岭蝮等8种为中国特有种,占总种数的27.6%;主要产于我国的特有种13种(多疣壁虎、玉斑锦蛇、黑头剑蛇、翠青蛇、菜花烙铁头、白头蝰等),占总种数的44.8%(表1、3)。

4.2 保护物种

在牛背梁保护区分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爬行动物18种(表1),占总种数的62.1%;属于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种,占总种数的10.3%。牛背梁保护区分布的、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爬行动物有6种,其中王锦蛇、玉斑锦蛇、黑眉锦蛇、秦岭蝮、白头蝰均为易危级,乌梢蛇为需予关注级;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6种,分别是白头蝰、王锦蛇、玉斑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秦岭蝮,皆为易危物种(VU)。

表2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

表3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特有爬行动物

5 与秦岭近临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的比较

通过与近临的秦岭中段黄柏塬、老县城、太白山、长青和佛坪5个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及区系成分的对比(表4,表5),可以看出:

(1)这6个自然保护区共同所具有的特征均表现出以东洋界的华中区、华中-华南成分及广布种为其主要组成。只是在区系从属成分上,从秦岭北坡太白山、老县城保护区到南坡牛背梁、黄柏塬、长青、佛坪保护区,东洋界的西南区成分有增多趋势、古北界区系成分有减少趋势;同时,华北区成分也深入到秦岭主脊两侧;而处于秦岭东段的牛背梁保护区还出现古北界的蒙新区成分。

(2)牛背梁保护区与秦岭中段5个保护区共有的物种既包括东洋界的华中区、华中-华南区、西南区三个成分,也包括了古北界的华北区成分和广布种,这与当地处于两界过渡地带的地理特征是相一致的。这些共有物种为分布于华中区的秦岭蝮,华北区的秦岭滑蜥、黄纹石龙子,华中-华南区的蝘蜓、黑脊蛇、颈槽游蛇、乌梢蛇,西南区的王锦蛇、菜花烙铁头,以及广泛分布的赤练蛇、北草蜥和黑眉锦蛇。

(3)牛背梁保护区与秦岭北坡的老县城和太白山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12种,与南坡的黄柏塬、长青和佛坪3个保护区共有18种爬行动物,因此,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的牛背梁保护区爬行动物组成更偏向于秦岭南坡的物种组成。同时,秦岭东段和中段的爬行动物组成又具有明显的差异,牛背梁保护区单独存在极北蝰这一物种,而缺少秦岭中段保护区所拥有的中华鳖、无蹼壁虎、太白壁虎、山烙铁头、锈链腹链蛇、白条锦蛇、短尾蝮和水赤练游蛇等8种动物。

(4)牛背梁保护区与秦岭中段的5个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12种,其中除了蝘蜓、乌梢蛇、黑眉锦蛇外,其余9种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物种,这也反映了秦岭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特征与重要性。

从表5知,牛背梁保护区与佛坪保护区分布的爬行动物种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黄柏塬、太白山、长青自然保护区,最小是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应用SPSS11.0软件,选择欧氏平方距离进行谱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比较的6个保护区可以分成2组,秦岭北坡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单独聚为一组,另外5个保护区聚为一组(图1)。从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爬行动物南北物种在秦岭主脊的渗透作用非常明显。然而,秦岭最高峰太白山的地形地势的变化导致爬行动物的组成明显不同于其它5个保护区。

表4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邻近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比较

备注:区系成分:Hzn-华中-华南;Hz-华中;Gb-广布;Hb-华北;Xn-西南;DH-东北-华北;Mx-蒙新。

表5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近临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图1 牛背梁保护区与近临保护区基于爬行动物物种相似性的聚类关系

[1] 胡淑琴,赵尔宓,刘承钊.秦岭及大巴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J].动物学报,1966,18(1):57-89.

[2] 宋鸣涛.陕西商洛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J].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982,1(1):88-89.

[3] 宋鸣涛.陕西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分析[J].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987,6(4):63-73.

[4] 宋鸣涛.陕西南部爬行动物研究[J].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987,6(1):59-64.

[5] 宋鸣涛.陕西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J].四川动物,2002,21(3):146-148.

[6] 梁刚,张富兴,麻应太.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J].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1997, (6-7辑):249-253.

[7] 梁刚.秦岭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特点及持续发展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6):545-549.

[8] 党坤良,李登武,张怀科,等.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9] 蒋志刚.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 刘诗峰,张坚.佛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马勇,马亦生.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初步调查[J].四川动物,2006,25(2):277-280.

[12] 任毅,杨兴中,王学杰,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162-166.

[13] 任毅,刘明时,田联会,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4] 郑永烈.陕西省秦岭东段兽类区系调查[J].动物学杂志,1982(2):15-19.

[15] 方荣盛,宋鸣涛.秦岭东段南坡蛇类初步调查[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Z1):263-272.

ReptilesFaunainNiubeiliangNaturalReserveofShaanxi

XIE Zhen-feng,YANG Zhen,YU Zhan-cheng,WANG Xi-feng,MA Ying-tai*

(ShaanxiNiubeiliangNational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Xi’an,Shaanxi710100)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rvey, reptiles’ fauna of Niubeiliang Natural Reserve were studied.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are 29 kinds of reptiles belonging to 22 genera, 2 families and 2 orders. In the fauna composition, the Oriental components were dominated and the Palaearctic fauna is at a disadvantage. The distribution of reptiles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lopes of Qinling Mountain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 The reptile fauna composition in Niubeiliang reserve and in other 5 reserves in middle part of Qinling Mountains were compared: Huangbaiyuan, Laoxiancheng, Taibaishan, Foping and Changqing.

Reptiles; fauna composition; fauna characteristic; Niubeiliang Nature Reserve

S759.9

A

1001-2117(2017)03-0022-06

猜你喜欢

爬行动物区系秦岭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好忙好忙的秦岭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