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抗战我的歌
——王洛宾抗日在山西

2017-11-06张达明

文史博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王洛宾战地服务团

张达明

我的抗战我的歌
——王洛宾抗日在山西

张达明

王洛宾

王洛宾是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歌剧7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因为他的传奇经历,被誉为“西部歌王”。他与山西的那段特殊情缘,让人肃然起敬。

1934年,王洛宾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为实现去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深造的梦想,毕业后,他便在北京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以期通过勤工俭学挣到留学费用。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让王洛宾彻底打消了去法国留学的念头,毅然投笔从戎。当听说山西有八路军和抗日组织时,他便决定到山西去抗日。尽管华北交通被日军封锁,但也难以阻挡王洛宾抗日的决心。他离开北京后,先到天津,再到青岛、郑州,绕行了上千公里,最终来到山西的洪洞县。

洪洞县万安镇驻扎着八路军129师。王洛宾得知该师成立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是著名女作家丁玲时,便毫不犹豫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团里,他既当演员,又写歌曲,不知疲倦地进行抗日宣传。

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王洛宾和著名艺术家塞克(陈疑秋)合作,创作了抗战歌曲《老乡,上战场》,鼓励山西人民拿起武器上前线打日军。

名义上,西北战地服务团是一个文工团,但由于条件艰苦,团里能用来演奏的乐器只有四样:一把二胡、一个小提琴、一个手风琴和一个三弦。就是在如此的艰苦环境下,王洛宾依然坚持创作,精心编排节目,宣传抗战。

一日,文工团在临汾一个小村子演出,吸引了四邻八村的老乡来观看。就在第一个节目刚演完,第二个节目即将开始时,乐队里弹三弦的先生嘴里叼根烟,刚吸了一口便突然口吐白沫摔倒在地,观众见状不由慌乱起来,以为这个人要死掉了。就在这时,报幕员赶紧出来喊道:“老乡们,大家不要慌,这个人是因为抽了根烟中毒了,他抽的是什么烟呢?是东洋烟,现在我们马上去抢救他,大家以后都不要再抽东洋烟了!”当时很多人口袋里都有东洋烟,看到这个场景,都拿出来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

这是王洛宾编写的一个小品,他通过这样直白的表演形式,号召老百姓从不抽东洋烟做起。王洛宾后来在与儿子王海成谈起此事时感慨道:“唱歌跳舞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小品也可以。老百姓对日本人特别痛恨,任何爱国的中国人都义愤填膺,口袋里有烟再也不会藏起来,所以当下就把烟都踩烂了,用抵制日货的方式进行抗日。”

随着战局的发展,西北战地服务团经常去野战医院慰问伤员,曾经有一段时间,服务团还经过风陵渡去陕西潼关进行抗日宣传。

当时风陵渡黄河没有桥,抗战物资都是当地百姓用木船从黄河摆渡过去的。王洛宾就和文工团的团员们帮着往船上搬运武器弹药,然后摆渡到风陵渡,再从风陵渡把伤员背到船上,到潼关野战医院去治疗。因为战斗很激烈,王洛宾天天在黄河两岸忙活,衣服每天被伤员的血染成了红色,这也更增强了他的抗战决心。同时,他在休息间隙,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风陵渡的歌声》,这首歌一直在抗战前线传唱。后又创作了《血花曲》《抗战进行曲》等一系列抗战歌曲,激励抗日勇士们奋勇杀敌。

这段经历对于王洛宾来说刻骨铭心。1993年5月,他到台湾讲学,在台北一个公园散步时遇到了一个主动搭讪的老人。两人闲聊时,聊到了山西。意外的是,那位老人不仅是山西人,还在抗战时驻守过娘子关,在一次战役中被炮弹击中身受重伤被迫撤退。老人说:“当时是战地服务团的一位团员在风陵渡背我上了船,才顺利过黄河到潼关野战医院治疗,让我活了下来,我很感激他,遗憾当时没有问那个人的名字。”王洛宾感慨地握住老兵的双手说:“我背过很多伤兵,说不定就是我在风陵渡背你上船的。”那位老人激动地连连说:“谢谢您,谢谢您啊!”与那位老人分别后,王洛宾专门为此次偶遇写了一首诗,名为《两岸》:

半个世纪之前,在黄河两岸,我曾背运过伤员。

头上敌机,脚下狂澜,心中只是想,让亲人提早进医院。

多少白天,多少夜晚,从潼关划到风陵渡,从未感到黄河尚有两岸。

今天,漫步台北公园,一位拄杖的老人,走过来搭讪,说他年轻时,据守过娘子关,挂了彩才退下火线。

我猛然想起往事——说不定我背过他。

说不定是他的鲜血,染红过我的衣衫。

紧握双手,默默无言,顿时心中,更没有什么两岸!

1941年春天,王洛宾被国民党军统特务以 “共产党嫌疑”的罪名逮捕,关押在兰州市黄河北岸的沙沟监狱。虽然受尽折磨,但他始终坚信宣传抗日无罪,并编写了《我爱我的牢房》《来,我们排成队》《悲歌》《云》等20余首囚歌,以此来鼓励难友们坚持狱中斗争。其中最感人的一首《大豆谣》(又名《蚕豆谣》)就是写给甘肃地下党工委书记罗云鹏烈士的遗孤罗力立的。

罗力立一出生就在监狱,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她的母亲张英是山西运城人,也是地下党员。一天放风时,4岁的罗力立问囚友们:“什么最好吃?”大家都猜不到,罗力立天真地说:“最好吃的是大豆。”当时罗力立手里握着几颗监狱看守给她的大豆。大家听后,都情不自禁地掉了泪,罗力立的母亲张英更是难过不已,王洛宾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当即为罗力立写了一首《大豆谣》,歌词最后一段写道:小力立,有志气/妈妈的笑声没忘记/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的大豆属于你。

改革开放后,王洛宾听说罗力立在山西,就决定去寻找她。在中央电视台的精心安排下,1993年,王洛宾与罗力立母女在运城相见。其时,罗力立已是运城康杰中学的语文老师。此次重逢,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了获得金鸡奖的纪录片《往事歌谣》。

王洛宾在晚年实现了再见罗力立的心愿,他特意送了罗力立一包大豆,大家一边吃着大豆,一边唱起《大豆谣》,此情此景,让在场所有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邮箱:zhouwenji0303@163.com)

(责任编辑:楚文)

猜你喜欢

王洛宾战地服务团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战地女豪杰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战地玫瑰”养成记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王洛宾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战地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