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考学

2017-11-06李文星

留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考学文星教育领域

文 _ 李文星

Preface 卷首语

谈考学

文 _ 李文星

每出一期杂志,面对众多留学行业的受访者,记者们都会感叹:留学圈越来越多元了。

多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表现在每个国际教育参与者心里。相比国内的应试教育,国际教育更像是在每天笼罩着市场化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所谓多元不过是其商业潜意识的外在表现。

每一个国际教育参与者,无论其是海外院校、国际学校、留学机构、语培中心等服务领域,还是家长和学生等消费领域,一般来说都会或多或少的指摘应试教育的弊端,并坚定不移的认为“自由人”就应该走“自由路”。不可否认,这种观点已被大部分实践证实了其良好的效果,但如今,留学市场在不断发展,中国的留学圈某种程度上说也经历了几代岁月更迭。原本可认为是“奇货可居”的国际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否还依然能保持其长线效益,随着留学热潮的不断翻涌,能证明这一点的留学生却出现的越来越少了。

应试教育就算有万般不是,但它却做到了一点:保留了教育的神秘感。也就是“学”是需要“考”的,学生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在能够为自己的成绩负起足够的责任时,他才能考上相应的院校。而这一点,在国际教育领域逐渐被消磨了。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是海外院校不用考,其同样需要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申请一些世界名校的时候。但是每个国际教育领域的孩子需要努力的难度,正在被多元的、上升的、偏市场化的留学行业所削减。

由于留学市场逐渐透明化,所谓的简单申请已经逐渐丧失了市场,那么接下来留学市场就是帮助申请者进行“复杂申请”。这里面能够综合多少申请因素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想象不到的,这也是后期可能会出现很多留学投诉案的原因,在这里我并不多提,总之,通过留学行业人员的努力,孩子们在上学这一点上,变得更方便了。

不久前,知乎上一条“如何看待环卫工父母月入六千供女儿考七次雅思留学澳洲”引发了热议。大致意思是女儿在条件不佳的状况下执意留学,父母砸锅卖铁支持。先不谈这件事情对不对或者值不值,单是这件事情所能反射出的一条信息就已经将我感动,那就是,这位女儿在“考学”。

这让我重新找回了在国际教育领域,已经令我有些麻木的“教育的神秘感”。“学”是需要“考”的,这既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也是整个世界的教育理念,不然也不会诞生那么多的世界名校。但可怕的是,很多参与国际教育的学生并其家庭,已经将其当成了一件只要花钱就可以水到渠成的事情,大人们在不断帮助孩子减少求学的压力,这样真的是在帮助他们么?

但假如不这样“帮助”孩子,似乎某种程度上又与留学行业的发展趋势相悖了,谁也不愿跟钱过不去,自然也会想办法满足学生和家长在这方面的直观心理需求,好促进其消费。也就难怪《留学》在采访每一位留学行业的优秀老师时,他们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教育是需要情怀,需要坚守的”。

猜你喜欢

考学文星教育领域
咸宁咸安 建立党员干部考学制度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
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非法传销被推上风口浪尖
What does a Trump Administration Mean for China?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广东佛山:远教“三举措”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考学工作取得实效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反差——阿伦德
给妈妈找个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