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老太”的传人韩维涛
2017-11-06张闻名
文 严 俊 张闻名
“双桥老太”的传人韩维涛
文 严 俊 张闻名
人生的内涵是对事业的追求,人生的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
提起“双桥老太太”,中年以上的北京人大概都会记得。上世纪50年代,“双桥老太太”名扬京城,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当时,周总理曾指示卫生部门,虚心学习她的正骨医术,系统总结她的临床经验,并亲自为其取名“罗有名”,后国家拨专款建“北京罗有名中医骨伤科医院”。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题词“骨伤科圣手”。70年代为她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华佗再世》,日本友人拍摄了她的电视片《神奇一脚》,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还专题报道过这位“当代华佗”“百岁寿星”。
有一位九三学社社员得到“双桥老太太”的真传,他就是罗有名的嫡传弟子——韩维涛。
韩维涛,山东聊城人,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
1985年,16岁的韩维涛从山东来到北京,跟随名闻遐迩的“双桥老太太”罗有名学习。尽管在学员中年龄最小,但他朴实勤快、聪慧灵巧,不仅学习用功,还把许多勤杂活都包揽下来。师傅非常喜爱他,两个月后正式收他为徒弟。
此后,韩维涛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深得“罗氏手法”的技法和精髓,并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实践。老太太每逢治疗疑难病人或为一些特殊病人出诊,都把小小年纪的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倾囊而授。后来,患者便给他起了个“小神医”的雅号。
大师身边,他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师父的高超医术,更领悟继承了师父的高尚医德。这一切,为他日后行医、治病救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罗有名正骨法的诊疗手法讲究顺应自然,其核心是“五言三十七字令”及22个触诊法,讲究三兼治及一法多用和多法共用,治疗特点则以稳、准、轻、快、重见长。通过精准地正骨复位,使得骨正筋柔、气血畅通,从而促进人体自愈,常常不开刀、不吃药,却可以达到快速神奇的治疗效果。因此,来到韩维涛大夫的门诊看病,他不是先看X片,问一大堆问题,而是直接手诊。凭着多年的积累和心得,看似只是在患者的病处一摸,他便会告诉患者,是哪一类型的颈椎病,膝盖疼痛的病源在哪里,腿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甚至连患者自己都未想到的连带反应都说得一清二楚,其准确度往往与CT、核磁和X光片诊断结果相差无几,常常令患者及家属惊讶不已。正是基于这种多年潜心学习的精确诊断和对病情的深入实践与了解,才会有日后正确而高效的治疗,也才使得许多身患久治不愈疑难杂症的患者得以尽快康复。
韩维涛与“双桥老太太”
三十多年来,韩维涛研读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并系统学习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医骨伤科学》等。他还博采众长,学习古今骨科名家医案,遵循辨证施治、矫枉过正的宗旨,尊古不泥古,不断钻研探索和融汇创新。
他吸收很多民间医方,结合各类病症特点,研制出了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软坚化结、强筯壮骨的中药熏蒸汤剂,设计制作了舒适、局部镂空的熏蒸用床,在正骨手法治疗后施以中药熏蒸,确保更好的治疗效果。他自己研制的膏药,对治疗颈、肩、腰、腿骨折等,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韩维涛告别恩师以来,多次谢绝多家大单位的高薪聘请,全力创办了东昌中医骨伤门诊。他的医技、医德赢得了人们的信赖,求医者由近而远、络绎不绝。不仅常规的骨质增生、肩周炎、关节脱位、骨折等骨伤疾病在他这里得到解除,更有很多疑难杂症和奇情怪病也在他这里得以根治。
一位高位截瘫32岁的客车司机连续高烧一个月,被医院诊为神经炎,已下达病危通知,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韩维涛。韩维涛诊断患者是颈椎严重压迫脊髓而出现的高烧不退,只要压迫部位被调整开,患者就会好转。果然,经他五次治疗后,患者高烧渐退 ,能够站立起来,三个疗程后,病人基本康复,回到工作岗位,一直工作至退休。
另外一位53岁的男子因车祸致股骨头脱位加骨折,双腿巨痛且不定时地抽动,医院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多方求医无效,患者家属甚至认为是有鬼神扰乱,找到韩维涛求治。韩维涛告诉他,是因为颈椎压迫神经导致腿部抽动,劝其和家属不要胡思乱想、盲目迷信,要相信科学。经过韩维涛的六次复位治疗,他双腿抽动的症状消除。
还有一位26岁的回族小伙子,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伴有椎管狭窄,头晕、呕吐、全身无力,已完全丧失工作能力,走投无路之时找到韩维涛。韩维涛手诊后问其是否受过伤,小伙子说没有,但韩维涛诊断其是陈旧性颈椎外伤引发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这才回忆起几年前确实出过车祸,当时昏迷了三天,但当时颈椎并无症状。在韩维涛诊所治疗五个疗程后,小伙子的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激动的他一定要拜韩维涛为师。
还有一位农民的十几岁女儿,不慎摔成骨折,压迫神经,医院劝其手术,否则将会造成终身残疾,但贫病交加的一家人根本付不起昂贵的手术费用。韩维涛不仅收治了这个小女孩,还为她减免了许多治疗费。几个月后,当这位农民带着康复的女儿出院时,全家人真不知如何才能感谢这位大恩人。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三十多年来,韩维涛就是这样,始终把医德放在首位,视病人为亲人,时刻为患者及其家人着想,用真情和无私的关爱对待每一位就医者。他说:“无论多忙、多累,我决不会少为病人治疗一分钟。 ”在赢得无数患者信任和赞誉的同时,他也先后荣获“聊城市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聊城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由于患者众多,他每天超负荷工作,从无节假日,遇到急重病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无论白天夜晚,他都上门应诊。2012年,他受邀来到北京后,愈加忙碌了。家乡有他割舍不下的乡亲和患者,北京和全国各地又有那么多信赖他的病人和朋友,哪一边都无法割舍。为此,他每周往返于北京和山东之间,两边看病,常常是在北京忙完,坐动车半夜回到山东。而此时,由于一号难求,他的诊所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每每说到这里,他都心存感激和愧疚,恨自己分身无术,不能为更多的病人送去温暖,解除痛苦。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会员和聊城市政协委员,1998年就加入九三学社的他,利用一切机会呼吁进一步开放中医诊疗领域,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疗法。他提出将最精华和最基本的中医常识写入中学生课本的提案,希望从源头抓起,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祖国医学的精华所在,了解与自然合一的人体结构特点,通过学习不断积累医学常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重保健,强身健体,从而达到上工治未病、防病胜于治疗的最佳目的。
韩维涛认为,人生的内涵是对事业的追求,人生的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他始终对专业学无止境,精益求精。未来,他打算继续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治病救人,二是启动传承开始收徒。经过多年行医实践,韩维涛总结出学习中医正骨手法所具备的八个条件:好心态、好身体、投名师、悟性高、耐心、耐性、耐力、胆大心细。
医者父母心,大医必精诚。衷心祝愿这位宅心仁厚的医者,能够将精湛的“罗氏”中医正骨技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中医和骨伤科治疗方面走得更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医的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分别为本刊记者、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