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

2017-11-04彭圣致张文中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国际贸易

彭圣致+张文中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脆弱性及传导特征研究”(XJUFE2016K022)

中图分类号:F7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对SAVR模型进行识别,并采用基于DAG的预测方差分解及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国际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

关键词:国际贸易 通货膨胀 有向无环图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有向无环图(DAG)

有向无环图方法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来识别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假设存在三个变量X、Y、Z,则相关系数与变量间因果关系对应如表1所示。

采用Spirtes(2000)设计出的PC算法,构造Fisher′s z统计量,以检验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表达式如下:

其中,n为样本容量,|k|为条件变量个数,ρ为偏相关系数。

首先用无方向的线将所有变量相互间进行连接,然后分析任意两个变量间的无条件相关系数、一阶偏相关系数、二阶偏相关系数…、N-2阶偏相关系数(N为变量数目),若相关系数或偏相关系数为0,则移除变量之间的连线。接着进行“定向”判定,当变量X、Y、Z存在“Y—X—Z”这种关系时,若X不属于Y和Z的隔离集,则可推断出X、Y、Z三者的同期因果关系应为“Y→X←Z”;如果已知“X→Z”,Y和Z相邻,而X与Z不相邻,且Y和Z间并无有向边指向Y,则可推断Y和Z两者的同期因果关系应为“Y→Z”。此外对于小样本(样本容量小于200),通常提高统计量的显著水平(一般是20%),以达到准确识别变量同期因果关系的目的。

(二)指标及数据说明

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择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选择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國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作为贸易进口传导机制的代表变量,以贸易顺差额(NEX)作为贸易收支传导机制的代表变量。

本文选择的样本区间为2002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月度数据,其中贸易顺差额(NEX)采用相应月度汇率换算成人民币标价,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同时,为了消除季节因素影响,采用X11对所选变量进行季节调整(由于贸易顺差额存在负值,不能进行季节调整)。

实证分析过程

(一)同期因果关系的DAG分析及SVAR识别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首先要检验序列的平稳性,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两种方法均表明,CPI、EP、FP、NEX原序列均存在单位根,而一阶差分序列均是平稳的。根据AIC和SC最小原则,确定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通过对VAR(2)进行估计,得到各变量的扰动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以变量间扰动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采用有向无环图(DAG)对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进行识别。图1表示了各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同期因果关系,采用TETRAD V软件中嵌套的PC算法对变量间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

首先分析无条件相关系数。在20%的显著水平下,FP与NEX的相关系数为-0.06512,其对应的P值为40.2%,无法拒绝两者无条件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可以认为FP与NEX同期独立,则移除两者之间连线,而其它变量之间的无条件相关系数均显著不为0。接着对偏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当以FP扰动为条件变量时,CPI与EP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00300,其概率值达到95.7%,在20%的显著水平下,可以认为CPI与EP不存在同期因果关系,将两者之间连线移除;当以FP扰动为条件变量时,EP与NEX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05623,P值达到30.7%,同样不显著,移除两者之间连线;而其它偏相关系数均显著不为0,可以得到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

其次对同期因果关系进行方向的确定。由偏相关系数的分析可以看出,CPI不属于FP与NEX的隔离集,可推断出CPI、FP、NEX三者间同期因果关系应为“FP→CPI←NEX”, 即在同一时期,贸易顺差(NEX)及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的变动会引起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变动;又由于ρ(CPI,EP)显著不为0,而ρ(CPI,EP | FP)显著为0,则CPI、FP、EP三者之间又存在“EP←FP→CPI”的因果关系,即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的变动又会引起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变动。最终确定的变量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如图3所示。

根据DAG分析的结果,可以对同期系数矩阵进行识别,对没有同期因果关系的施加零约束,即:

根据该系数约束矩阵建立SVAR模型,并利用Eviews 6.0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的系数矩阵为:

对估计结果进行似然比检验,统计量(2.551)对应概率值为0.64,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能拒绝“过度约束为真”的假设,说明基于DAG方法所添加的约束是合理的。

(二)基于DAG的预测方差分解

为了进一步探索贸易进口传导、贸易收支传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动态冲击效应,在DAG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建立的SVAR模型进行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主要受到自身变化的冲击,其它变量的解释相对较小。随着预测期的延长,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冲击效应逐渐增强,而贸易顺差额(NEX)的冲击效应则逐渐减弱;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相对较大,12期以后,其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解释力达到4.451%,而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贸易顺差额(NEX)的解释力只有0.013%、0.945%。总体来说,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受自身惯性的推动而形成的,基于贸易进口传导、贸易收支传导方式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相对较小。endprint

此外,从EP、FP、NEX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来看,对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贸易顺差额(NEX)解释力最大的部分均来自于变量本身,12期以后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对自身波动的解释力为90.99%,而贸易顺差额(NEX)对自身波动的解释力也达到87.16%。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对自身波动的解释只有40.14%,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对其的冲击效应却达到58.81%;相反,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对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的解释力只有8.342%,即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更容易推动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而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对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的影响相对较小,解释力分别为0.73%、0.39%,表明我国并不存在对外输出通货膨胀的现象。

(三)稳健性分析——递归的预测方差分解

首先选择以2002年1月到2010年12月为基期,并在DAG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方差分解。接着选择2000年1月到2011年1月为第二期,进行第二次方差分解,以此类推直到选取2002年1月到2015年12月整个样本区间进行方差分解,并把每次方差分解第12期的结果绘成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在递归期内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主要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对自身的解释基本稳定在93%左右,变化幅度不大;而其它指标中,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相对较大,冲击效应由2011年(第一期)的4.02%变化到2015年(最后一期)的4.451%,总体稳定在5%左右;贸易顺差额(NEX)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相对较小,解释力由2011年(第一期)的0.52%变化到2015年(最后一期)的0.946%,总体维持在1%以内;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影响最小,基本维持在0.1%以内,变化幅度不大。

从递归预测方差分解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各指标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解释随着样本期的改变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本文基于DAG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稳健的。

(四)基于DAG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于DAG方法的研究结论是有效的,因此在递归预测方差分解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通过构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及贸易顺差额(NEX)随机误差项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受到自身一个标准差大小冲击的影响最大,冲击效应在第5、6、7、8、9、10期均超过1,其中在第7期达到最大为1.0051,12期后的累计冲击效应达到11.9222;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FP)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效果呈现递增的趋势,冲击效应从第1期的0.1增加到第12期的0.2706,12期后的累计冲击效应达到2.5133,明显高于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及贸易顺差额(NEX)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指数(EP)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冲击效应相对保持稳定,不同时期基本维持在0.1左右,12期后的累计冲击效应达到1.1919;而贸易顺差额(NEX)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冲击效应几乎为0,影响效果甚微。可以看出,脉冲响应函数与预测方差分解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控制有着重要启示。首先,由于我国通货膨胀更容易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需重视通货膨胀惯性问题,关注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避免价格水平的大幅波动。其次,重视国际贸易进口传导方式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建立完善的价格监测及预警机制,特别关注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明政,张庆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效汇率与输入型通货膨胀——基于国际贸易视阈下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3)

2.郭其友,陈银忠.人民币汇率升值下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基于递归SVAR模型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11(8)

3.张志敏,邹燕,崔延剑.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条件分析与影响因素测度——基于中国1996-2011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4(4)

4.黄安仲,谢海蓉.我国通货膨胀是输入型的吗?——基于2006-2008年数据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1(4)

5.陳玉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国内通货膨胀——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评论,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融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