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道路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7-11-04王宏
王宏
摘要:道路,把风景区各景区的点、线、面联成一个的整体。风景区道路设置的合理与否,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与否直接影响景区的游览便捷程度和景区形象,因此风景区道路规划日益引起景区规划师重视。本文对风景区道路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国内外风景区道路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和评价。分析了当前风景区道路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风景区;道路;综述
风景区道路是连接各景区景点的纽带,世界各国均对本国国家公园或风景区道路规划很重视,因为科学、合理的道路系统更能让风景区以更好的形象呈现在游客面前,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助推风景区道路不断优化提升,现己形成—个专门学科。
1风景区道路发展历程及现状
1.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提出的国家公园的概念等同于我国国内国家级风景区,但是基于国外发展历史及文化等方面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风景区的发展与我国也有很大不同。
在美国,由于国家公园的建设,其对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公园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法规、运营管理、相关规划方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并从公园道路规划设计方面总结了近百年来国家公园发展的经验和特色,探讨了道路景观、游客满意度、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发展的途径。
在澳大利亚,针对国家公园道路规划设计的法律和规范尚未形成系统。19世纪60年代,通过第一个关于保护区的法律,建立起国家公园制度并制定很多与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当时的道路设计主要发挥交通作用。
1.2国内研究状况
第一阶段是自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至殷商时期。该阶段尚未出现道路的概念,处于道路发展的开始阶段。道路均为人们按照出行习惯,自行践踏形成的道路形式,此阶段没有对山林的开发。到殷商时期,出现简单材料铺成的路面。
第二阶段是自公元前11世纪至清朝末期。山林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探索和开发。至清末时期,已经对道路的设计有了比较娴熟的工艺。对吊桥、栈桥的设计成为道路设计质的飞跃的标志。
第三阶段是自清末时期至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由最原始的步行,发展到火车、汽车、飞机、高铁等多种出行方式,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行方式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在风景区的发展中中,道路的布局、规模和设计形式等也在因地因人需求的不同在变化着;随着对人文关怀的不断重视,风景区开发对道路的规划设计越来越重视从人的需求和人的尺度去考虑问题,不论是从风景区道路规模和格局还是从风景区景观,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2风景区道路研究存在問题及分析
2.1道路形式问题
一方面,现代风景区道路在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中,由于受设计者自身经验和设计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导致风景区道路与环境欠协调,很多时候追求大体量的道路设计,导致风景区道路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和特点,不能满足游览者对独特景观和对美感的追求。
另一方面,在风景区道路设计中,一些设计者缺少批判的眼光,只是一味追求道路的“曲径通幽”,忽略客观地形地貌,按照主观意识,随意填挖方,增加工程量和工程难度,不仅破坏了地貌景观,还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破坏生态的后果。
2.2道路景观问题
目前,在风景区道路规划设计当中,缺少对所在风景区的整体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发展历程等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道路设计不能很好的引导游客去体验风景区的自然、人文风情总之,在很多时候,道路的设计不当会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甚至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3道路系统问题
风景区道路系统是组织人流、车流有序通行的重要形式。道路系统设置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交通网络设置不合理,很多风景区道路系统存在交通网络复杂的问题,甚至设置了大量的道路系统,支路、岔路数不胜数;道路设置不符合游客游览需求,进而出现路边路的问题。另一方面,交通系统功能混乱,道路功能区分不明确,存在人、车、货混行的局面。人行、车行混杂,不仅不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旅游路线、景观视线、游览享受等,在一定程度还妨碍了景区的管理工作,甚至会造成交通危险。
3风景区道路研究建议
上述研究通过对风景名区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的全面总结,对风景名胜区道路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针对目前风景区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风景区道路进行系统规划设计,避免多家设计单位参与而导致道路设计风格,形式等的不统一;
二是风景区道路在绿化上有待改进,使用当地树种,突出地方特色,同时注重绿带整体设计,彰显时代气息;
三是风景区道路周围的安全措施有待完善,任何时候安全都应放到第一位,免除游客的后顾之忧,提升游览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