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南极战略与政策取向
2017-11-04潘敏
【摘要】美国南极政策有三大特点:“保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保持克制态度,积极推动和维护《南极条约》及其体系在治理南极中的作用,使该体系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政策特点服务于美国在南极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即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科学、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和目标。美国在南极地区明确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对中国当下制定南极政策和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 南极 战略 政策
【中图分类号】 P7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9.007
美国在南极地区的活动有近2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探险、捕猎活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将人类在南极的活动带入机械化时代,从而开始主导南极地区的探险活动。二战后,由于与苏联争霸和抑制其在南极地区的势力扩张,美国加大了南极考察的力度,政府先后主导了代号为“跳高行动”“风车行动”“深冻行动I”“深冻行动II”的南极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并发起和主导了《南极条约》的谈判①;南极条约生效后,美国的科考活动在“美国南极研究计划”的规划下、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和管理下有计划地进行着,其在南极地区的实质性存在②和科研成果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美国在南极地区所取得的这些成果是在其明确的南极国家利益以及稳定的南极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既然美国的南极战略目标是维护美国在南极的国家利益,那么具体的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采取什么样的南极政策对美国最为有利,换言之,其南极政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国内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研究不多,本文将做一梳理。
明确的南极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
1948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了一个声明,全面表述了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南极地区应该只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必须捍卫美国在南极地区的权利和利益;应确保勘探和科学研究的自由;应允许自由开采南极自然资源;应该制定不带任何偏见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应该在这一地区建立有效的、有序的管理规则④。美国政府的这个声明几乎跟11年后12国达成的《南極条约》只差领土冻结一条。可见,美国推动《南极条约》的签订,就是在其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这也解释了1961年以后美国积极维护《南极条约》的动机,因为这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1958年,美国政府宣称,对南极地区“保留美国的所有权利,包括领土要求的权利”⑤。
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后,美国有几届总统发表了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和政策,尽管有些变化,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以延续为主。1965年,美国政府阐述的其在南极地区的目标和利益,几乎与1948年如出一辙,只不过加上了要全力维护《南极条约》,并保护南极地区的动植物。1970年,尼克松总统发布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维护《南极条约》并确保这一地区只用于和平目的,南极不应变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为解决世界范围内或地区的问题,推动南极科研合作,包括环境监测、预测以及资源评估;为保护南极环境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公平合理利用南极非生物资源。总统还强调,在南极地区,科学已提供了国际合作成功的基础,南极是科学服务于美国国家政策和利益的独特地区⑥。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官员应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商业科学交通委员会以及众议院外交事务和海洋渔业委员会等四个委员会的要求,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评估了南极条约之于美国的意义,1989年出版了报告“Polar Prospects: A Minerals Treaty for Antarctica”,在此报告中,其将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利益和国家目标分为四个方面:地缘政治和战略、科学、环境、经济。时过境迁,这四个目标的内容有所变化,但仍然对美国南极政策具有指导性,下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和目标⑦。
地缘政治利益和目标。地缘政治学的中心议题是阐释国家在地理空间的权力关系。传统地缘政治学认为,地缘政治是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其本质是争夺国家间的权力,并指出某些因素对决定国家政策的重要性,诸如获得国家利益、控制海上交通线、据有战略要地等。⑧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毗邻南极洲的德雷克海峡是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如果巴拿马运河遭到破坏而阻塞,该海峡将显示出重要的战略价值。若在乔治王岛建立一个导弹发射基地,不但可以在必要时封锁德雷克海峡,同时也将使南美地区都保持在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此外,南极洲上空有近地轨道穿行,在南极地区可以精确地打击对方的各类卫星。因为卫星运行到近地点的南极上空时,常规导弹就能轻易将其击落。因此,在南极附近海域部署潜艇或建立导弹发射基地,将会起到巨大的威慑作用⑨。因此南极洲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在二战前,诸多国家就是因为南极洲的地缘政治意义而要求南极领土主权。美国和苏联也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一方面拒绝承认各国的领土主权要求,另一方面也积极做准备,如美国在南极点建科学考察站,苏联广建考察站。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政治的发展,地缘政治学也向前发展,由传统地缘政治直接控制领土和交通要道发展至操控观念和话语权的批判地缘政治学。后者认为,知识和叙述隐含着权力,地理或空间是社会实践、知识和叙述的构建。在南极大国的叙述下,科学知识成为各国在南极地区发挥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硬通货⑩,发展中试图将南极叙述成“人类共同继承遗产”的努力没有成功?。
为实现这些地缘政治和战略目标,美国提出了应对策略。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1989年的报告中指出:最大化美国在有关南极事务和决策上的影响力,使有关南极的决策对世界各国发生最大限度的影响;尽量避免这种可能性的产生:即领土要求国在他们要求的领土上发挥特殊的影响力;鼓励全球参与到有关南极的决策活动中?。达到这些利益和目标的手段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双管齐下,前者依赖于在南极地区的实质性存在,后者则靠话语权发挥影响力,同时抑制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科学利益和目标。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南极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人类居住,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就排除了人类社会对其的影响,因此在这里进行科学活动就不仅仅增加了人类对南极的了解,而且还能从总体上了解自然进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研究和考察是各国在南极地区主要的活动,也是各国在南极地区实质性存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各国参与南极事务的准入证。
一项研究表明:有关南极科学成果越多的国家,对南极事务的影响力越大;南极条约协商国的科学论著占南极科学总体论著的70%?;“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成为未来南极权益话语权的依据”?。不管是指定保护区和管理区,未来资源的开发,都离不开科学研究。
在美国政府的声明中,多次强调南极科学研究对美国的重要性,是美国在南极地区实质性存在的内容之一。在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是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积极和有影响力的存在”的重要手段,是美国主导南极政治舞台的重要基础。科学在此已经丧失其价值中立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成为实现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的工具。因此,美国尽量促使南极条约及其体系不干扰科学研究;尽量避免其他活动如南极生物遗传资源勘探和南极旅游等影响南极的科学活动?。
环境利益和目标。南极地区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基本未受污染;南极地区有独特的野生动物;其冰含有世界上大部分的淡水;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远距离迁移到这里来捕食丰富的磷虾和鱼类;目前研究南极生态系统与全球环境的关系又成了显学。显然,南极地区具有很高的环境价值。为此,美国尽量激励科学界观察南极环境并对此进行研究、公布研究数据,以促进对南极环境的保护;而且美国于《南极矿产资源管理公约》谈判完成后,1990年颁布了《南极保护法》,禁止其公民在南极从事矿产资源活动,因为此项活动对南极环境的毁坏是无法估计的,1993年美国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也适应南极地区,积极推动南极环境保护。
如果说科学研究和科考在南极条约形成和生效以及今后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目标的实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起,环境保护也扮演了类似的功能。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已在国际科学舞台、政治舞台上取得了绝对的政治正确性的大背景下?,美国高举保护南极环境大旗,在南极政治舞台上也做足了南极环境保护的議题。很显然,这一方面吸引了国内民众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其南极政治舞台的话语权,甚至借此达到其他目的。
2011年,美国、新西兰提出了罗斯海为海洋保护区提案,但直到2016年10月CCAMMLA会议才通过,就是因为有些国家担心,美国等国以保护南极环境为“借口”,从而“圈占地盘”、划分“势力范围”?,协商国成员大多能看出他们的用心。中国的一位官员在2013年谈到,在目前南极环境保护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划出那么一大块地方作为海洋保护区,而对非南极协商国成员又没有约束力,一些国家担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此近20年来,保护南极环境也成为美国在南极地区谋求国家利益和目标的手段。
经济利益和目标?。南极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尽管目前大多经济利益是潜在的,这也是各国逐鹿南极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南极的发现就是在人们捕猎海豹和鲸鱼的过程中完成,这项活动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其次,目前正在进行的南极生物遗传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活动已经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利润,可以预测,未来将会带来更丰厚更可观的收入。美国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根据南极生物遗传资源勘探数据库2008年的统计,美国生物遗传资源勘探活动占世界总量的20%,排名第二。目前南极的旅游业务也给相关国家带来可观的利润,美国自然也身列其中;最后,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是迟早的事,尽管目前还无法预测具体的开采时间,但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可想而知的,而且美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开采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在《南极矿产资源管理公约》的谈判过程中和如火如荼的开发呼吁声中,美国提出了应对措施。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1989年的评估报告指出了美国应对南极矿产资源开发的四个措施:(1)建立必要的规则来应对市场的反应,促进投资,确保投资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对投资的限制;(2)尽量减少其他国家或公司对美国在南极矿产资源管理公约中的经济利益的敌意;(3)给美国公司创造最大的投资机会;(4)尽最大努力减少管理系统的成本。尽管到目前为止南极矿产资源的开发也未成现实,但美国政府的未雨绸缪值得其他对南极矿产资源开发感兴趣的国家学习。
自“二战”结束后以来,美国在南极地区的上述四个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一直具有稳定性,也正是在这些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的指导下,美国领导各国创设和维持南极条约体系,反过来,南极条约体系也维护了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稳定的南极政策
为了实现上述的南极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南极条约生效以来,美国的南极政策尽管在具体内容上有些许变化,但其核心特征一直比较稳定,大体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第一,南极科学研究水平要“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实质性存在和科学研究已首屈一指,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但明确提出美国的南极科研目标要“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的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是在1970年7月10日的美国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中:“考虑到美国在南极地区的利益,总统决定,美国的南极项目应该继续维持在这个水平,即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的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并且服务于美国的科学、经济和政治目标。”1976年,美国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318又重申“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的重要性,这是“为美国在南极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科学等目标服务”。
1982年里根总统的南极政策目标中,再一次申明:(1)美国的南极研究项目必须保持在这样的水平,即能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并广泛支持美国的国家利益;(2)这种存在应包括各学科的科学活动、南极点站和两个沿岸考察站等三个常年的运作以及相关的后勤支持;(3)应尽一切努力使南极研究项目的管理效率最大化、投资回报率最大化。1997年1月2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一个声明,其中包括下面一段话:“我们进一步与国防部协调,并重申这个基本点: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积极和有影响力的存在,这服务于美国重要的战略和外交政策目标。美国在南极地区的这种存在,包括占据南极点,给了我们在南极条约体系中的决定性的声音,南极条约体系是维持这一地区和平和稳定的基础。”
“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的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是美国明确的南极政策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有多种,比如增强在南极地区的实质性存在,即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考察船以及考察人员等,但科学研究一直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主导南极条约及其体系最重要的工具。在这几年“北极热”的氛围中,美国科学基金会于2010年发起两项美国南极研究的项目:“未来南极洲和南大洋科学研究的机遇”和“蓝丝带项目”。前一个项目,顾名思义是探讨未来20年南极和南大洋科学研究的机遇;后者旨在协助国家制定战略决策,探讨未来20年如何提高在南极洲和南大洋美国科学研究计划的后勤保障效率问题。
第二,美国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保持克制态度。这一方面表现在不承认任何国家在南极地区的任何领土要求,另一方面,其也保留了南极领土要求的权利。这与南极条约冻结各国领土主权要求这一条款是非常契合的。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曾多次不厌其烦地表示不承认其他国家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直到南极条约将领土主权的要求冻结起来。早在南极领土主权争论之初的1924年,美国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就明确表示:“关于文明世界对未知大陆的发现,即使当时附带某种形式的占有,也不能支持有效的主权要求,除非发现之后,发现国接着进行了有效控制。”言下之意,在南极地区是靠实力说话,仅靠插一面旗子来表示对这块领土的占有是不现实的,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发表对南极领土主权争夺的看法,态度明确,即不承认这些国家的领土要求。1939年,罗斯福总统又重申了美国的立场,“美国从来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1947年,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写道,美国“不承认任何其他国家在该地区的任何领土要求,并保留其在该地区可能的所有权利”。
但另一方面,美国认为自己是南极的真正发现者,因而在不承认任何其他国家的南极领土要求的同时,却保留了自己对南极领土主权要求的权利。1934年,美国国务卿助理说:“我保留美国及其公民对这件事情(即南极领土要求,笔者注)的所有权利。”与此同时,美国设计和建造了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点站,该站建于领土之争非常激烈的20世纪50年代,当时苏联为在南极地区争取自己更多的权利,先后在许多有领土主权要求的扇形上建立了8个考察站。美国政府不甘示弱,认识到所有的扇形终点都是南极点,经过精心策划,就在南极点建立了考察站,此举目的一方面抑制了7国的领土主权要求,同时保持了美国在所有扇形区域(也就是整个南极)的领土主权利益;而且美国政府内部曾有提出南极领土主权的计划和行动,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伯德就对西经150o以东的地区提出过领土主权要求,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暗中支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美国政府出资的几次官方考察都有明确的领土主权要求,科考人员在南极岩石露头埋下主权要求的传单,插上美国国旗标志,从飞机上扔下主权要求的纸片,并以个人名义提出领土要求。后来,美国出版的三色地图,将大部分地区画成自己发现的灰色。美国政府曾经计划对90°E~150°E之间的扇形等地区提出主权要求,当时得到了新西兰等国的认可,至今还有人把这一地区称之为“美国的扇形”。
然而,美国政府在公开场合中始终未提出领土要求,有人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四,一是对南极洲的价值不甚了解,二是苏联当时还未在南极洲提出正式领土要求,三是美国在南极的利益远远超过了仅仅对部分区域的主权要求,四是在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合法性问题上,美国仍然对南极洲是否有“有效占有”的可能性,持保留意见。郭培清教授认为,美国拒绝效仿他国提出领土要求,首先是因为当时工业初兴时代的美国探险具有极大的功利性特点,主要侧重于经济价值,瞄准的是南极的海豹和鲸鱼提供的工业油脂,美国政治家难以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南极的探险活动。再如,1867年美国从俄国手里购买阿拉斯加后,遭到了国内舆论的嘲笑,阿拉斯加被讥笑为“西沃德冰箱”。当时美国社会的这种世界视野对本国的南极探险活动不能不说是一种阻滞。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原因:其一,19、20世纪之交,美国仍受内战和战后重建的影响;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强烈冲击,再加上50年代美国侵朝战争的影响,使美国政府缺乏足够的实力、时间和精力去顾及远离美国的南极洲;其二,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几乎都深受战争的创伤,如果美国表示强烈的南极领土欲望,必然引起苏联的反感和猜忌,有可能会引起新的世界大战,美国政府可能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状况。
与美国政府暧昧的态度相反,美国民间社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对南极的主权要求。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社会舆论就鼓动美国政府在南极建立领地。例如,《科学的美国人》杂志1937年9月號,就因当时美国政府不急于建立美国领地,而对其政策表示不满,“我们美国人对于这块大陆的广阔地区有着合法的权利,因为贝尔德曾往勘察过,所以我们用不着把关于在立法上固定我们这一要求的问题提到国际会议上去讨论”。1956年12月,美国的报纸还在讨论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但这种舆论没有对政府产生太大的压力。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南极条约的生效,领土主权问题被冻结,美国的南极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对南极的特定地区提出主权要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维持《南极条约》及其体系。
积极推动和维护《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治理中的作用,使该体系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众所周知,《南极条约》及其体系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南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总称,是管理国际南极事务的唯一法律文件。从《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至今的50多年中,南极条约体系在维持南极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禁止矿物资源开发、促进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签订和演化过程中有过许多波折,但美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有学者认为,美国是国际南极政策的主要建筑师,在国际南极外交事务中扮演主要角色。
美国在《南极条约》签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前文以及其他学者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在此将描述在南极条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1961年在南极条约框架内,南极条约协商国还制订了《南极动植物保护协定》(1964年)、《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72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0年)、《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1991年)等近二百余项具有法律效力的议案和措施,以及还没有生效的《南极矿物资源管理公约》,这些条约、公约、协定构成了南极条约体系。在此过程中,美国自始至终起着发起、组织和决定性的作用。
以《南极矿物资源管理公约》的谈判为例。南极矿物资源问题几乎与南极领土问题一样重要,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毁掉《南极条约》。当20世纪70年代初这个问题刚刚露出端倪时,美国政府就积极参与谈判和讨论,努力使南极矿产资源问题在《南极条约》的框架下来解决,1981年南极协商国达成五项谈判基础:(1)南极协商国应当继续在处理南极矿产资源问题上扮演积极和有责任的角色;(2)必须维护南极条约的完整性;(3)保护独特的南极环境和独立的生态系统应该是谈判的前提条件;(4)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处理南极矿产资源问题时,应不带任何偏见,维护全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利益;(5)南极条约第四条不能动摇。在这五项基础的框架下,南极矿物资源管理公约谈判艰难地进行着。在澳大利亚和法国拒绝签字后,南极条约协商国很快又进入到《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的谈判中,1991年谈判完成。为推进《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美国于1990年颁布的《南极保护法》,禁止美国公民在南极从事矿产资源活动;1993年美国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也适用于南极地区。
为什么美国如此积极地将南极政策推向和平合作的道路上并积极维护南极条约呢?这是因为:冷战开始后,美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展开全面竞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因受越南战争和国内民主运动的影响,在两极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由五六十年代的攻势转入守势。因此其南极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政府积极主张寻求一种法律与政治之道来管理和保护南极地区,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美国的执行官员们也清楚地明白,《南极条约》及其体系和南极地区非武装状态是成功实现美国在这地区利益的根本保障。因此,美国的南极政策一直以维护《南极条约》及其体系为基础。上文关于美国南极政策的表述中,几乎每次总统声明或者备忘录中都强调维护《南极条约》,确保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而不成为国际社会冲突的目标或场所,鼓励进行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南极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南极地区保持着和平稳定,有利于美国国家战略和利益的实现,因此,美国不遗余力地推动和维护南极条约体系。1996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其南极研究计划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要在南极条约的维持和运行中保持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纵观历史,这是非常确定的,美国在南极这块非主权地区的治理中扮演了积极的领导作用,而且非常成功。
美国的南极科学研究水平要“维持美国在南极地区积极和有影响的存在”,克制领土要求和维护南极条约体系是美国南极政策的三大特点,且这三个特征具有稳定性,从南极条约生效以来一直保持不变,有效服务于美国在南极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雄厚经济和权力资源,投资于南极条约体系的创设和维持,其目标是追求美国自身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美国在南极地区广泛和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就是明证,尽管其有一套为着全人类福祉的说辞。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美国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南极政策,即保持科研项目投资绝对的优势,克制领土要求,维护南极条约体系。这些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又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期间,中国首次发布了《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该报告全面回顾了中国南极事业30多年以来的发展成就,指出目前中国已初步建成涵盖空基、岸基、船基、海基、冰基、海床基的国家南极观测网和“一船四站一基地”的南极考察保障平台(即“雪龙”船、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基本满足南极考察活动的综合保障需求。同时,中国南极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大力开展南极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有效保护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积极参与南极全球治理,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但在这篇8500多字的中国南极发展报告中,并没有清晰的南极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的表述,也看不出中国的南极政策特征。
当下中国的国力增强、参与国际南极事务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在30年来南极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制定具有指导性、稳定性、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进一步制定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的政策,从而增强在南极事务上话语权。美国在南极地区的经验对中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本文为国家海洋局極地专项办课题“极地地缘政治研究”的中期成果,课题编号为CHINARE2017-04-05-01)
注释
美国的南极探险活动起源于民间,且从19世纪后半叶到二战前,其南极探险都是以民间为主。
这包括一流的考察设施、其他国家无与伦比的后勤支持、最大规模的研究队伍,遥遥领先的科学研究和考察(见李升贵、潘敏:《南极政治“单极化”趋势——以美国南极政策为中心的考察》,《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10期)。
NSF Releases Response to External Panel's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amlining Scientific Logistics in Antarctica, 2013-03-21, http://www.nsf.gov/news/news_summ.jsp?org=NSF&cntn_id=127345&preview=false.
U.S. Involvement in Antarctica and the Origin of the Minerals Convention in 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eds., Polar Prospects: A Minerals Treaty for Antarctica, OTA-O-428,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eptember 1989.
M.M Whiteman eds. 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3, vol.2.p1248.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Memorandum 71, July 10, 1970.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ntarctica:Report of the U. S. Antarctic Program External Panel, 1997, Appendix 2, http://www.nsf.gov/pubs/1997/antpanel/start.htm.
U.S. Involvement in Antarctica and the Origin of the Minerals Convention in 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eds., Polar Prospects: A Minerals Treaty for Antarctica, OTA-O-428,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eptember 1989.
参见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页。
参考郭培清、石伟华:《南极政治问题的多角度探讨》,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年,第6章。
laus Dodds, Post- Colonial Antarctica: An Emerging Engagement, Polar Record, Vol. 42, No. 2, 2006, p. 62.
陈玉刚等:《批判地缘政治学与南极地缘政治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0期。
U.S. Involvement in Antarctica and the Origin of the Minerals Convention in 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eds., Polar Prospects: A Minerals Treaty for Antarctica, OTA-O-428,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eptember 1989.
John R. Dudeney & David W.H. Walton, Leadership in politics and science within the Antarctic Treaty. Polar Research 2012, 31, 11075, DOI: 10.3402/polar.v31i0.11075.
郭培清、石伟华:《试析南极科学与南极政治的关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U.S. Involvement in Antarctica and the Origin of the Minerals Convention in 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eds., Polar Prospects: A Minerals Treaty for Antarctica, OTA-O-428,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eptember 1989.
從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就掀起了一场所谓“政治正确”的运动。所谓“政治正确”,简单的说,就是在多元文化中,为了维护不同种族、性别、文化、阶层等之间的平等,所应修正、反省以及必须保持的正确观念。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美国的法律体系中,由于其旨在维护妇女、少数民族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权益,践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宪法精神,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该词很快变成了全球性的语言。“政治正确”不仅在语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即用最中立的字眼,防止歧视或侵害任何人,也在政治和外交等方面有所建树(参考潘敏:《北极原住民研究》,2012年,第6章)
《俄罗斯反对在南极罗斯海建立保护区》,2013-07-17,网址:http://radiovr.com.cn/2013_07_17/228482257/。
2013年笔者对中国国家海洋局一位负责南极事务的官员的访谈。
尽管南极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但大多是科学研究、地理探险方面的,南极经济开发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有待加强。
潘敏:《国际政治中的南极:大国南极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章。
A summary of existing information on marine biological prospecting in Antarctica, Submitted by the Belgian Federal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to the ATCM Intersessional Contact Group to Examine the Issue of Biological Prospecting in the Antarctic Treaty Area. http://www.bioprospector.org/bioprospector/Resources/Publications/Antarctic_marine_bioprospecting.pdf.
U.S. Involvement in Antarctica and the Origin of the Minerals Convention in 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eds., Polar Prospects: A Minerals Treaty for Antarctica, OTA-O-428,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eptember 1989.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Memoranda 71", 1970-07-10, https://fas.org/irp/offdocs/nsdm-nixon/nsdm-71.pdf.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Memorandum 318", 1976-02-25, https://www.fordlibrarymuseum.gov/library/document/0310/nsdm318.pdf.
2014-2016 USAP Participant Guide, Chapter1: United States' Role in Antarctica, http://www.usap.gov/travelAndDeployment/contentHandler.cfm?id=541.
The United States in Antarctica, Report of the U. S. Antarctic Program External Panel, 1997. http://www.nsf.gov/pubs/1997/antpanel/start.htm.
Blue Ribbon Panel, More and better science in Antarctica though increased logistical effectiveness. Report of the U.S. Antarctic Program, July, 2012, p163.
Committee on Future Science Opportunities in Antarctica and the Southern Ocea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Future Science Opportunities in Antarctica and the Southern Ocean, 2011, http://www.andrill.org/static/Resources/Publications/NAS%20Future%20Science%20Opportunities%20in%20Antarctica%20and%20the%20Southern%20Ocean.pdf.
位梦华等编著:《南极政治与法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91页。
2014-2016 USAP Participant Guide, Chapter1: United States' Role in Antarctica, http://www.usap.gov/travelAndDeployment/contentHandler.cfm?id=541.
2014-2016 USAP Participant Guide, Chapter1: United States' Role in Antarctica, http://www.usap.gov/travelAndDeployment/contentHandler.cfm?id=541.
位夢华等编著:《南极政治与法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101~102页。
龚敏:《南极洲的领土问题与〈南极条约〉的有关体制》,中国社会科学院1987年硕士论文,第15页。
郭培清:《美国政府的南极洲政策与〈南极条约〉的形成》,《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苏]伯·符·科斯特里岑:《南极洲的地位问题》,《苏联国际法论文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
位梦华等编著:《南极政治与法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123页。
Blue Ribbon Panel, More and better sicence in antarctica though increased logistical effectiveness, Report of the U.S. Antarctic Program, July, 2012, p163.
Ethel Rosie Theis,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United States Antarctic policy, 1960-1992, Document Summary,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93.
Ethel Rosie Theis,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United States Antarctic policy, 1960-1992, Document Summary,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93.
The United States in Antarctica, Report of the U. S. Antarctic Program External Panel, 1997, http://www.nsf.gov/pubs/1997/antpanel/start.htm.
中国国家海洋局:《中国的南极事业》,2017年5月22日。
责 编∕杨昀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