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产业发展新动能(上)
2017-11-04
为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云南省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模式、优化金融支持体系等1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本期特别策划紧扣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特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聚焦产业发展新动能,对云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生长等方面的系列深度报道。
大健康“生态圈”的云南布局
“健康中国”朝阳产业发展迎来黄金十年,引无数资本尽逐鹿。占据气候、环境、旅游、文化等多重资源优势,云南当仁不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省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八大重点产业之首,重拳打造。
2016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厚积薄发,以209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和5.15%的GDP比重,首次成为全省支柱产业。而今,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布局加紧推进,雏形初现。瞄准“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目标,全省上下砥砺前行。
厚植优势资源+政策催生产业经济
云南,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特点突出,“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生物基因宝库”美誉名不虚传。全省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民族药资源2000多种,生物资源禀赋享誉全球。
云南,白云蓝天,天高气爽;青山丽水,钟灵毓秀。
云南,一块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风水宝地。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按照“把云南建成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定位,我省把加强“顶层设计”作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先后8次召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会议或专题会议,专题研究了产业发展规划、3年行动计划、配套政策措施、基金组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认真分析了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指导、部署了每一步的推进工作。
出台的《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了“147”发展战略、细化了56项重点内容,为产业发展确定了方向和路径,还先后出台了三七、食品医药工业、中药材等“十三五”专项规划,全面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提出产业发展目标:2017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0亿元左右,2020年达到3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催人奋进的政策召唤,迅速催生出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各路资本脱虚向实,真金白银汇聚云南,全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的资源优势开始加速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本土企业抢占先机。
云南工投集团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确定为企业重点支持发展的第一产业,设立了初期50亿元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基金,通过增资扩股云植药业,战略投资沃森生物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并购云南博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碧生源,大健康布局逐渐清晰。
云南城投集团在投入超过20个亿布局三七全产业的同时,正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向大健康、大休闲战略转型。
云投集团充分发挥资金和政策优势,先后牵头投资建设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医院等大型医疗项目,以医疗项目作为构建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基础,向养生养老、健康管理产业延伸医疗健康服务,逐步形成医、康、养一体的医疗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链。
全省还有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纷纷加入抢滩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阵营。
外阜资本不甘示弱。
江苏鱼跃、康恩贝、广药集团、新华都、康美药业、华润三九、上药集团、贵州百灵、广州白云山、中国医药集团……这些耳熟能详的知名医药企业先后在云南落子。
在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时代,到旅游目的地发展健康休闲、养老养生商机涌现,大健康+休闲度假项目纷至沓来。
在刚刚结束的2017第四届中国国际(云南)文化旅游投资洽谈会上,一批国际美丽健康小镇、温泉康养特色小镇、泛户外运动休闲和养生旅游小镇项目签约。本月初,保利集团宣布投资800亿元在安宁打造太平大健康新城,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306亿元开发建设以“医康养”为核心功能的“大健康”产业项目,鹏瑞利集团计划投资150亿元—200亿元人民币在呈贡吴家营建设国际大健康城项目……
按此态势,政府提出了培育市场主体——企业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级企业(集团)1户,超50亿元级企业(集团)6户,30亿元—50亿元级企业(集团)10户,10亿元—30亿元级企业(集团)20户,超亿元级企业100户以上。
创新升级从植物制药到生物医药
创新驱动,科技发威,充沛的创新力开始在七彩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创造出一个个精彩。
三七,是云南最具开发优势与市场潜力的中药材大品种,一直以来,三七连作障碍是三七产业面临的最大技术瓶颈之一。“苗乡三七”公司搭建三七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筛选试验平台后,先后吸引国内外20余家科研院所与技术企业深度合作,目前无公害持续种植50亩试验地中,连作的保苗率已经达到80%;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石林的三七仿生种植工厂采用的克服连作障碍仿生技术,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模仿三七生长的环境条件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业内人士估计,在多點发力的背景下,三七的连作障碍有望在最近几年内得以攻克,这将为三七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endprint
凭借脉络清晰的路径创新和精彩纷呈的内外创新,云南白药已成长为业务涵盖中西药原料/制剂、个人健康护理、原生药材产业链生态等领域的大健康领军企业,形成了以云南白药系列和天然药物系列为主,拥有两个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共300余个品种的药品产品体系,公司主营收入达到224亿多元,实现营收、利润、市值三大主要衡量指数增长曲线的完美上扬。
生物医药是目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今,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云南医药工业的创新升级正从植物制药向生物医药突围。
走进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玉溪生产基地,置身迷宫般的走道和安置着各类高精尖设备的车间,记者被一种现代生物技术高科技企业的神秘感包围。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全球10大畅销药品中,生物技术药占了8个,沃森生物已布局其中6大品种,3个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正在开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重组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疫苗上市后,沃森就成为全球首家拥有这两大生物药品的企业。
到2020年,沃森的销售将达到100亿元,利税超过50亿元,市值超1000亿元,有望成为国内疫苗行业第一、单抗行业第三的企业,并适时进入基因检测、免疫治疗等领域。
值得骄傲和需要倍加珍惜重视的是,具备全球领先地位的生物医药龙头,云南还不只一个。
此前,一个世界性的新闻源自云南: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灭活疫苗、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3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的重大创新成果均是出自云南,诞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昆明)研究所。
随着在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5.6亿元的昆明疫苗产业基地一期建成投产,该生物学研究所产业化进程加速,产值连翻数倍,今年有望达到12亿元。由于市场供不应求,该所近期正筹备新建二期年产能达到5000万剂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线和年产能达到4000万剂的sIPV-DTaP四价联合疫苗生产线。
“沃森生物与生物学研究所优势互补,具有绝佳的合作前景。”一位生物制药专业权威专家认为,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两家行业龙头一旦破冰实现资源整合,强强联手,必将成为中国疫苗产业远超对手的绝对领跑者,完成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完美布局。
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聚合动力
雨后阳光初现,“苗乡三七”公司石林半坡基地300亩的有机三七枝叶茂盛,竞相伸展。管理着这片基地的年轻人是24岁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梁靖,他告诉我们,2个月后,这片有机三七就将成熟,自带“身份证明”走向高端市场,消费者只需要微信“扫一扫”,就可以追溯整个种植过程。
“这样的‘连锁农场我们在全省有55个。”文山苗乡三七公司品牌中心经理李洋指着一片片黑色大棚告诉记者,公司如今有1.3万亩有机三七,年产值超过5亿元。公司还推动《无公害三七药材及饮片农药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发布,成为全省唯一的有机三七种植企业,稳稳占领全球高端市场。
三七是云南最具开发优势与市场潜力的中药材大品种,近期市场规模就可向千亿元目标冲击。通过高位推动,市场导向,更多像三七这样的云南优势中药材资源正向产业优势转化,天麻、重楼、石斛、草果、生姜等中药材农业产值已达10亿元以上。
离开植根大地的“第一车间”,我们走进了现代工业标准厂房。
坐落于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金铺片区的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的现代标准厂房和GMP标准生产线昭示着这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和朝气。云植药业公司董事长林家宏现场介绍,眼前记者所见,是投资9亿多元打造的云植药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于去年下半年全面投产。目前公司拥有18个剂型共计231个植物药品种,其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肿瘤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其中有3个以上销售收入有望过亿元的拳头医药产品正在重点培育中。
位于石林工业园区的云南三七科技公司是云南城投集团布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落子,在推动扩大三七功能主治应用中,首次将功能主治由“消肿定痛”拓展到“益气活血”,应用于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防治,有效放大市场需求,在三七皂苷提取、三七饮片、独家医保品种、单体药物等方面具有明显产业优势,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百亿级企业打牢基础。
“云南要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必须尽快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大产业链”云南三七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中药学博士辛文峰分析,融合发展“生态圈”布局一旦完成,其辐射带动效益不容小觑。
2016年,全省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174.6亿元,同比增长14.9%,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8.9%)6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局快报预测,2017年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24.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4.6个百分点,产业持续增长优势明显。
顺着“生态圈”大产业链的逻辑路径,记者来到位于呈貢新区的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直营连锁药店企业——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创造了药品流通“云南奇迹”的民营企业,在全国10个省(市)的直营门店超过4500家,去年销售额达到72亿元。“云南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八大产业之首重点发展,我感到非常兴奋。”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表示,一心堂以推动“云南制造”走向全国为己任,每年实现中药养生类产品销售5亿多元,成为以三产带动一产、二产发展的成功样本。
随着全省中药(民族药)、生物技术药的迅速发展,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医疗健康服务、商贸流通等构成的产业体系。endprint
“将云南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养生服务基地是大势所趋!”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启相表示。
绿色水电铝产业的云南引领
这是一个关于云南铝工业发展的故事,故事内涵昭示着中国乃至世界铝工业发展方向——绿色低碳可持续。
这是一支春天的歌,唱的是云南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发展春天的到来。
这是一篇深度采访报道,传递的是云南水电铝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底蕴、绿色旋律和绿色梦想。
绿色底蕴厚植发展优势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都在听他讲铝的故事。他叫田永,云南冶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个与铝工业打了36年交道的老云铝人。
“中国铝工业的方向和根本出路在绿色、低碳、可持续。云南一直坚定搞水电铝一体化发展,正是这个方向的代表。”田永告诉记者,中国水电铝大发展的春天已到,因为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已全面推进实施。
他说他盼这一天已盼了30多年。说话间,老田的眼睛有些湿润,声音开始哽咽……
专注听完老田的故事,我们马不停蹄驱车往下走。到企业,进车间,上矿山;看现场,听情况,求释疑,得解惑。渐渐的,一个颇具冲击力的概念和轮廓开始清晰和强烈起来——云南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的中国地位,世界价值!
走进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厂区的绿让人心生惬意,说有一种步入公园的感觉并不为过。矗立于这片绿中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匾牌尤为醒目,这份殊荣是至今为止中国有色冶金行业的唯一。
无论从规模和科技水平都能完整代表云南省铝工业发展状态的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所属),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在用行动和成果践行着“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内在要求。
文山铝业公司是云铝股份公司所属的氧化铝原料的保障企业,这里同样是一个花园工厂,现代化的氧化铝生产线与绿树红花和谐相处。走进厂区,清风拂面,一下子便摆脱了外面施工道路上的尘嚣烦躁。该公司从铝土矿开发、氧化铝生产、再到铝灰资源化利用,无不彰显出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我们铝土矿开发实现了绿色矿山的目标,文山铝项目建成不到5年,已经复垦矿区400余亩。”文山铝业公司董事长郝红杰告诉记者,对我国冶金燃料气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的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制取工业燃料气技术,在文山铝业氧化铝生产流程中首次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不但解决了环保排放问题,更是将生产煤气的效率提升到传统煤气发生炉的5至6倍。
目前,文山铝业建成了世界最大、最节能的φ18m大型分解槽等一系列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仅此一项,每吨氧化铝能耗下降了近5%,运营费用下降20%。
然而,云南铝工业之所以“绿”,最根本的底蕴还在于云南主体能源本身就姓“绿”。
在云南,铝工业发展的最大支撑点——能源,是碳排放为零的清洁水电能源。
铝工业是典型的载能产业,电解铝制造成本中50%左右是电力成本。权威计算,水电铝的碳排放比煤电铝减少90%以上,即生产每吨水电铝比生产每吨煤电铝,从理论上讲要减少碳排放量13吨左右。
“目前全省电解铝既有产能168万吨和在建产能100万吨所用能源都是清洁水电。”世界吨铝能耗最低的云铝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德斌告诉记者。
“假设我国目前的电解铝生产都改用水电,那么每年就将减少碳排放3.83亿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一位权威人士说。
业内一位资深专家生动形象地告诉记者,把更多“火烧铝”(煤电铝)变成“水煮铝”(水电铝),能把中国铝工业“煮”得蒸蒸日上,还有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的无限恩赐。
云南是清洁水电能源大省,水电资源占全国25%,可开发水电装机近1亿千瓦,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超过6155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的多位专家认为,绿色低碳水电铝是铝工业发展方向,云南清洁水电资源禀赋深厚,通过5年左右的“北铝南移”,实现800万吨水电铝的云南布局,全社会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3864万吨,减少排放9627万吨二氧化碳、2944万吨炭粉尘、291万吨二氧化硫和144万吨氮氧化物。
电力产业深厚的绿色底蕴,强力支撑起云南发展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的广阔空间,昭示着中国乃至世界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绿色旋律延伸全产业链
走过近50载的发展历程,云南铝工业已经跨入了全面绿色发展的崭新阶段。贯穿于云南铝产业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引领全省绿色铝工业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铝电化学应用(铝能源应用)整条绿色低碳水电铝全产业链。
置身云铝股份公司300kA、450kA大型、特大型预焙槽车间,遥想起当年20kA小自焙槽,云铝老员工感慨万千。目前,云铝股份公司不仅在不断创新中创出吨铝电耗世界最低水平,还拥有了自己的绿色矿山和氧化铝原料基地。云铝人没有满足于此,开始发力向电解铝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延展。
“公司电解铝的加工率超过了50%,本部30万吨电解铝完全实现深加工。2020年全公司电解铝液直接深加工率可到80%。”陈德斌介绍,公司开发的多种铝合金材料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同,备受交通运输行业、電线电缆行业、新能源汽车电池以及高端电容器制造商的青睐,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A356.2”铝合金优质生产和供应商。公司明年上半年将建成投产的铝合金焊丝新材料将填补国内空白,其深加工增值率可达530%。
走在云铝股份公司本部8万吨铝板带铸扎车间,一排排铮亮的多系列铝合金板带卷分类整齐摆放,放眼望去,一种现代工业的气势油然而生。
“现在产品供不应求,超薄铝箔深加工增值率超过200%。”云铝股份公司旗下深加工企业云南浩鑫铝箔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勇告诉记者,浩鑫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能用铸扎工艺生产0.0045毫米厚度的超薄铝箔生产企业,填补了世界铝工业空白。公司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最重要、最具竞争优势的超薄铝箔生产基地。endprint
顺着云铝股份公司铝产业链的延伸路径,记者来到位于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马金铺新区的云南冶金集团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研发基地。
铝工业产业链延伸至此,产业链延伸路径的内核原理逻辑已经跳出物理范畴,进入化学领域—电化学应用领域。对金属铝应用价值的拓展来说,无疑是一次大开脑洞的跨越,一场打开了通往另一个全新铝世界的科技革命,市场前景广阔而长远。
“通过技术创新和引入整合世界一流技术,我们已经掌握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全国领先技术。”云南冶金集团创能金属燃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云华介绍,铝—空气燃料电池是铝金属在电化学领域的能源转换应用。目前公司的铝—空气电池已经具备了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条件,并开始在通讯基站独立备用电源、冷链物流车独立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锂动力电池增程充电电池等方面切入市场。
作为通讯基站用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标准制定单位之一(生产企业唯一单位),创能金属燃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通讯基站用铝—空气独立电源电池已投入多个基站试用。在公司附近的一个通讯基站内,冶金学博士汪云华边比划边介绍:一台铝—空气电池体积只是两组传统铅酸电池的一半,而储电量却高出1倍,使用寿命高出6倍。
汪云华预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独立动力电池,2030年以前是锂电池时代,以后则会是燃料电池的天下(铝—空气金属燃料電池和氢气燃料电池)。
绿色梦想成就千亿产业
这里,我们先从铝的“前世今生”和“功过是非”说起。
围绕铝产业的采访越深入,我们对金属铝的“个性”就越了解熟悉,不知不觉中,铝情结便浓烈起来,仿佛透过冷硬的金属外壳,触摸到了铝的温暖内心。
在金属材料家族成员中,铝是一个轻量化的大金属,被广泛应用,建筑、交通运输、家电、电线电缆、包装、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我国现有的124个产业中,与铝相关的就有113个。可以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驰广袤大地,都离不开铝材料的支撑与贡献。
2017年我国人均铝消费仅18千克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35千克的水平。并且,随着国家加大对以铝节铜、以铝代木、以铝代钢的推广支持,铝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铝市场增速将保持在10%至12%。
更令人振奋的是,铝金属的高载能—高储能—能源高转换的“大本事”,开始越来越被认知和开发利用。随着铝载能(制造电解铝的能耗)—铝储能(流动电能固化于固体铝金属中)—铝能源转换(通过铝—空气燃料电池转换为电能)大循环的形成和闭合,一座座绿色能源银行将被建设起来。
既然铝工业和铝产品如此重要,产业前景如此广阔,为什么一提起铝工业,便被扣上“两高一资”、“过剩产能”的帽子,成为应对气候变暖、产能过剩等诟病的对象?
深入采访了解和探讨,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症结。问题不在铝产品本身,问题出在生产电解铝的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水平上。
根据行业测算,理论上说,使用水电生产1吨水电铝比使用煤电生产1吨煤电铝,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3吨,减少炭粉尘约3.6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36吨,减少氮氧化物约0.18吨。
业内专家学者认为,如果解决了铝工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水平问题,就可以还铝工业一个清白,把“两高一资”“过剩产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拓展出铝工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专家学者继而认为,对于清洁能源水电大省的云南来说,深厚的绿色能源底蕴优势加上较强的铝土矿资源保障优势、较高的铝工业科技创新优势和较完善的铝产业链结构体系优势,关于铝工业的几乎所有矛盾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加大云南铝工业发展力度,把绿色低碳水电铝一体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壮大,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至少可以实现一石三鸟的大效应。
一是能够在云南打造成一个继水电、烟草之后的支柱产业。
在“北铝南移”逐渐成为上下共识的大势下,云南主动而为,坚持集群化布局,以“水电铝+精深加工”模式推动水电铝一体化产业发展,3至5年内在全省培育打造5个左右水电铝加工一体化重点产业园区,形成600万吨至800万吨水电铝,深加工比例达到50%以上,就可打造出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水电铝一体化基地。
二是可以使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成为云南产业扶贫的骨干产业。
通过顶层设计和高位统筹,形成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高度契合的科学布局,在水电、环境、资源优势明显的贫困地区重点布局水电铝一体化项目,将有力支撑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促进跨越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
三是可以为云南乃至全国自觉践行5大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实施绿色发展国家战略提供示范和引领。
新材料产业的云南亮色
当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之际,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率先站上风口。
这是一个开创中国现代工业史的大时代,这是一个推动云南新材料工业跨越发展千载难逢之良机。
站在时代风口,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再放新的异彩,依托国内门类最为齐全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金属新材料为主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目前,云南在相关领域已拥有全球一流的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拥有代表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科研平台、产业体系和人才队伍。新材料产业的锐进,将强力带动云南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加速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并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登高望远,格局大开。全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加紧就位,云南新材料产业“168”工程布局加快推动实施。紧盯“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超过600亿元”的发展目标,云南新材料产业前景远大,动力十足。endprint
站上风口迈向产业革命新高地
在昆明市西郊玉案山脚下,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集团悄然“隐身”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建筑群中,表面上看,不显山也不露水。然而,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贵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制造企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七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次飞跃,云南贵金属集团都是重要的参与者。
航天航空装备乃大国重器,从这个意义上说,云南贵金属集团实为云南工业的骄傲。
“贵金属是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贵金属新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据云南贵金属集团副总经理、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俊梅介绍,目前,云南贵金属集团已成为拥有400多个品种、4000种以上规格贵金属材料的国内最大生产企业。
2016年,云南贵金属集团以“尽快形成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经济形态和带动效应,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力量”的战略指向实施资产重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9%,成为我省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
驱车从安宁市沿安楚高速公路西行30多公里,记者来到了禄丰县土官镇,昆钢旗下的云南钛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坐落其间。
“我们是国内第一台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炉)的研发制造企业,目前相关设备和技术全球仅有4个国家掌握。”云钛集团总工程师曹占元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领记者走进EB炉中控室,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据了解,由于坐拥一系列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及科研平台,云钛集团已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成本高耐蚀钛及钛合金管材与高品质钛带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的牵头承担者,以此為标志,云钛集团正式跻身“国家队”的行列。
在此前的采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曾告诉记者,云钛集团国产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项目的重大意义在于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高品质、多品种钛合金材料低成本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国家的海洋、军工、航天事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发挥重要作用。
“液态金属是一项在信息、能源及医疗领域有着重大应用价值和颠覆性意义的原创技术,随着曲靖市‘中国液态金属谷建设的不断推进,这项有望引领全球智能产业的‘黑科技已成为新材料产业的云南亮色。”据省工信委材料工业处副处长姜滢介绍,目前,我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贵金属、化工、电子信息、建筑、新能源等新材料产业产品结构日趋丰富,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不断成长,研发体系日益强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这也意味着无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劲风吹向何方,凭借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云南工业有能力在其中占据一个制高点。
创新驱动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讨论或描述以冶金、化工、电力为主导的工业结构时,“原料输出型”始终是云南工业一个挥之不去的“标签”。同时,基于周期性行业的共同特征以及低加工度等原因,造成云南工业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在此背景下,推动我省冶金企业不断实施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通过基础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加速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全省工业结构的优化、重组与再造,就成为云南工业转型升级、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新材料产业堪当此重任。
“如今,我们的整个生产流程化学变化越来越少,物理变化越来越多。”行走在绿树成荫的生产区里,云铝股份下属企业云南浩鑫铝箔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扬的话让记者感到耳目一新,因为他从技术原理维度,对企业转型升级作出了一个高度概括却又十分准确的诠释。
云铝股份总经理陈德斌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生产铝板带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铝锭,那么我们总部生产基地的30万吨产能已经不需要做成铝锭,而是全部直接从铝液加工成超薄铝箔、铝合金焊丝等各种高附加值产品。”
据了解,目前云铝股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用铝合金材料供应商,到明年6月,随着中国唯一、世界领先的0.0045毫米超薄铝箔铸轧生产线,以及锂电池铝箔、铝合金焊丝等几大新材料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的产品深加工能力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陈德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铝液加工成铝合金材料增值率在20%以上,加工成铝箔与锂电池铝箔增值率在100%以上,而铝合金焊丝的深加工增值率更是高达5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事实上,云铝股份在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这只是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各大企业在新材料领域也纷纷加大投入:云锡集团在锡新材料、铟新材料、动力与储能电池及材料等3大新材料产业发展连续取得新突破。云南贵金属集团的等离子富集技术、分子识别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靶材制备技术等系列科技成果已成为国内新材料产业科技亮点。云天化集团成为我国最大聚甲醛生产企业,超薄电池隔膜产品性能处国内领先水平,玻纤生产工艺和技术世界一流,产品畅销全球。云南锗业在大直径红外单晶、空间太阳能用锗单晶片、磷化铟、半绝缘砷化镓等材料上突破了国外封锁与垄断,现已实现国产化。
从中人们不难发现,各大企业在新材料产业的大手笔投入不断开花结果的同时,我省优势企业的产业链正不断延长,附加值日益提升。以此为契机,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新动能正在集聚。
发动引擎打造产业聚集新格局
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成长,以及相关产品比较优势的进一步确立,推动云南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日渐凸显。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番多的观点,产业集群就像是一片森林,而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树种一旦落地,就可以长出一片森林,换句话说,第一个骨干企业建立后,一批与其高度关联的配套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周边生成。
目前,以云钛集团为龙头,禄丰县土官工业园区内已有5家钛冶炼加工企业正“抱团”发展,相关产品连续填补国内空白。从土官镇沿刚刚通车一月有余的武易高速公路向北行驶约15公里,云南钛产业又一大龙头企业新立钛业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线矗立在禄丰县勤丰镇的群山之中,企业不仅拥有国内第一条年产6万吨的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而且还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改,填补国内不能批量生产航空航天级海绵钛的空白,改变了高端海绵钛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
目前云南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钛产业链,聚集钛产业链企业60余家,集聚发展效应正逐步放大。
对于云南新材料产业而言,无论是从集群的创新氛围还是从持续创新能力上说,产业聚集发展新格局开始形成。
据省工信委副主任浦丽合介绍,目前我省新材料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投资热情高涨,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产业体系逐步向好,已成为推动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来自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我省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明确,并初步形成了以昆明为核心的稀贵金属、锗和光电子产业集群,以滇中产业新区为中心的铝铜钛产业集群,以红河个旧为中心的锡产业集群,以滇西片为重点的硅产业集群,以曲靖为核心的液态金属产业基地,以昆明安宁工业园和楚雄禄丰工业园为主的“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启动建设,在规划面积5930亩的土地上,云南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创业创新中心将在滇中大地上崛起。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依托区位优势,演绎特色明确的产业集聚空间模式,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环境,着力打造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云南新材料产业正起航远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