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茶业
2017-11-04湘茗
湘 茗
印度茶业
湘 茗
印度茶业已有170多年历史,印度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世界上红茶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本文从茶叶产量、茶叶经济、茶叶育种及茶园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印度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印度茶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印度茶业;现状;挑战;应对策略
表3 印度茶叶出口量(百万公斤)
表4 茶叶国内消费量(印度)
表5 印度茶叶进口情况
1 印度茶叶产量
印度规模化种植茶园很多,但近年来,小规模种植也获得巨大发展。印度现有约有二千万个小茶农,其茶叶产量占印度茶叶总产量的25%。在印度,阿萨姆邦茶叶产量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0%,北孟加拉邦产量占比为24%,南印度产量占比为25%。印度茶园广泛分布在南纬8°12′的纳盖科伊尔与北纬32°13′的喜马偕尔邦之间。主要的茶叶种植邦有阿萨姆邦、孟加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其他地区如卡纳塔克邦、特里普拉拉邦、北安恰尔邦、比哈尔邦、曼尼普尔邦、锡金邦、阿鲁纳恰尔邦、喜马偕尔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和奥里萨邦也有种植茶叶,产量约3万吨,约占印度茶叶总产量的2.5%。1965年至2015年的50年间,印度茶叶种植面积仅增加了一倍,但产量却增加了三倍,这主要得益于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进步。
在印度,茶叶产量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差异明显。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别,南印度的茶叶全年可收获;而在印度其他地区,一年仅收获9个月左右。因此,南印度茶场的生产力高达每公顷2281公斤,而印度东北部的生产力则为每公顷2111公斤。在地理上,印度的茶叶种植地区可以大致分为阿萨姆邦的布拉马普特拉平原和巴拉克谷、北孟加拉邦的杜阿尔斯和特莱及大吉岭。在印度北部,主要的茶园地区是喜马偕尔邦的坎格拉县山谷,以及北安恰尔邦的德拉敦。在印度南部,茶区位于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印度西部山脉上。目前,不允许大面积开发新茶园,但印度许多地区的茶树已超过50年,茶园产量开始下降。因此,使用高产优质无性系品种及优良的双性系品种替代旧茶区老品种茶树是茶叶提质增产的长期政策之一,而短期政策则包括茶树轻修剪,茶株补缺及茶园整合。
2 印度茶叶经济
印度红茶包括CTC红茶和传统茶红茶,还小规模生产绿茶(年产量约2万吨)。1970年,印度近45%的茶是传统茶,而但现已降至低于8%,CTC茶叶产量却一直保持平稳[2]。印度也生产有机茶,以大吉岭生产的有机茶为佳。2015年到2016年,印度有机茶出口量为5.400万吨。此外,茶饮料、速溶茶和风味茶也有销售,茶多酚提取物也有少量生产。相较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茶叶价格,印度茶叶的国际价格较低,每公斤平均约为2美元。
由于茶园位于偏远的农村,因此茶叶在印度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疲弱的农村能雇佣约一百万劳动力。此外,还有大量人员从事包装、营销、化肥与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品销售和茶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在种植园工作的工人超过60%是妇女。但是,印度茶园仍缺乏人力,特别是在茶叶生产旺季。茶叶采摘需要雇佣手采工和机采工,特别是在印度南部。修剪几乎全是依靠机器完成。
3 印度茶树育种
茶叶研究协会(TRA)下属部门阿萨姆邦托克莱试验站和泰米尔纳德邦南印度联合种植者协会(UPASI)的茶叶研究所是印度主要的茶叶研究机构。这两个研究中心分别由TRA和UPASI管理,并由 印 度 政 府 提 供 资 助。 Hazarika[3]和Muraleedharan[4]曾撰文详细介绍了印度茶叶研究进展。茶叶研究所在新品种培育上无论是无性系品种还是双无性系品种,都做出了巨大贡献。TRA迄今已培育出30个TV无性系品种和3个TTRI无性系品种,151个TRA/garden系列无性系品种和和14个适于种植在北部或者东北部地区的双无性系品种组合。UPASI已培育出33个VP无性系品种,5个双无性系品种组合和5个适于商业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此外,商业茶园培育了一些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无性系品种。
目前,TRA通过杂交培育了近300个无性系品种,其中有10~15个无性系品种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5]。无性系品种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土壤和气候。因此,在选择特定地区的种植品种时,应考虑产率和产量方面的遗传基础和长期绩效,且单个品种覆盖面积最好小于10%。印度茶行业已广泛启动移植项目,因此需要利用生物技术选育优良新品种。托克莱 TRI保存了2100多种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的珍贵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培育了一批无性及有性系品种[5]。
多倍体、突变育种技术和组培技术被用来改良传统育种技术。基于 DNA的遗传标记技术,如RAPD,ISR,AFLP和SSR已被用于分子鉴定和茶树种质遗传多样性的保存。遗传转化技术的标准化、连锁图谱的开发、表达序列标签(ESTs)及基因表达谱等将成为今后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研究的重点。
4 印度茶园管理
4.1 茶园采摘管理
茶园的生产力与有效采摘量密切相关,因此茶叶采摘在茶园经济中具至关重要的作用。茶树灌木在赤道南北16°至18°表现出完整的冬季休眠特征。印度东北部的茶园,冬季休眠时间约为10周。在冬季,促进生长激素如 GA3、IAA和KT含量明显下降,而ABA水平显著提高,从而打破了生长促进剂和生长拮抗剂的平衡,有利于茶树休眠[6]。由于冬季休眠,印度东北部地区茶园仅采收了9个月左右,而印度南部位于北纬8°12′和13°33′之间的茶园全年可采。采茶时节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占产业劳动力60%至70%。手采在印度东北部的茶园很常见,而在印度南部的茶园则广泛使用手持式采茶机采茶,这是由于茶园劳力紧缺,特别是高产季节4月、5月、9月和10月。已有研究证明,在高产季节使用采茶机和在低产季节使用人工手采适用于印度南部茶园采摘[7,8]。
最近,Saika等[9]研究了连续和间歇采茶对印度东北部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建议在七月至九月的高峰期机采,其余几个月手采。目前,仅仅依靠手持式采茶机并不能及时完成采摘,因此引入了电动采茶机。Victor等[10]研究了在不同类型和坡度的田间使用机采对茶园覆盖面积、茶叶平均采摘量、茶树生理学和茶叶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在修剪时间超过18个月的地区,可使用单人采茶机和双人采茶机,但由于机采对茶树生理和茶叶产量有不利影响,不建议连续使用电动采茶机。在印度东北地区也尝试过电动采茶机,但效果并不理想[11]。
4.2 茶园土壤与肥水管理
由于印度东北部和南部的土壤及气候差异极大,两个地区的茶树栽培种植技术皆因地制宜[12,13]。有机肥、生物肥料和合成肥料需适时施用,主要、次要和微量营养素推荐叶面施用。因为洪水和水土流失是限制布拉马普拉特平原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壤侵蚀和山体滑坡则是大吉岭和巴拉克谷的主要问题,所以印度东北部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喜马拉雅山和特莱地区的种植园中,洪水、沟渠构造和河流侵蚀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遥感技术已被证明是测量流域盆地覆盖面积的有效诊断工具。优良的排水系统需要有足够的排水口,用于处理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并防止积水。由于各种因素,这些年来较平坦地区的茶园排水问题也有所增加。总之,在这方面开展的大量工作对种植园产业发展具重要作用[14,15]。
种植园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干旱致使植物干死,而过多的降雨会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也会导致植物死亡。干燥的天气条件会导致螨虫和蓟马等害虫爆发,同时长期降雨会阻碍阳光照射,增加病虫害,如茶饼病,灰斑病和黑腐病及茶角盲蝽虫害,从而影响作物产量。托克莱降雨量数据表明,过去30年来,降雨量的下降幅度明显。2009年和2010年的降雨不均匀造成的严重干旱和洪水,影响了许多地区的作物产量[16]。
灌溉有益于干旱或保水能力低地区的作物。南印度茶园在干旱期间,通过滴灌和喷灌能提高作物产量。在整个试验期间,滴灌施肥增产了46.40%[17]。此外,有研究揭示了尼尔吉里斯的用水需求、灌溉频率和作物产量的关系[18]。当干旱严重时,滴灌能增产 40%[19]。
长期以来,茶园的土壤遭受了破坏,其破坏程度与土壤结构和营养状况有关。种植深根性杂草和危地马拉草对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具有明显作用。增添有机物来修复及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曝气并储存水分,使微生物的活动增加以及深层土壤营养上移至表面。应用土壤修复技术后,土壤体积密度、碱饱和度、阳离子交换能力、pH、微生物负荷等其他化学性质与直接种植土壤相比并无明显变化[20]。
4.3 茶园病虫害管理
多种病虫害对茶叶影响巨大(表6)。虽然少量病虫害分布具有地域性,但有些病虫害则分布广泛且危害极大。茶角盲蝽、咖啡小爪螨、茶尺蠖和白蚁都是危害严重的害虫,而茶蓟马,小绿叶蝉和蚧虫虽为偶发性害虫,但仍可造成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病害中,茶饼病对印度南部和大吉岭的茶园危害巨大。最近,病原体通过手采机及电动采茶机切割的叶和茎的伤口进入茶树的茶轮斑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印度南方茶树疾病。黑腐病和红锈病则是印度东北部的主要茶树病害。
表6 茶树主要病虫害
在控制病虫害方面,合成农药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利用许多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对茶叶虫害进行生物防治[5,21-23]。致病性微生物如白僵菌和拟青霉可用于控制咖啡小爪螨和茶枝小蠹虫,绿僵菌和拟青霉能有效地防治白蚁。核多角体病毒能引起茶尺蠖特别是柑桔尺蛾和油桐尺蛾的大量死亡[24-25]。化学药品越来越多地用于病虫害综合治理计划。植物杀虫剂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楝树制剂和楝树果仁水提物已被证明对一些茶叶害虫有效。真菌病原体通常使用合成杀真菌剂来控制,但最近真菌拮抗剂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于感染茶树根和茎的病原体。哈茨木霉对卧孔菌属感染根和茎有效,而胶霉属与茯苓黄曲霉毒素及有害层孔菌有拮抗作用[26-27]。农药是茶叶害虫管理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农药应用在茶叶上会产生农药残留,包括印度在内的不同国家有自己的茶叶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规定。印度修订了几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且茶叶委员会已经印发了印度茶叶使用植物保护化学品的法规。
将实验室技术应用到田间和工厂是通过一个有效的咨询服务体系来实现的。理论课程和实地考察是这项服务培训的一部分。出版科学文章和咨询通报也有助于延伸服务至种植社区。该系统能够确保技术的有效转移,改善农艺和加工实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优质茶叶的优产。
5 印度茶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现今,印度的茶叶行业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第一,种植园中近50%的茶树年龄已超过50年,老化因素将直接导致生产力停滞或下降。第二,不可以大规模地开发新的茶叶种植区域。第三,除了不断增长的生产成本外,其他饮料竞争激烈,特别是软饮料和能量饮料对年轻一代更具吸引力。此外,印度坚持使用IS0 3720茶叶标准,而有些国家尚未采用这一标准,从而导致不合标准的茶叶进入供应链。
然而,在政府的支持下,印度茶业已经开启了移植和修剪项目,而且加快工厂现代化和质量升级计划也正在进行中。此外,HACCP和ISO认证已被广泛采用。茶叶委员会已经宣布,将出台关于该国茶业现状的“白皮书”。这项研究将涵盖茶叶生产成本及高薪和通货膨胀对利润的影响。种植者协会表示,茶叶价格未能跟上过去十年的通货膨胀趋势,投入成本上涨了10%,而价格仅上涨了6%至7%,其产业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量低,灌木老化及人工迁移[28]。
1 Bora PC,Deka A.Global advances in tea science.Aravalli Books International(P)Ltd.1999,43-64.
2 Radhakrishnan B,Venketeswaran G.Irrigation in tea.Planters′Chronicle.2006,102(11):17-26.
3 Hazarika M,Muraleedharan N.Tea in India:An overview.Two and a Bud.2011,58:3-9.
4 Muraleedharan N.Tea research in india.In chen,2M (ed)International Tea Symposium 2014-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10-13 November,Hangzhou,China.2014,95-100.
5 Das SC.In physiology and tea cultivars of North East India.Tea Research Association.2011,146-279.
6 Barman TS, Das SC,Buragohain R, Barman N, Saika JK.Estimation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tea.Two Bud,2002,49:64-68.
7 Sharma VS,Haridas P.Mechanisation of tea harvesting.Proc.25th UPASITea Science Conference Bull.1981,37:106-110.
8 Satyanarayana N,Sharma VS.Mechanisation of tea harvesting.Proc.31st UPASITea Science Conference Bull.1994,47:13-26.
9 Saika DN,Sarma J,Dutta DC.Effects of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shear plucking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plucked tea shoots in tea(Camellja sMens/S.L).Two and a Bud.2011,58(1):98-102.
10 Victor J,Ilango,Ajaya KK,Muraleedharan N,Rajkumar R,Marimuthu S,Senthilkumar RS.Field Evaluation of Motorized Harvester in Found.2001,57:1-13.
11 Anon.Agronomy of tea in North East India.Tea Research Association.2011,96.
12 Anon.Watermanagement for tea in North East India.Tea Research Association.2011,96.
13 Verma DP, Palani N, Balasubramanian K, Kumaraguru R,Venketeswaran S,Ganapathy MNK.Nutritionalmanagement of tea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in south India.Bull.UPASI Tea Research Found.2001,54.
14 Dey SK.The effect ofmechanical harvesting on the tea crop.Two Bud,1956,3(3):4-6.
15 Ghosh R,GoswamiPC,Dey SK.Studies on designs of storms in the tea growing areas of North Eaist India.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oday.1984,8(3):15-20.
16 Deb Baruah R,Bhagat RM.Climate trends in North East India:A long term pragmatic analysis for tea production.Two and a Bud.2012,59(2):46-49.
17 Siby M,Achuthan R.Response of tea to irrigation in Central Travancore.Newsl.UPASI Tea Research Found.2009,19(1):1.
18 Radhakrishnan B.and Venketeswaran G.Irrigation in tea.Planters′Chronicle.2006,102(11):17-26.
19 Venketeswaran G,Radhakrishnan B.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drip irrigation in mature clonal tea.Two and a Bud.2011,58(1):93-97.
20 Phukan IK,Bhagat RM,Saika BP,Barthakur BK.Soil properties under rehabilitation and non rehabilitation in tea soil of Assam.InAbstracts: World Tea Science Congress, Tocklai Experimental Station,Jorhat,Atisam.2011,8.
21 Muraleedharan N,Selvasundaram R,Radhakrishnan B.Parasitoids and predators of tea pests in India.Journalof Plant Crops.2001,29(2):1-10.
22 Muraleedharan N,Selvasundaram R,Radhakrishnan B.Natural enemies of certain tea pests occurring in southern India.Insect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1998,9(5):647-654.
23 Das SC.Paraistes and predators of pests of tea,shade trees and ancillary crops in Jorhat circle.Two Bud.1974,21(1):17-21.24 Antony B,Sinu PA,Das S.New record of nucleopolyhedroviruses in tea looper caterpillars in India.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2011,108:63-67.
25 Sinu PA,Antony B,Mallick S.The occurrence of nucleopolyhedro virus infecting Hyposidra talaca(Geometridae:Lepidoptera)a defoliator from North East India.Biocontrol Science Technology,2011,21(8):999-1003.
26 Prem Kumar R,Ajay D,Muaraleedharan N.Biological control or tea diseases:A review.In Role of Biocontrol Agents for Disease Managemen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Ed.B.Ponmurugan and M.A.Deepa.Research Inidia Publications.2009,223-230.
27 Borathakur BK,Dutta P.Prospects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tea disease in North EAST India Proc.31stTocklai Conference.Tea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43-64.
28 Anon.White paper on tea status.The Telegraph May 26,Guwahati,India.2017.
浙江省茶叶学会与韩国茶学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7年8月12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我会理事长梁月荣博士与韩国茶学会理事长Ha Sook CHUNG博士分别代表浙、韩茶学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就茶学科学研究、学术期刊出版、资助国际会议以及相关学术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为中韩茶叶科学技术和茶文化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Tea industry in India
XIANG Ming
The tea industry in India ismore than 170 years old.India tea accounts for 23%ofword tea production,which is one of the largest country to produce and consume black tea in the world.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dian tea industry including tea production,tea economy,tea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aswell as tea gardenmanagement.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strategies of Indian tea industry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Indian tea industry;current status;challenges;future strategies
F33/37;S571.1
A
0577-8921(2017)03-184-05
1838年的伦敦拍卖会上阿萨姆邦拍卖商业化种植和加工的12箱红茶,标志着印度茶业开始走向世界,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Bora等[1]于1999年综述了印度茶业发展状况认为,印度茶业发展飞速。目前,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为566660公顷(表1),茶叶产量达123.9万吨(表2),出口量为21.35万吨(表3),主要出口国为独联体、英国、德国、美国、欧盟、伊朗和巴基斯坦,2016年茶叶出口总值为6.29亿美元。印度国内茶叶消费量超过95万吨,因此印度茶叶出口比例并不高(表4)。印度是世界上红茶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红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此外,印度还进口少量茶叶,主要用于出口增值加工(表5)。去年,印度茶叶进口量为1.7万吨。
表1 印度茶园种植面积(公顷)*
*2016/2017:种植面积预估为579,000公顷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北印度 446,738 459,610 457,130 457,130 459,810 459,年份660 810南印度 113,871 119,740 106,850 106,850 106,850 106,850合计 560,609 579,350 563,980 563,980 566,660 566,
表2 印度茶叶产量(百万公斤)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北印度 723.02 875.57 886.95 958.62 965.20 981.09 102年份6.98南印度 243.38 240.15 239.38 241.79 242.11 227.57 212.21合计 966.40 1115.72 1126.33 1200.41 1207.31 1208.66 1239.19
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