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2017-11-04高彦涛王军见许红伟王金娜
高彦涛 王军见 许红伟 王金娜
(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河南郑州450006;2.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河南郑州450003)
基于GNSS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高彦涛1王军见1许红伟2王金娜1
(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河南郑州450006;2.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河南郑州450003)
以开封市地面沉降监测为例,对监测过程中GNSS网布设、基线处理、网平差及常见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最终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GNSS的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取得了应有的监测效果,从而给出了以GNSS开展城市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的监测方法。
GNSS;GAMIT;Cosa;地面沉降
引言
河南是我国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豫北平原及郑州、开封、洛阳、许昌、濮阳、安阳、新乡等多个城市。目前豫北平原最大沉降速率在40mm/年以下,大部分地区小于10mm/年,沉降速率10~20mm/年的区域面积为3486.3km2,沉降速率大于20mm/年的区域面积为55.9km2。地面沉降速率总体相对较小,但范围扩大;郑汴新区最大沉降速率60.2mm/年,位于中牟县刘集—大孟一带[1]。
为此,河南省从2012年开始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目前,主要在郑州、洛阳及开封等主要城市和郑汴新区建立了地面沉降监测网,共建设1个地面沉降监测站、1座基岩标、1组分层标、597个水准点、105个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监测点和385个地下水监测点,初步构建了由基岩标、分层标、水准和GNSS监测网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辅以InSAR空间观测系统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基本实现了地面沉降立体监测和局部分层标组的实时监控,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2013~2016年开封市采用InSAR监测、水准监测、GNSS观测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多手段相结合开展了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并获得了多种手段的监测结果。同时,随着新一代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发展,GNSS技术以其全天候、高精度、高时空采样率、三维动态等特点在大坝监测、板块运动、滑坡监测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平面精度可达±1~2mm或10-9(相对精度),高程精度也可达±2~6mm[2]。本文以2015~2016年开封市地面沉降GNSS观测数据处理为实例,详细介绍基于GNSS的城市地面沉降数据处理过程及精度分析,同时,为了尽可能地保证GNSS观测能够满足大范围地面沉降毫米级的监测精度要求,针对GNSS布网模式、观测方式、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消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以GNSS开展城市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的监测方法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 开封市地面沉降监测网设计与实施
1.1 水准监测网
2016年12月组织完成了开封市一、二等水准测量工作,共完成一等水准测量185km,二等水准测量150km,共联测普通监测点132个、基岩标1个、分层标6个、孔隙水监测孔标4个。
一等水准测量作为首级监测控制网,沿工作区外围、东西南北走向的主要道路的B级GNSS点和水准点组成一等水准网,然后在一等水准网内组成二等水准附合水准网,见图1。
图1 2015年地面沉降监测水准路线图
1.2 GNSS监测网
开封市地面沉降GNSS监测采用两级布网的方式构网,一级网为基准网(见图2),由3个最近的HNGICS(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基准站作为基准,分别是KFKF(开封)、XXCY(长垣)、ZZZM(中牟)3个基准站。二级GNSS网为地面沉降B级GNSS监测网,由分布在工作区范围内的B级GNSS监测点组成,2016年共观测24个B级GNSS点(“魏都路小学”“汴京公园”因被破坏未观测,“新于良寨”因被破坏以临近点位代替,“小庄”因上标石被破坏替代观测下标石,另增加了“新芦花岗”“魁庄南”等观测点位)。采用GNSS静态观测的形式构建地面沉降监测网,监测地面沉降的三维形变信息。
图2 2016年地面沉降GNSS监测网图
2016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组织完成了开封市B级GNSS监测工作,共监测24个B级GNSS点,12个观测时段,72个观测点次。
2 GNSS监测的内业数据处理
2.1 GNSS基线向量解算
基线解的精度是保证监测成果可靠性的基础,因此,基线向量解算采用了著名的GAMIT精密求解软件进行GNSS基线向量解算。为了得到每监测时段的精确基线解,主要采取了如下技术手段:
① 卫星钟差的模型改正使用国际IGS站提供的卫星钟差参数;
② 卫星星历采用IGS提供的卫星精密星历;
③ 根据伪距观测值计算出接收机钟差进行钟差的模型改正;
④ 电离层折射延迟用LC观测值消除;
⑤ 对流层折射根据标准大气模型用Saastamoinen模型改正,采用分段线性的方法估算对流层折射参数,且每一小时或两小时估计一个参数,映射函数采用全球GMF模型;
⑥ 卫星和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改正采用IGS绝对相位中心改正;
⑦ 参考框架为ITRF(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框架,惯性框架采用J2000,基线解算模式为固定解(BASELINE)[3]。
解算时,以GNSS监测网的基准点为起算点进行基线解算,并对其坐标给以5mm约束,其余监测点根据给定的概略坐标给以约束,基线向量的解算采用IGS提供的精密星历。单时段解算所用的参数设置和模型与基准点解算时一致,只是对流层延迟参数根据观测时段的长短有所改变,一小时估计一个或两小时估计一个。基线向量解算完毕后,需进行残差分析与质量检验,以便发现、修正、删除不合格成果。
2.2 GNSS基线向量解算常见问题及处理
(1)配置文件
Gamit数据处理配置文件主要包括station.info、sittbl.short、sestbl.、lfile.等,其中station.info为观测站点信息,主要包括Station Name(站名)、Session Start(开始时间)、Session Stop(结束时间)、Ant Ht(天线高)、HtCod(天线高改正类型)、Receiver Type(接收机类型)、Antenna Type(天线类型)等几个重要参数,大部分参数可以直接提取,但是Antenna Type不一定能够自动提取成功,需要根据rcvant.dat文件查询天线类型的标准名称[4]。
sittbl.short主要是站点约束,对于已知点一般平面约束为0.050m,高程约束为0.10m,其他不作约束。
sestbl.的设置很关键,根据实际解算结果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最优设置。
lfile.为所有GNSS观测点的概略坐标,根据实践经验,一般从O文件提取,同时对于已知点需要采用已知三维坐标覆盖更新。
(2)仪器高出现错误
仪器高出现错误在GNSS观测过程中会经常碰到,而且在Gamit解算过程中很难发现,但是在使用CosaGPS(可傻GPS数据处理软件,简称CosaGPS)网平差过程不通过,检查异步环找出问题所在,重新设置仪器高进行解算。
(3)站点名出现错误
站点名称出现错误直接导致不同时段处理时lfile.文件里面概略坐标错误,Gamit解算过程中会出现WARNING: MODEL/avclck: RCLOCK from PRN04 at epoch 452,同时平差时GPS三维基线向量(简称GPS 3D Vector)中与错误站点有关的各个分量的方差-协方差出现异常值,并且网平差不能通过。解决办法是:将有问题的站点重新进行数据标准化,并重新解算。
3 GNSS基线网平差
GNSS基线网采用CosaGPS进行网平差。平差时,首先利用KFKF(开封)、XXCY(长垣)、ZZZM(中牟)三个基准站进行约束[5],进行基准网平差,获得测区基准点LSLY(烈士陵园)的精确坐标;然后约束基准点LSLY,进行监测网的平差,从而获得24个B级GNSS监测点的精确坐标。三维约束平差结果,将获得各GNSS网网点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的三维地心坐标。
尽管通过基线处理过程中已经消除了大部分误差,但是由于GNSS观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仪器对中误差、基线处理误差、数据观测质量等问题引起的误差,很难完全消除,因此,根据平差结果的观测值改正数PVV和单位权中误差M0来判定平差效果,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仔细比较重复基线的解算精度,选择解算精度高的基线,删除效果差的基线,从而进一步改进平差效果,提高网平差精度。以开封2016年为例,解算最终结果观测值改正数PVV=33.725cm^2、单位权中误差M0=0.323(cm),根据MX=0.17cm、MY=0.28cm、MZ= 0.21cm,得出MP=0.39cm。GNSS网平差结果中,GNSS基线边的精度达到10-8,点位水平方向精度优于±3mm,垂直方向精度应优于±3mm。
4 GNSS监测与水准监测对比分析
传统水准测量以其精度高、可靠等特点一直以来作为地面沉降监测的主要监测手段,尤其是开封市地面沉降采用一、二等水准测量进行监测,满足DZ/T 0283—2015《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要求,因此,为了验证GNSS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在不考虑水准测量误差的基础上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2016年度内GNSS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的监测结果,选择具有同步观测14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水准与GNSS监测结果互差在5mm范围内的有6个,占43%;5~10mm的2个,占14%;10~15mm的2个,占36%;大于15mm的1个,占7%(见表1)。从而可以看出,GNSS监测与水准监测结果对比60%误差都在10mm范围之内,少部分误差大于10mm,但都在20mm以内,因此在大范围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GNSS监测与水准测量相比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经过精密GNSS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能够满足地面沉降监测的需要。
表1 GNSS监测与水准监测对比结果
5 总结
以开封市地面沉降监测为例,对GNSS网布设、数据处理过程中问题及精度分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并最终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GNSS的监测精度,取得了应有的监测效果,从而给出了以GNSS开展城市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的监测方法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谢海澜,郑锦娜.区域性地面沉降研究现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33(3).78-82.
[2]张勤,王利,黄观文,等.区域地面沉降高精度GPS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C]//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3]赵桂儒.基于GAMIT软件的GPS数据处理框架建设[D].北京: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
[4]鄂栋臣,詹必伟,姜卫平,等.应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高精度GPS数据处理[J].极地研究,2005,17(3):173-182.
[5]柏柳,肖鸾,胡友健.CORS的精度及其稳定性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24(4):283-288.
高彦涛(1982—),男,汉族,工程师,从事工程测绘测量工作。E-mail:716571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