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问题分析
2017-11-03段卫保
段卫保
摘 要:要让初中政治课堂向着生活化方向转变,就必须对生活化课堂的含义展开分析,以便于其在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工作中发挥引导性作用,进而将政治教育的效果及趣味性提升到一定水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问题;分析
一、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含义
即便是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性内容中已经提出了生活化课堂的概念,但是我国学术领域中并没有给出较明确的标准。现阶段,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指代的是政治課堂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政治知识,以免学生在政治教学领域中产生厌烦情绪,依据相关研究工作得到的结果显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其本身是一种特殊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为了妥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及教师在教学领域中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被统属于教学模式,它是促成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措施、方法,会直接地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正确地应用教学模式,不单单可以帮助教师妥善处理师生关系,也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得到双赢的效果。目前,很多初中教师,受到教育理念和升学考试的影响,在政治教学领域中片面地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在政治课堂教学领域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将考试放置在中心位置,让政治教育呈现出一种枯燥的态势,学生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学习初中政治知识自然是一件较困难的事。
第二,它是一种教学理念。如果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可以构建出适应性较强的教学理念,就可以提升教学活动水平,尤其是在初中政治知识具体构成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课程改革工作逐渐向着纵深方向转变,教学理念也应当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也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所以应当抓住基础教育改革的契机,转变教育理念。在未来编制教育改革纲要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我国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总结我国中学教育流程中的规律性内容,并吸收国外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逐步转变自身的传统型教学理念。针对初中政治课教师来说,生活化政治课应当在教学中占据较重要的位置。
第三,它是一种动态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这里所说的教学模式指代的是将某一种教学理论或者思想作为基础内容,教学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的框架。各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包含有教学目标、理论基础,以及操作程序。从字面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政治课堂生活化领域当中的“化”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将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放置在较重要的地位上,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所以在政治课堂领域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性较强的过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以便于可以让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变得更近一些,最终提升我国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途径
首先,教学主体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传统型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在课堂上完全听从教师的指挥,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所有知识,大多数教师根本不会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将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因此,应当让教学主体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个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当中需要将学生的知识水平作为依据,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也应当将学生的知识获取流程放置在较重要的地位上,而不是片面地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应当关心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教学主体生活化转变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将自身和学生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上,逐步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采用各种措施对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向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和学生一起找寻问题解决方法。在师生之间密切相互沟通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和自由的状态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快乐。
其次,教学内容应当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学生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应当做一定的准备,以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可以将时代脉络展现出来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一方面可以让课堂和社会生活之间有更强的联系,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出来。教学内容优化调整工作过程中,应当将社会热点内容放置在较重要的位置上,依据我国社会的不断变化,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以便于提升学生理解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优化调整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将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放置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比如在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个章节内容的时候,应当和学生现实生活中上网遇到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如“日韩潮流”“过生日”等现象;讲述“社会主义本质”的时候,可以将其和“三农问题”融合在一起,上文中所说的这些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较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以便于让学生将实际生活情况作为依据对政治知识形成较深入的认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妥善地应用各种政治知识,最终让学生对生活领域中的政治知识形成更深入的认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政治课堂需要使用到的不单单是各种类型的文字叙述模式,更多地应当使用到图像及影像相互融合的方法,因此可以尝试性地将传统型教室中的讲台消除,同时优化调整教室的座椅,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轻松的交流,教师应当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找寻有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争取将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转变工作妥善完成。
参考文献:
[1]江华.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分析[J].中华少年,2017,(25):13-14.
[2]陈婧.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7,(65):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