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11-03王娜苟良

青年时代 2017年2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对策教师

王娜+苟良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教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本文根据相关调研结果,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加强自身理想信念、讲规矩与纪律、提高道德品行、讲奉献与作为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对策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从总量和结构看,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1.3%,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足6%,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体制性的职业教育关系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职业教育是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大师正是社会所需的人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中国教育欲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的提升,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是绕不过的现实课题。而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核心在高职院校教师。据相关机构调研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素质、技能素质地区差异、教龄差异明显,若不能深入分析并解决部分高职教师的问题,势必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二、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现状与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状况主要受外部和自身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外部影响主要包括(1)社会环境:“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2)评价体系:上课质量的高低依然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学生问题:高职学生理解能力偏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直接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4)职业成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不易接触科技前沿,不易获得含金量高的课题和项目,教师职业成就感低。教师自身因素主要包括(1)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教学工作不认真;(2)不务正业:将精力过多地用于搞副业,教学能力水平止步不前;(3)家庭问题:过多的时间用于照顾家庭,工作效率底下。

三、应对措施

(一)加强自身理想信念

做高职教师要讲理想、有信念,當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这是个人发展最可怕的敌人。在现实中,有的教师思想上懈怠松动,理想信念模糊,缺乏教育信仰,精神空虚。提升教师的理想信念离不开各高职院校党委、工会等部门的教育和引导。但目前高职院校往往将精力集中于招生、就业、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教师特别是教师的思想教育并未长期化和制度化。很多高职院校采取在系部例会中开展教师思想教育,并未深入分析教师面临的困惑和问题,难以对教师形成真正的影响力。所以,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文件层面,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要求教师将自身的理想信念与个人工作紧密结合,在工作中讲职业素质,在工作中体现理想信念。

(二)讲规矩与纪律

高职院校教师的讲规矩、有纪律应首先反映在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上,按时上下课,认真批阅作业和试卷,教学资料准备齐全,这是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严格保证并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讲规矩、展现师德最重要的方面。学院的常规检查只能看到教师的“面上功夫”,教学质量的控制需要更细致、更专业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只有严把纪律关,才能杜绝教师得过且过、不务正业、偏离工作重心等问题,防止因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破坏学校的教学风气;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的纪律约束性,才能有效抵制不良习气,共同营造积极的校园工作氛围,共同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三)提高道德品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学生授业、解惑的领路人,自身的道德品行直接影响着学生高尚道德的养成。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这要求我们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改善自己的践行方式。教师需在工作中展现“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考虑个人利益时应不违背道德原则,不得伤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秉承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鼓励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拥有“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形成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以喜悦的情怀容纳别人,善待别人,善待人生,凡事多从好的方面看,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对人类,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与人相处,多发现共同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以谦逊的态度,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长处,取长补短,克服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种谦和的态度能促使人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

(四)讲奉献与作为

做高职教师就是要讲奉献、有作为。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怀,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伏身甘为孺子牛”精神,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品质。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讲奉献,有作为的好教师,好模范,其精神和事迹是当代教师学习的榜样,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前行的路标,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品质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同步改革教师工作评价考核机制。高职院校当前的教师工作量衡量以直观的课时量为主,教师在提升自身及学生技术能力时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往往属于隐性工作,出成效的难度大且周期长,所以常常被低估甚至忽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工作热情,高职院校应及时修改完善工作量判定标准,重视教师创造性劳动付出,通过申请备案、过程监督、综合考评等方法对教师在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方面的工作进行公正的评价和奖励,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教师奉献精神和敢于作为品质的养成。

欲振兴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理念和社会氛围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能在体制做法上再让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不能让“职业教育等于失败人生”的陋见再影响青年选择,进而阻挠职业教育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必须改革教学评价体制,彻底激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逐步改革招生录取模式,使研究型苗子和技能型苗子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使高职院校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讲规矩、有纪律,道德品行高尚,讲奉献、有作为的优秀教育者。

参考文献:

[1]王向红.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7).

[2]李翠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对策教师
诊错因 知对策
最美教师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