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学中师生交流途径的探索
2017-11-03彭浩南康蕊
彭浩南++康蕊
摘 要:如何改善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任课教师的难题。本文提出并详细分析了几种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可行的师生交流途径,包括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网络交流法,以及问题式教学法。合理使用上述方法,有望大幅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化学;师生交流;教学效果
一、前言
物理化学课程系统阐述了化学的根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物理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是两个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被称作“化学的灵魂”。根据当前90后学生的特点,寻找合适的师生交流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物理化学授课探索和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种加强师生交流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将一部分教学内容分配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积极准备,然后进行講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主动性;第二,教师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研究课题,让学习小组利用课堂的部分时间进行讲解讨论,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参与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习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第三,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份综合性作业,例如,利用综合物理化学课程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开放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分组的原则应首先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使得每个学习小组水平相当,避免出现成绩较好学生扎堆的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后续的自发任务分配,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带动,共同进步。其次,教师分配学习内容并提出要求,同时明确指出小组汇报时需要注明每位成员的负责内容,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一,各成员参与度差异大等现象。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可以保证大家的参与度,确保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实现团队合作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再次,团队合作成果的首次展示通常会有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鼓励和指导,给出成绩及具体原由,使得学生在有所收获和长进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在下一次的团队合作中大幅提高学习水平。合作学习的方法,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引导地位弱化其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于高难度的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探究式教学法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最为突出和有代表性的就是“填鸭式”教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非引导者,学生需要被动地接受教材上的理论获得间接的经验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好奇心和创新能力,这就直接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究式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其代表了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课本知识的过程,而应当是学生在特定问题情景的吸引下,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独立自主地探索研究,获得新知识,使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的过程。故而,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物理化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诱导,创设合适的情景,使学生开启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思考,基于已有的知识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最终得到一定的结论。当然,这些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教师需要对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及所得结论进行合理的点评,着重指出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误区,强化学生对正确知识和理论的认知,争取做到举一反三。
四、网络交流法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大范围普及的今天,借助信息网络进行师生交流,是目前最为快捷有效和可行的沟通方式。电子邮件和课程在线答疑平台为师生的有效交流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建议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时给出自己的电子邮箱,并公布课程的在线答疑平台网址。这样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行的直接联系方式,同时也表现了教师积极的沟通思想及对学生的信任。电子邮件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流方式,有利于保护师生的隐私。邮件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更加个性化,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课堂知识以外的情感、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认真回复学生的邮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关怀,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当然应特别注意对邮件内容保密。私下的交流方式,以及教师善意的引导和指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是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网络信息丰富、易得的特点,从当下流行的MOOC课程、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以及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中选取与物理化学知识相关的课程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不止局限于本校的教学,还可以放眼国内外名校的课堂,与名校“零距离”,与名师“面对面”,在提高学习兴趣,增长知识的同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就网络学习进行心得交流,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指导学生的选课,防止出现认知能力与学习课程不相匹配的现象。就学生而言,这样的交流有一定的竞争因素,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同时可以扩充彼此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同进步。endprint
五、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将问题逐一解决,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和学习知识目的的教学模式。问题的设计一般是采用常见的、有趣的生产生活现象,以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兴趣。物理化学中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采用问题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深入浅出的讲解能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今的大学课堂与以往的课堂相比较,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学习资源更丰富、个性更为突出,同时教师的权威性急剧降低。在传授知识方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许多问题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甚至在上课时就可以进行网络搜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讲解得清晰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认为科学就是知识的积累,而很少去体会和观察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索知识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剖析教材上没有明确讲解的、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一般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提问环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其可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知识水平有一个大致的评估。教师应当在课前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之前的课程学习成绩,同时在物理化学最初的几节课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从而鉴别出一个班里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和比较愿意展现自己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会带动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级的学习走向。分辨出这类学生,维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保证一个班级基础的学习氛围。但切记不可太过于关注他们,给其他同学留下教师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爱表现、性格外向的学生的印象,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在最初的几节课尽量记住学生们的名字,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提问时看着学生,叫出他的名字,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称赞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会极大地激励和鼓舞学生。学生得到的关注和称赞越多,进步的愿望也就会越大。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六、结语
物理化学是化学、材料、生物、粮油食品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以抽象的理论、复杂的推导和烦琐的计算为基础的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采取合适的师生交流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对于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身的授课经验,提出了四种加强师生交流的途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网络交流法、问题式教學法,以期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田爱丽.翻转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39.
[2]王彬,张辉,王庆.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6,(5):69.
[3]胡亮.高校师生有效交流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3):156.
[4]曹建军,姚培培.师生沟通从(位差效应)中走出来[J].北京教育,2002,(5):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