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士兵思想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7-11-03李洋
李洋
摘 要: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对兵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兵役制度进行了大幅调整改革,大学生士兵也逐渐成为了士兵队伍的主体。大学生士兵应招入伍对我军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使部队产生了许多新情況、新问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士兵思想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士兵;思想现状;对策;思考
一、前言
大学生士兵群体的逐步扩大,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队的人员结构和知识层次,为战斗力的生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准确把握大学生士兵的特点,针对大学生士兵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策分析,是搞好大学生士兵队伍建设的关键。
二、当前大学生士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入伍动机各异,思想底线难把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主观动机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走向。每名入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需求,有的崇拜军人,志在保家卫国;有的专业不理想,希望借助大学生士兵福利政策,退伍返校后调剂专业;有的家庭困难,希望借此减轻家里负担;还有的准备报考军校或者争取提干,成为军官,在部队谋求发展。不同的观念及动机导致人员思想活跃,消极与积极因素并存。
(二)军地生活反差较大,崇尚自身个性,纪律观念难塑造
部队拥有铁的纪律,相比于地方大学的宽松管理,对个人的服从意识要求较高,大学生士兵初入军营难以适应部队生活,对很多行为准则难以理解,对待叠被子站军姿等日常工作有抵触情绪,感觉束缚压抑。许多大学生士兵在生活中过于自我,个人主义色彩浓厚,集体观念淡薄,以特立独行标榜自己,以期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及表现,美其名曰不愿随波逐流。这些现象的持续存在使牢固树立集体意识、自律意识及大局观念的难度大大增加。
(三)民主意识极端化,思想活跃追求自由,传统教育方式难起效
大学生士兵文化水平较高,相比于其他层次的兵员民主意识较强,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勤思考,善言谈,敢于表露心迹,坚持自我。但是有些大学生士兵认为自己学历高,瞧不起、看不上学历不高的干部和战士,再加上对部队集体管理的抵触情绪,导致听不进或不愿听别人的意见,看不起或看不惯别人的做法,对于不合心意或是看不顺眼的事通常会非常主观地评头论足谈见解,不注重在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
(四)思想准备不充分,自身期望较高,遭遇挫折难自愈
大部分大学生士兵入伍前对军旅生活的了解仅限于影视作品或者道听途说,并且更多地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福利政策上面,期待利用从军的机会丰富自身阅历,达成个人愿望,很少去思考所要面临的困难挑战,对军营紧张的生活、严格的管理、封闭的环境、艰苦的训练没有做足思想准备。有的大学生士兵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有的精通各类技术,有的学科专业能力强,有的社会活动经验丰富,还有的已经入了党,这些因素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优越感。然而充实的训练生活又让他们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作用发挥不明显,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失去激情和信心。加上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学历人才在部队层出不穷,军营的竞争比社会还要激烈。总之,在理想无法逾越现实的鸿沟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思想落差,不能有效化解现实压力,长期沉浸在挫败感中难以自我调节,最终只能是心灰意冷、自我封闭,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三、大学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策
(一)加强教育引导,改进教育理念
针对大学生士兵入伍动机多元化的问题,要辩证看待,积极引导,将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我军的历史使命和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管理中,联系大学生士兵的思想行为特点,摸清他们的思想路数,掌握思想发展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发动群众的力量,通过理论研讨、情感交流、典型激励等形式进行群众性自我教育。注重树立典型,发掘身边的优秀大学生士兵,将榜样竖起来,目标定起来。大学生士兵的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者要将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与时代接轨,端正教育理念,不能用陈旧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士兵身上所带有的新特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习惯思维。
(二)发掘大学生士兵优长,搭建价值平台
建立“人才库”,在实际的工作、学习、训练中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为其搭建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平台,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以兵龄论长短,不以资历论高低,将能力素质摆在第一位,合理安排工作,在需要他们的地方,能挑大梁的挑大梁,真正地把人才用起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改善学习条件,主动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学习成才,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培养,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加强帮带,全方位、多渠道地支持他们再深造、再发展,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
(三)营造良好氛围,鼓励鞭策激发动力
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未来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作中要主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形成尊重知识、奋发向上的氛围。注重仪式教育,在庄重的仪式庆典中激发大学生士兵作为革命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尊重、认真分析对待大学生士兵的意见建议,创造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成长成才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关心,严格要求
引导大学生士兵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大局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关心爱护大学生士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要求,加强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用制度来抓好管理,做到张驰有度,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于一些思想波动较大的士兵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高涨的报国情怀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投笔从戎,大学生士兵为部队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必须科学分析,加强对策研究,提升教育管理能力,真正帮助大学生士兵完成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