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2017-11-03刘婧琪李业德
刘婧琪++李业德
摘 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新时期我们深入研究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这项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而后又深入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的要点内容所在。最后,文中经过了大量的走访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建设 原则 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c)-0119-02
1 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精神活动的中心,更是人类主要聚居地之一。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来说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事情,更是会影响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脚步变快,50%以上的人口在城市中居住。由此看来,城市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所在,同时也将成为城市生态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它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人工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特殊性,这是一个复合系统,主要涵盖了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等。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于城市来说,高密度人口,高度发达时期重要的属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类从事生产活动中大量的物质和财富都聚集到城市当中,无数的商品和信息将在城市中进行交换。另外,城市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城市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众多的物质和能力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整个城市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环境带了巨大压力,要知道,众多的人口也带来大量的生活废弃物。当这种生活污染超过了城市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能力之后,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将会凸显出来,像是经济衰退、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会被引发,若任其发展下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被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将严重受阻,并将极大地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使城市的质量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为了更进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享受更充分、信息交流更高效、生活设施更便利,建设生态城市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生態城市”已经成为国际第四代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尤其在21世纪的城市发展阶段,更是显得尤为突出。
2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原则分析
2.1 关于要满足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如今,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化。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措施,像是净化大气、积极保护好水资源等。笔者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要进一步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全面维护好城市中的碳氧平衡。事实上,这些调整都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的,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生活和休闲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真正让人类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融为一体。
2.2 关于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通过建立一个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实现文明的自然遗产以及景观多样性。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不仅要满足不同的人的文化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提供一个生存生活环境的不同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3 关于要强调整体效果系统优先的基本原则
通过科学配置,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改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2.4 关于要突出本土特色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
3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内容分析
3.1 规划的框架
从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生态用地”的道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城市土地的价值,迫在眉睫的是建立道路、河流、农田水利等。同时,从城市发展和人们的不同需要出发,城市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功能并以有序的方式提升。
3.2 规划模式的配置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类型,以实现综合功能优化为目的,主导功能目标进行城市结构、模式配置的设计,在因地制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基础上,由细胞的丰富多样性,形成多层复杂结构模型和多风格混合结构类型,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主旨,把提高生态效益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模式的6种配置模式:(1)水系城市生态环境;(2)丘陵城市生态环境;(3)平原城市生态环境;(4)核心城市生态环境;(5)重点城市生态环境;(6)山川城市生态环境。
4 生态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4.1 关于要进一步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的方方面面
对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来说,一定要把握生态城市设计方向,从实际出发深入完善现代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凸显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以及城市风格的基本特色和潜在吸引力。综合来看,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在要素包括三方面的具体内容:(1)城市景观设计;(2)城市产业涉及;(3)城市住区设计。从目的性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目的性在于构建建筑和园林景观为核心的主要内容。
4.2 关于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水平
上文中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分析,那就是城市交通就像是城市的基础性动脉所在,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这在带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就像是城市人口众多和大量私家车发展过于迅速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我国城市交通和空气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城市生态是尤为重要的措施所在,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树立交通有限的意识,在整个发展规划过程中努力发展公共交通以便获得相应的法规和经济支持,从实际出发,加入深入的精致机制,充分巩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的重要地位。endprint
4.3 关于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城市绿化建设
事实上,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城市绿化建设是核心内容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进一步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全面划分绿化用地的具体范围,深化城市绿化结构,提升城市区域的绿化率就成了人们所要综合性考虑的核心内容所在。另外,文中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合理地对城市的绿化点、线、带进行合理化布局,深化城市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策略。
5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分析
生态产业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生态工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的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城市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合理科学规划城市,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率的方法,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全项发展。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生态产业是按照生态经济的原理和重视经济的规律,组织起来的系统的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生态工业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理论依据为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它主要包括4个方面:资源的重用,减少资源利用率、能量的非碳化,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其理论方法有3种:面向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法、面向物质的工程代谢分析方法、面向区域的生态工业系统集成方法。资源回收的关键是解决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其主要的行为原则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6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所在,对其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和对于自身周围环境环保需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人们开始越来越追求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打造新时期人们生活的新环境。本文中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工作,本文也是一些心得体会所在,希望能起到借鉴的作用。未来,我们更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努力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蔡云楠,李晓晖,吴丽娟.广州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困境与创新[J].规划师,2015(8):87-92.
[2] 刘颜欣.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4.
[3] 李浩.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国范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69-75.
[4] 沈清基.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3(5):14-22.
[5] 孙平军,曾亮,修春亮,等.基于寒地特征的沈北蒲河生态城市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2013(7):46-52.
[6] 杨培峰,易劲.“生态”理解三境界——兼论生态文明指导下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3(1):5-10.
[7] 李浩,李建东.生态城市规划实效论——兼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性与复杂性[J].城市发展研究,2012(3):53-57,88.
[8] 常琳娜,高丹,周嘉.生态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6):254-259.
[9] 陆宁,陆路,霍小平,等.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J].城市问题,2006(4):22-26.
[10] 朱春玉.生态城市规划及其立法理念[J].现代法学,2006 (2):86-91.
[11] 黄宇驰.生态城市规划及其方法研究——以厦门为例[D].北京化工大学,2004.
[12] 沈刚.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生态城市规划为例[D].浙江大學,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