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化工码头装卸液体危化品的静电危害及防范措施
2017-11-03侯世磊宫吉超
侯世磊++宫吉超
摘 要:液体危化品具有较为特殊的特性,在化工码头中,一旦装卸不当,液体危化品容易引发静电危害,因而必须重视液体危化品的静电危害,并给予其针对性防范措施,以降低化工码头装卸风险,保证码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正常的生产、运输等工作秩序,继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码头作业工作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化工码头 装卸 液体危化品 静电危害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c)-0036-02
静电由物体相互摩擦产生,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物理现象。码头液体危化品装卸潜藏着极大的危害性,在码头装卸作业状态下,由于液体危化品自身属性相对比较特殊,而不同性质的液体之间紧密接触或互相摩擦容易出现电子转移现象,当电荷无法通过大地进行释放时,其留滞于物体间的电子处于静态情况下,就会出现静电现象[1]。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化工码头装卸液体危化品的静电危害,全面提高化工码头装卸作业的防范意识,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进行相应的预防。
1 液体危化品性质特征
在实际生活中,液体危化品的类型、种类相当多,其性质特征虽然不尽相同,但也基本类似,如均存在易爆、易燃、易静电等特性,这些性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液体危化品的危险度[2]。而这些易爆、易燃的化学危险液体在装卸作业中极易遭受静电危害,继而容易造成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了解和把握液体危化品性质特征对预防静电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种常见液体危化品的性质特征:(1)甲醇。沸点:-64.5℃;闪点:-12℃;危险级别:甲。(2)汽油。沸点:40~200℃;闪点:-50℃;危险级别:甲。(3)柴油。沸点:大于280℃;闪点:50~90℃;危险级别:丙。
2 化工码头装卸作业的特点
化工码头装卸的液体危化品的存储通常需要流量计、装卸臂、过滤器等设备进行操作,同时还需经过管线输送,继而才能进入储罐或油舱[3]。在长距离的输送当中,液体危化品中的电荷量将会被增大,而在泵、流量计等的搅动和器(管)壁的摩擦下,液体危化品所带的电荷将会在逐步累积中不断升高。通常情况下,液体危化品流速加快、流动时间长、接触面大其在管道中的静电荷量也就越高。此外,采取喷溅的方法进行装卸作业,其液体危化品更易掺杂泡沫状空气,继而导致流动中的电荷增大。
3 装卸作业静电产生原因分析
3.1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可由输送、喷射、冲击等引起,如液体危化品在输送过程中管道发生摩擦造成输送起电;如带有压力的液体危化品于管口中高速喷出而进入舱底后,液体与舱内气体发生快速摩擦,继而产生雾化,而雾状的液滴通常含有高负荷静电;如装卸作业时液体危化品在流动中和舱内壁等发生冲击导致静电[4]。
3.2 感应起电
液体危化品处于带电状态时,可以诱发与其周围不相连接的物体产生极性相反的电荷情况,继而造成静电。
3.3 附着带电
虽然绝缘物不具有电,但是部分自由电子或者是极性离子等附着于其中时,也可造成该物体产生静电。
3.4 极化起电
极化起电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静电情况,某些物质的表面分子或者内部可在静电场下发生极化现象,继而产生电荷。
4 化工码头装卸液体危化品的静电危害探讨
4.1 引发爆炸、燃烧
在化工码头装卸中,静电是引发爆炸、燃烧的主要原因之一。静电可在接地良好的情况下得到有效释放,但是若静电在绝缘体上发生时,其电荷就不能很好地通过大地得到泄漏,当电荷越积越多时其电位就会随之不断升高,当带电物体与不带电物体靠近时,一旦电位差超过300V,放电就会产生,并出现火花,这时如果静电放电能量超过附近的可燃物最小燃点,且空气当中的含量已经达到爆炸范围极限时,就会引发爆炸、燃烧等[5]。比如:汽油传送设备未接地,可造成汽油起火。
4.2 电击
在化工码头装卸作业中,工作人员的衣服等固体物在与人体接触、分离等活动过程中可造成静电感应,进而发生静电现象,一旦人体和物体发生放电,人就极易受到电击[6]。一般情况下,人体的静电能量均比较低,因此,在化工码头装卸作业中其自身所引起的静电电击不足以造成人身伤害,但人体可在电击后出现摔倒、坠落等意外状况,如工作人员在船舶边缘作业时,在遭受电击时可发生落水现象,继而造成二次事故。与此同时,电击还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精神异常或紧张等状况,继而影响工作效率。
4.3 阻碍生产
静电可干扰电子设备,影响电子器械的正常工作状态,甚至造成电子设备工作瘫痪。在静电的干扰之下,电子设备的灵敏度会因此下降,如输油臂感应仪、电子雷达系统等设备在静电环境下无法发挥作用。在生产当中,静电还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比如:苯乙烯物料纯度对环境的要求极高,而在装卸过程中极易出现静电现象,继而导致灰尘被吸入其中,最终造成产品质量降低。
5 化工码头装卸液体危化品的静电防范措施
5.1 建立和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建立及完善是预防静电等危害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直接有效的预防措施。(1)合理设计,优化管路。首先,在材料选择和搭配上应科学、合理进行设计,比如:基于不同材料不同电荷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多种不同物质的管路材料,以降低摩擦产生的电荷。其次,在油管、油舱等配置上,采取软管进行连接操作时,应确保已经伸入舱底,进而有效规避喷溅进油的发生。最后,应对注油口形状等进行合理优化。(2)完善接地。静电可以通过接地的形式进行转移,完善接地,确保静电接地方法科学可靠,可以将大量静电高效安全地移走。如于码头处或存在高危爆炸的入口处,安放消除人体静电设备;在软管装卸当中,放置不导电管;在金属构件、输油管道等电气连接过程中,安放防雷、防静电等接地设备。(3)增设物理屏蔽、静电消除器。在静电敏感的电子仪器、器械设备场所中安裝防静电板;于危化品码头增设、安装静电消除器等,以最大限度消除静电。(4)安装可燃气监测仪。混合气体在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可以成为静电起火的诱因,而在化工码头装卸现场安装可燃气监测仪,可以随时对液体危化品浓度进行有效监控,继而有效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5)安放静电缓冲器。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安放静电缓冲器可以有效缓解电荷积聚,促使电荷得到有效扩散,进而减少电荷量,以防静电发生。
5.2 严格监控工艺过程
(1)精准操作。由于不同物料在混合、下沉或在含有杂质的情况下可出现摩擦造成静电产生,为此在进行化工码头装卸作业中必须严格监控装卸过程和步骤,以防错接卸导致串料等不良现象的出现。(2)控制流速。液体危化品的管道装卸流速有严格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管道的初始流速应控制在lm/s内,由于管径不同,因而其流速也存在细微差异,但总体上其最高流速应控制在6m/s内。
5.3 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劳动保护
制订完善管理体制,为工作人员发放操作安全指导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码头装卸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培训,保证为合格上岗,确保员工规范化操作;所有员工在装卸作业期间均需穿防静电鞋、防静电服等,且严禁佩带金属挂件,以保证员工安全和工作的顺利展开。
6 结语
静电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可以造成火灾或爆炸等意外事故,还可造成人体触电等,给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并严重打乱了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为此,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化工码头装卸液体危化品进行静电防范。
参考文献
[1] 孙立富,秦国明,刘全桢,等.可燃液体静电分类防护的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6,16(2):18-20.
[2] 牛学峰.化工厂防静电技术及措施[J].科技展望,2015 (5):45-45.
[3] 黄兆亮,王伯良,林秋汉,等.液体燃料静电雾化影响规律数值研究[J].山东化工,2015(22):38-41,44.
[4] 辜文博.浅谈化工液体公路装车中的安全环保隐患和防范措施[J].山东化工,2015,44(10):177-179.
[5] 孔俊.化工码头船岸连接静电安全防护[J].山东化工,2015,44(6):165-166,170.
[6] 袁家安.油罐作业过程中静电防治措施探讨[J].电气防爆,2015(4):27-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