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芭蕉侗族乡的侗族文化

2017-11-03欧阳时平

青年时代 2017年27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鼓楼侗族

欧阳时平

摘 要:芭蕉侗族乡是恩施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共有侗族22 000人,主要长期定居在209国道马河滩一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侗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本文从语言、民俗、服饰、音乐、舞蹈、戏曲、工艺和建筑等方面研究侗族文化艺术,全面论证侗族文化艺术的特征,对于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侗族;文化艺术;风雨桥;鼓楼

一、芭蕉侗族文化特征

(一)富硒茶文化

芭蕉产茶历史悠久,世代以茶叶为生。富硒工夫红茶在巩固了广东、东北等国内市场的同时,其农残指标超过欧盟最新标准,产品畅销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经过政府产业培植,芭蕉建成了一条长达25公里的“茶叶经济走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亩生态茶园景观。其中,地处经济走廊中心地带的灯笼坝村更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也是恩施州唯一的国家级“文明村”。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两年3月举办一次以茶叶交易为主的“茶文化节”。在这个节日上,所有的芭蕉人聚集到现芭蕉政府所在集镇上进行买茶、卖茶,表演侗族人自己编导的文艺节目,评选出加工技术最好的茶叶,并相互交流经验。芭蕉在20世纪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在春茶期间,人们自觉汇聚到风雨桥上、鼓楼旁、集镇上进行茶叶交易,辖区外的人自觉或不自觉也到这些地方买茶,久而久之在这些地方就形成了茶叶交易的主要场所。同时,自发地唱起了侗族大歌、舞起了板凳龙、表演起了茶艺、划起了干龙船、打起了侗族家拳——板凳拳。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中叶,芭蕉人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凡是在采茶、制茶、卖茶或在劳作休息之余,都会聚集在一起表演自己最拿手的节目。

(二)侗族的民俗文化

芭蕉侗乡风情浓郁,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侗族特有的精湛的建筑艺术,标志性建筑物“鼓楼”“风雨桥”,目前仍然保存完好。位于楠木园、戽口两村交界处的九道水的风雨桥,历时150多年了,桥梁上绘制的二龙抢宝和花鸟图画仍清晰可见。2006年,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上又修复了一座风雨桥和一幢鼓楼,共有15层,高24米。目前,在项目辖区内传承历史悠久,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艺术节目主要有《拦路酒》或《拦路歌》《侗族大歌》《侗族板凳拳》《板凳龙》《请喝侗乡罐罐茶》和《干龙船》等。

1.侗族“拦路歌”

侗族人有迎接客人的特殊方式,即喝“拦路酒”唱“拦路歌”。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门楼边设置“路障”拦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恭迎客人进门。

2.侗族大歌

侗族人特有的歌唱方式,其音量高亢,多声部演唱,令人心旷神怡,一直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3.板凳拳

板凳拳是侗族杨姓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武术。其动作优美,极具观赏性,讲究以柔克刚,从而达到抵御外侵、强身健体的目的。

4.板凳龙

侗族人以平常用来坐的一种长板凳为道具,一人一条,人员可多可少,然后一条接一条舞起来,像一条巨龙,板凳龙绝大部分动作是由板凳拳演变而来,故称“板凳龙”。时而盘旋上柱,时而翻云覆海,时而温顺可爱,时而咆哮如雷。是侗族人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男女老少皆宜。这种娱乐方式在芭蕉流传近百年的历史,是侗乡人民在佳节喜庆之时经常表演的节目。1998年,该节目在参加恩施市举办的民间艺术展演比赛中获特等奖,近几年经常参加恩施州举行的各种活动。

5.茶事开园祭

侗族农事有“开秧门”“开苕门”等,茶事、麻事、桑事都要“开园”。因此,有《栽秧歌》《种茶歌》等。茶歌主要有《倒采茶》《正采茶》《反采茶》《谷花采茶》《桡夫子采茶》和《茶园四季歌》等,最终升华为歌化了的咒语。如:

正月采茶是新年,金簪一點开茶园;

一点茶树十二亩,茶园姐妹貌若仙;

二点茶园虫病死,留得茶园四季鲜;

三点茶园四季发,头茶二茶三四千;

金簪每年点过后,茶树兴盛万万年。

恩施朱砂溪一带叫茶神为“茶娘娘”。茶毛虫危害茶园,过去没有防虫手段,只能借助咒语来祈祷,所以茶歌也就成了非常经典的民间歌谣。

6.喝侗乡罐罐茶

还没有发明保温瓶时,侗族人就用一个土瓦罐里面放适量茶叶,然后将水倒入里面,将茶罐放在用来取暖的火坑里,这样既可以烧茶又可以保温。主人、客人要喝茶,就拿土碗从罐罐里倒,茶水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每次表演请喝侗乡罐罐茶时,都要向客人敬一碗罐罐茶。

7.茶道表演

茶道表演主要通过制茶、泡茶、倒茶等几道程序,体现侗族人勤劳、好客的美德。客人一到先献上待客的极品——油茶汤,然后举行敬“三道茶”独特的待客礼仪。

8.侗乡风俗

侗族本来是“行歌坐月”“玩山走寨”“互相悦慕、答歌意合而成”。“男女以礼相从,当两姓订盟之初,必先议姻,纳彩,问名,纳币,请期,然后迎亲”。芭蕉侗族人民也有“陪十姊妹,陪十弟兄”的习俗,与土家族相同;侗族人父母去世后,有口含金银等习俗,然后每年农历二月社节前要到坟前进行祭奠,满三年时叫圆坟,实际是一种二次埋葬;宗教信仰,芭蕉侗族还烛愿、还霄愿、敬飞山、南岳和杨泗将军。还霄愿是敬云霄、碧霄、琼霄姑娘,有的是敬罗头爷爷和罗头娘娘。

(三)侗族饮食文化

芭蕉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大致可用“杂”(膳食结构)、“酸”(口味嗜好)、“欢”(筵宴氛围)三个字来概括。“杂”,芭蕉侗族人常见饮食不少于100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食取。最有特色的是每年农历二月间家家户户过社时“吃社饭”。“酸”,芭蕉侗族人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自称“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窜”。“欢”,在芭蕉侗族人心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endprint

二、保护侗族文化中的问题

(一)缺少研究侗族族文化的专业队伍

上级民族文化部门专门研究侗族文化的人才很少,在乡镇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更是凤毛麟角。市里没有一个合适的组织(协会之类)将这些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对侗族族民间文化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至今,在侗族民间文化研究上难有重大突破。

(二)缺资金

侗族文化要真正达到抢救、保护、传承弘扬的目的,建设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抢救要资金、保护要资金、传承要资金,哪一样缺了资金都不行。“无米之炊”最终是一事无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优秀的侗族传统文化在我们眼前消失而无能为力。

(三)缺少侗族文化资源保护意识

芭蕉侗族乡以侗族人居多而出名。前几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拆除了大批的古老侗族吊脚楼,修建了一些与吊脚楼民居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对侗族古民居破坏极大。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深入,为了突出侗族的特色,对所有待建的房屋建筑一律建成侗族吊脚楼式风格,尽可能保护原有的古老民居,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缺继承人

民间绝艺传人年龄大多在70岁左右,身体状况和传承条件受到影响,加之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民间绝艺后继乏人。比如,侗族民间舞蹈《板凳龙》,民间艺人杨天明的高龄80岁了,虽然还健在,但身体已大不如以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上门学艺。

(五)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保护、传承和弘扬侗族民间文化是一项神圣的历史使命。但在实践中,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缺乏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因为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一时半会出不了经济效益。

侗族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在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创新。侗族的文化艺术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迁,这种发展是在旧有文化基础上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如今,鼓楼和风雨桥已成为侗族的特有标志,在芭蕉范围内随手可见,楠木园九道水风雨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作为一种艺术品,以缩影的形式展现在芭蕉林博园,巨资打造了标准的侗族鼓楼和风雨桥。走入芭蕉林博园一角,仿佛走进了侗族的大山之中,每逢节庆时,园内也会举办各种侗族的庆典活动。侗族大歌作为侗族另一个具有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已经走出大山,走向州内外。如1959年,贵州省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组成了强大的阵容进京,演唱了侗族大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1988年,贵州省榕江县金辉歌队去法国参加法国和平儿童节演唱会,童声大歌获得了一等奖。1994年和2001年,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队演唱的“蝉之歌”“布谷催春”等歌曲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艺术贵在创造,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侗族大歌的演绎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侗族大歌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揭示了侗族人千古不变的人生信条与追求。

近年来,侗族人不断走出大山,外来的、当代的文化也正在涌进侗家村寨,侗族的传统文化也因之渐渐消失。据侗族学者邓敏人在黎平县岩洞村和竹坪村的调查,发现侗族大歌逐渐没落了。当地30岁以上的人,会唱三首以上侗族大歌的只有一半人;30岁以下的人,会唱三首以上侗族大歌的只有五分之一,这些人仅仅会唱短小的“蝉之歌”“知了歌”等,与鸿篇巨制的侗族大歌相距甚远。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外出求学,他们离开了侗族大歌的原声本土,必然会接受外面不同的文化。

如今,在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令人担忧,我们期待优秀的侗族文化艺术能够久立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大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2]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學院学报,200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鼓楼侗族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侗寨鼓楼传歌声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