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新技术革命对未来海运业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探讨

2017-11-03费缨花赵楠真虹

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影响

费缨花 赵楠 真虹

摘 要:本文从新技术革命的经济特征出发,分析新技术革命对海运业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新技术革命的未来海运业发展趋势,包括:全球海运网络的变化、航运企业组织模式的变化、全球航运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需求、港航资源共享以及生态港口的建设发展等。

关键词:新技术革命;未来海运业;影响;发展趋势

当前从互联网和大数据到云计算,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技术,各个领域的新技术突破风起云涌,这些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它们横跨物理、数字和生物几大领域的互动,展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变时前所未有的特点。本文从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着手分析,剖析了全球经贸将会发生何种变化,并提出这些变化对未来海运业发展有何影响。

一、新技术革命正在改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分散式的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技术革命是人类通过生产技术革新更大程度上摆脱资源、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源是人类所赖以生存和生活所需要的资源要素,能源革命是改变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必须的基础物质的技术突破,能源技术革命可引发全局性的技术革命。21世纪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气候危机。危机中可再生能源技术应运而生,它可改变化石能源技术面临的约束和限制,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压力和资源枯竭风险。2011年,在以信息技术为框架的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杰米里夫金认为可再生能源可以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从而引发新的能源技术革命。他认为,未来每一区域的建筑将转化成为微型发电厂,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搜集。在此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逐步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将电网变为智能通用网络。可再生能源的结构性变革将带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等关联领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将会革命性地改变能源的获取方式、能源的使用方式、能源的储存方式。

(二)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发展越来越表现为数字化、智能化,其主要特征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新一代的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制造业流程中各个环节,例如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得整个制造的过程、系统与模式都打上信息深度传感、信息自动优化决策、精准控制、自动执行等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烙印。利用新材料和3D打印制造技术,集合高效的互联网在线制造协作服务,可以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从而可快速的将计算机中的设计模型转化为产品模型甚至直接生产相应的零部件或最终产品。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革命不仅仅提高了传统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智能化的生产过程,在智能化的决策和精准控制下,制造的各个环节将更加安全,使得人类可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进而从事价值更大、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三)生产模式的分散化、定制化

大规模生产推进了工业社会的发展,通过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了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的扩大进一步为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形成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的相互增强的正反馈机制。新技术革命依托于互联网全新的数字化设计,给予了互联网用户创造实物的能力,使得传统流水生产线实现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得以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分散的、个体性的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以一对多”的销售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以一对一”的销售模式。生产的含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制造,还包括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设计方案等个性化服务,甚至出现体验式生产、参与式生产等模式。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此外由于能源和材料可就地取材,使得生产方式也将从“集中生产、全球分销”的模式向“分散生产、就地销售”转变。由于定制化、柔性化、快捷化的生产制造,资产适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功能将更多,也因此降低了资产专用性程度,进而转移和减少了企业进入与退出的沉没成本,市场进入壁垒较传统经济相比将实现进一步下降。

(四)企业组织的扁平化

在新技术革命下,生产逐渐呈现分散化特征,同时由于新能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改变了企业原本必须依靠大规模生产来降低企业单位成本、提高单位效益的规律。由于企业不必过度关注单位生产成本的问题,企业将可以实现生产和创新的分离,而创新大多发生在扁平式的组织,因此分散合作的生产方式可以实现对规模化定制化产品的生产服务。分散合作式的扁平化生产网络可以实现对全球化资源的高效利用,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以及市场差异性弱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迅速扩大,单一企业内部的规模效应逐步弱化,扁平化的全球生产规模效应逐步强化。在此背景下,传统经济模式下凭借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的垂直结构、中央集权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势将逐渐减弱,而扁平化、社会化的中小企业优势将逐步增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减弱,从而导致行业竞争性加强,潜在进入者和替代性竞争者进入难度加大,企业间合作需求将不断加大。

二、新技术革命对未来海运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能源结构调整下海运规模和货类结构将发生变化

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中仍大量依托煤炭、石油等能源,而这些能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因此,目前海上运输货类结构中仍以石油、煤炭等大宗能源物资为主,几乎占整个海上运输货运量的50%以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能源结构逐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且能源分布相对均衡,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能源的共享,在此背景下,煤炭、石油等大宗货物的海上运输需求将得到进一步减少,海上运输的货种将向高附加值的货物转型。

(二)海上运输地理空间范围发生变化endprint

目前,由于各国在能源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国际海运的运输地理空间往往跨度范围较大,多数为横跨大洋的远洋运输。然而,随着具有分散特点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销售模式逐步向“分散生产、就地销售”转变,初级产品更多地往原料产地集聚,消费品更多地往消费地集聚。这种趋势下,跨区域的长距离运输需求将放缓,相较而言由于就近生产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近距离的海上和内河运输需求将得到显著增长。海上运输的地理空间范围将逐渐实现由跨洲域的远洋运输为主向以洲域内的近洋或本国内的水路运输为主转变。

(三)港航装备技术和生产技术发生变化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将成为其主要的技术特征。从海运领域来看,受制于天气、安全等因素考虑,海上运输尚未达到较快的航行速度。然而,在未来智能化技术的变革下,船舶无人駕驶技术将得到推广使用,且随着船舶技术的改善海上航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从港口领域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虽已推出码头自动化生产技术,但从目前的使用来看,大多是半自动化码头,且受到工人工会的牵制,自动化码头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在新技术革命下,码头生产作业具有极强的机械可替代性,因此可能成为率先被自动化革命的领域之一。此外,从港航装备动力能源的使用来看,为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港航装备将更多采用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并且通过能源回收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微循环;船舶在航可通过移动式的能源搜集技术随时获得可再生能源,而港口装卸运输设备也可通过插电式和燃烧电池型通过分散式的建筑获得能源完成作业过程。由于贸易结构、货物结构的变化,未来集装箱的尺寸、种类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小尺寸箱型以及特种箱型将会增加,甚至会出现更便于货物集成搬运和分解的运输单元,以满足客户小批量、多批次的及时运输的需要。

(四)运输组织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自1956年诞生海上集装箱运输以来,尽管航运界对运输方式进行了持续性地改进,但事实上还是一直沿用着不断追求规模化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的发展思路,如通过单一的标准化的服务来追求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当前,新技术革命正在导致制造业向具有柔性的小规模定制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作为制造业供应链各环节之间无缝链接的物流,必然需要与制造业的这种生产方式对接,以形成对市场具有敏捷响应能力的既能按一定规模性组织运输,但同时又能满足市场对个性化定制式运输方式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客户对于海运服务需求将更多体现为多样化、柔性化的大规模定制运输服务。例如,2012年日产汽车将其国内生产全部转移至日本九州地区,其转移的目的在于通过九州的门司港距离韩国较近,便利化零部件的采购。在此背景下,韩国釜山港定制化设计了针对尼桑零配件的海上运输模式,通过滚装运输方式,采用小型集装箱,根据日产汽车生产计划通过海陆联运方式及时将汽车配件运至工厂,此种模式下日产自身的仓储需求减少了1/4,缩减了企业物流成本。

(五)大数据影响下海运信息体系的变化

在海运物流过程中,围绕货物提单组织着大量的供应链信息,包括贸易、关检、运输、物流等一系列的信息,多达数十种的业务单证,牵扯销售、采购、贸易商、承运人、口岸部门、港口、仓储等一系列的主体角色。由于各个海运物流体系中的主体根据自己的需求订立了不同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导致海运物流体系中的数据格式纷繁复杂。在新技术经济革命下,大数据的应用乃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将对海运信息体系产生影响,海运各个环节中的信息将实现更为高效的传输、共享和交换,当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货主、海关、承运人、保险公司都可以追溯可靠的电子证据,从而清楚的界定各方承担的责任,提高付款、交收、理赔的处理效率。与此同时,航运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改变现有的航运信用评价系统,海运物流各个主体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的可信交易,而原来的作为交易中间见证者角色的货运代理和航运经纪人其角色将更加接近技术顾问。

三、基于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海运业的发展趋势

(一)形成“多点直航、干线辅助”的“短、频、快”海运网络格局

目前,无论集装箱运输还是大宗散货运输往往通过建立干支衔接的海运网络体系结构,来实现远洋长距离运输的规模经济性,枢纽港通过支线港的喂给集聚足够的货源,再将货物装上大型船舶经过远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的枢纽港进行货物的集散。也因此可以看到自2008年以来,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船舶大型化不断加剧,18000TEU、22000TEU的集装箱船氤氲而生。然而新技术革命下,运输货量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甚至出现萎缩,运输货物逐步由高附加值货物转变,运输距离将由以长距离运输为主向区域内的近距离运输为主转变,货物运输对时效要求将越来越高,货主对货物运输要求将变得更加多样。在此背景下,构建“短、频、快”的海运网络格局将成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航线网络将由“干支衔接、枢纽辐射”式的网络结构向“多点直航、干线辅助”式的航线网络转变,枢纽港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减弱,区域内港与港之间的航线航班密度将得到不断加密,船舶继续大型化的趋势将得到停止,为了应对多频次的船舶停靠装卸作业,港口作业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二)构建面向客户的海运物流服务供应链

传统港航企业的经营模式重点在于构建供应链中的港口节点、物流节点以及船舶航线,仅仅是实现“点”和“线”的经营,港航企业服务的对象多数为大客户,针对大客户主要设计相应物流服务。然而,新技术革命下加工制造业实现多批次、小批量、分散式的生产,企业分布也将逐渐由地理上的产业集群在互联网技术和高效的物流体系支撑下变得更加分散。港航企业服务的对象将是扁平化的中小企业,物流运输模式将是从分散分布的工厂集聚货源再经由水路运输运至目的港并集散至目的地的分散的货主手里,因此港航企业需要构建面向客户的整个海运服务服务供应链,除掌握港航段的运输服务外,还需要提供门到门的末端运输服务,将港航企业的“点”和“线”的经营向“点、线、面”的协同经营转变。未来港航企业的竞争将转向其所构建的海运物流服务供应链转变。且由于面对众多中小企业货主多样化的需求,其构建的海运服务供应链要能进行柔性化的模块组合,提供定制化的“门到门”物流服务。endprint

(三)港航资源将实现有效共享

新技术革命的技术特征之一在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共享经济模式是基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目前港航产业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合作机制难以形成等因素,存在者大量资源利用不均,包括岸线、运输工具、仓库、船舶舱位等等,也就产生了诸如全球范围内码头泊位存在结构性过剩、全球范围运力过剩、汽车运输空载等问题。而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下,海运业可以通过搭建基于大数据的运营平台,通过数据进行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各类海运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例如,码頭岸线资源的共享租用、船舶舱位资源的共享租用等等,以马士基为主推进的2M联盟即是船舶舱位资源共享的应用与推行。

(四)港口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生态港”发展

目前,新技术革命对于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港口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在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日益稀缺的时候,港区土地的开发使用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对港口生产能力的考量指标将由单一的以吞吐量考量转变为对单位资源产出效率的考量,例如每百米岸线吞吐量或单位面积吞吐量产出率等。同时,在港口装卸作业模式方面,将更多的体现在对多维空间的全面利用,从而实现港口作业方式的集约化。例如,新加坡提出的“新一代集装箱码头”即是要解决在非常有限的土地岸线资源下如何实现港口生产能力的提升。由于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为了高效利用岸线和土地资源,将更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并且将实现码头装卸工艺在立体空间上的利用,构建双层甚至多层码头作业体系。而且为了减少二氧化碳乃至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港口机械、船舶所使用的燃料等能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海潮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此外,港口之间,港口与城市之间将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实现高效对接,集疏运体系将与城市生活高效分离,口岸海关、海事、边检等将实现信息的高效协同,从而形成港口与城市经济共生的生态综合体。

(五)航运企业组织将实现扁平化的分散合作

目前,全球航运企业大多数是规模化运作的企业,例如集装箱海运市场上马士基、达飞、中远海的规模化企业控制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是垂直化的企业,在市场上能占据较大份额原因在于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在新技术革命生产环节下,客户对于海运服务、港口服务乃至整个的海运物流服务将呈现多样化的需求,甚至对于船队规模、船型设计乃至货物的装载方式可能都会存在多种多样的恶需求。在此背景下,垂直型组织的航运企业将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企业也必须通过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海运服务模式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航运企业将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发展,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创造能力。大的航运集团企业采用集约化战略分解为许多中小企业模块,从而将这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航运物流网络中,通过分散合作实现物流资源、客户资源、船队资源等共享,提供更加柔性化、定制化的海运服务。

参考文献:

[1]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

[2] 孙乐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工业革命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J).天津社会科学,2017,01.

[3] MARKILLIE P.A.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Special Report Manufacturing and Innovation[M].London,UK:Economist, 2012, Apr.21st

[4] 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选择(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2

[5] 谢燮. 颠覆式创新与水运长远趋势(Z),香港理工大学,2015.11.25

[6] 杰里米.里夫金. 零边际成本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1

[7] 黄群慧,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3,01(1):5-18.

[8] 戚聿东,刘健. 第三次工业革命驱使下产业组织转型[J]. 财经问题研究,2014,1(01):27-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