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吉林省民宿设计研究
2017-11-03李天骄吴翠灵
李天骄 吴翠灵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吉林省民宿设计研究
李天骄 吴翠灵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民宿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乡土原生态姿势以及个性文化成为乡村旅游中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目前,在民宿设计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设计理论相对落后,设计者对其研究专业的知识欠缺等问题。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对吉林省民宿设计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民宿类型和特点的归纳,提出民宿设计过程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吉林省民宿设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旅游;民宿;设计;策略
0 引言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文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政策推动下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性文化特色鲜明,有将近 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吉林省民宿最初由农家乐发展而来,多为当地居民利用自家闲置房为游客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目前大部分还是农家乐、家庭旅馆、民俗村的开发、经营模式,存在着为大众旅游提供体验、休闲、住宿、餐饮综合型休闲游、体验游的健康发展趋势。
1 民宿定义
目前,民宿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民宿起源于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的朝圣或者参加庆典的活动。当时大量的宗教信徒来到朝圣地,因为条件有限,食宿只能由当地居民提供,这被认为是最初的民宿[1]。民宿在乡村中的发展则起源于18世纪法国贵族租赁农宅度假避暑。民宿的概念来源于日本“Minshuku”,其定义与英国的B&B ( bed&breakfast)相似,美国用homestay表示民宿,强调了民宿的家庭式。
在国内,台湾较早引进民宿的概念,于2001年发布《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的定义进行解释,即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2]。这一概念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引用。大陆因民宿起步较晚,对民宿的理解与农家乐、家庭旅店等混淆。胡敏(2007)最先在真正意义上研究国内民宿,他将民宿定义为提供餐饮与住宿的“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接待主体[3]。
吉林省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在民宿设计方面已有长达近10年的的探索、研究,在学术理论方面还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大部分以农家乐、家庭旅馆、民俗村研究为主。本文所做的民宿设计是基于这些民宿类型,结合当地现有民宿规模大小、经营特色等基本情况所做的论述。
2 吉林省民宿现状分析
2.1 吉林省民宿现状
2008 年,吉林省旅游局制定了《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民宿旅游发展。2015年吉林省拥有9个全国特色旅游名村镇,丰满区、双阳区、抚松县等多个乡镇依托地域和环境优势开展乡村民宿旅游,着力推出吃住玩在农家,开设垂钓、篝火晚会等体验性活动,农户带领游客体验别样的乡村生活。2016 鴜
年,万宝镇红旗村民宿、 鹭湖八铺炕等10家民宿被评为“吉林省十佳主题民宿”。据2017年3月份统计,去哪儿网、携程网、途牛三大著名租房网有客栈+家庭旅馆77、90、78家,Airbnd 中国(专业国际租房 网)民宿306家。吉林省民宿分布情况(见表1)。2.2民宿主要类型通过大量调研走访,将吉林省民宿类型进行以下归纳(见表2)。
表2 吉林省民宿类型概览表
2.3 吉林省民宿特点及发展优势
吉林省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丰富多变,地域性文化鲜明,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东部地区:湿润多雨,群山环绕,有长白天池、冰雪瀑布、边境口岸等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主要有高句丽、渤海国文化、朝鲜族文化,朝鲜族独特的传统服饰、居住环境、民俗活动深受游客喜爱。长白山地区的木刻楞居住建筑形式为满族木文化遗存。中部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地势平坦种植环境优越,拥有世界级著名植被景观带。民俗文化主要有辽金文化、满族文化,多民族交融形成韵味独特的关东文化。古遗迹丰富,主要有辽金遗址、西团山墓群等。西部地区:四季分明,湖泊、草原资源最为丰富,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带。有着逐水草而居的蒙古部落文化,蒙古包居住形式、游牧渔猎生活方式、民族服饰、饮食习惯受到游客的欢迎。
吉林省民宿受国内外发展影响,开始向个性化、地方性、乡土化、产业化的形态转型。从最初以“吃”为主功能的农家乐到以“住”为主的家庭旅馆、村野客栈转型。目前,吉林省20个县区形成了由历史文化旅游线、山水生态旅游线带动的民宿村、民宿带格局。
3 吉林省民宿设计存在问题
3.1 缺乏良好的整体规划
目前,吉林省部分地方经营者自发性开展乡村民宿设计,缺乏整体规划的前瞻性和引导意识,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大规模建设,民宿主题单一;破坏乡村原有风貌;缺乏专业指导,安全无保障;建筑朝向、规模杂乱。
3.2 设计感不足
吉林省民宿建筑设计存在跟风和盲目性建设的问题,缺乏专业设计,仍按照固有的营建模式进行建设,缺少对当地乡土文化和建筑的深入理解、应用。存在以下问题:建筑形式较为单一,单体功能空间趋于单调,室内装饰趋于同质化,立面造型缺少自家特色。
3.3 基础设施滞后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长期以来处于自发状态,基础设施建设尚未齐全,如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公厕、应急救援等有待完善。现有基础设施配置还未满足民宿设计发展的需求。
3.4 地域性人文、自然特色彰显不足
民宿设计缺乏具有农家色彩的文化内涵,基本还处于农家乐的移植和转型阶段,休闲和体验主要体现在“食宿”上,与民宿的“草根性”、“接地气”特点相去甚远,空间场所的设置缺乏乡野性和体验性。
4 吉林省民宿设计关键性策略
4.1 统一规划,整体布局
结合吉林省旅游规划、区域特点,进行点、线、面状介入式规划,全面统筹,结合原有、已形成的村落特点、形态脉络,进行本土性的规划设计,结合配套设施的设置,做到最少最自然的人为干预,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和破坏。
4.2 民宿内部功能空间的提升
对建筑内部功能空间提升分为加建、改建、新建三种方式。其中,加建,以建筑本体为基本功能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对已有空间进行新功能置入。改建,在保持原有空间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调整设计。新建,从空间布局入手,在内部功能空间上设置多样空间,满足游客休闲游、体验游多方面需求。
4.3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
民宿设计是区域性设计,不仅是建筑单体的设计,还包括考虑到当地建筑形式、材料、文化风俗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有协调式和对比式整合二种形式。建筑外部造型采用“新”与“旧”的叠合和融合,民宿组团间使用乡土材料与外结合而更进紧密,外部空间环境形成系统。建筑材料与色彩沿用地方色彩而有所更新。在建筑规模尺度上,再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结合新功能空间进行设计。院落围墙的处理做到私密而宁静。
4.4 人文活动体验性植入
第一,文化、艺术体验。延边朝鲜族有地窖辣白菜文化体验园、金达莱文化苑,吉林省前郭县所独有的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也使游客贴实感受到草原文化内涵;第二,民俗风情体验。延边朝鲜族的老人节、荡秋千等民族活动,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满族东海女真的野神祭、爬犁等民族活动;第三,乡野生活体验。在长白山举行采摘蓝莓、人参节,野菜挖掘活动 鴜。辽源市 鹭湖进行鱼塘垂钓、森林狩猎,开展季节性的农事体验活动。
5 结论
从乡村旅游角度过对吉林省民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吉林省民宿设计尚不完善,存在缺乏良好的整体规划、设计感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不足点,针对这些不足点,在整体规划、民宿内部功能空间、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等方面提出可供实际参考的策略、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吉林省民宿设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朱晨霞.浙江永嘉县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张雪丽,胡敏.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民宿产业定位、现状及其发展途径分析——以杭州市民宿业为例[J]. 价值工程,2016,(23):101-103.
[3]郑健雄,施欣仪.新乡村主义与乡村旅游发展[J]. 乡村旅游研究( 台北) ,2007( 6) : 1-17.
[4]翟健. 乡建背景下的精品民宿设计研究[D]. 浙江大学,2016.
[5]]全继月. 吉林省旅游业现状分析[J]. 北方经贸,2016,(01):147-148.
[6]杨珍珍,唐建. 老宅新生——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探析[J]. 设计,2017,(09):158-160.
[7]王莹莹. 河南传统民居民宿设计传承开发初探[J]. 艺术科技,2016,(06):315-316.
TU7
B
1007-6344(2017)09-0081-02
李天骄/女/副教授/1972年2月/硕士/专业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吴翠灵/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