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记录下的滇越铁路
2017-11-03程毅芳
■ 程毅芳
档案记录下的滇越铁路
■ 程毅芳
日前,一则消息映入笔者的眼帘。“拥有全球第11座凯旋门、6万方生态湖水体、大型儿童游乐场的位于滇池旅游度假区内的滇越铁路主题公园将于2018年开园。公园主打"中法风情",目前项目的80%已建成投用,景观效果更加靓丽,成为昆明乃至西南地区一流的集绿色开放、生态环保、市民观光、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综合公园。”如此美妙的构思与设计,无疑将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万千游客。然而,既然是滇越铁路主题公园就不能只有"中法风情"、凯旋门和红酒。笔者希望借滇越铁路主题公园的热点翻开档案记录下的滇越铁路点点历史。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这句广为流传的民谣就源于滇越铁路。不过这条被百年岁月磨得雪亮的铁轨注定永刻着历史的屈辱。
一百年前,法国人开辟了云南通向大海的陆路通道——滇越铁路。它是中国现存最长的一条轨距为1000mm的窄轨铁路,所用的是100年前法国钢制枕木。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之一,也是连接中国云南省会昆明市与越南首都河内和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市的国际铁路。铁路全长859公里,分南北两大段:南段在越南境内,称越段;自中越边境的老街市(越南老街省省会)经首都河内至海防市,长394公里,于1901年动工,1903年告成。北段在中国境内,自老街市跨越红河铁路大桥进入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经碧色寨到昆明,称滇段(又称昆河铁路)。档案记载的基本数据为正线铺轨464.567公里,设置车站34个,于1903年动工,1910年竣工。配备蒸汽机车29台、车辆508辆,线路上有铁桥22座997.15米,石桥108座3118米,隧道158座17864米,南北线路高差1940米,曲线占53%,最小曲线半径80米,最大坡度30‰。
滇段工程非常艰巨,从中越边境的河口镇至昆明市直线距离不到300公里,但从河口镇的海拔76米,到昆明呈贡水塘站的海拔2030米,在464.567公里的线路海拔高度差达到1954米,就给滇越铁路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并且滇段铁路全线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同时跨越了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穿越了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桥梁隧道工程在当时举世无双。平均3公里1个隧道、1公里1座桥涵!其中有44公里的区段,海拔高差达1242米,平均坡度达千分之二十,这在当时的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铁路修筑过程中,法国殖民者对中国筑路工人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奴役、压迫。仅在滇段修筑过程中,除役使云南各族人民外,还从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等省招募大量民工,前后7年间,总数不下二三十万,因工程浩大、天气炎热被虐待折磨致死者1.2万人,所以有“一根钢轨一条人命”的民谣。
上世纪70年代,昆明铁路局为搜集滇越铁路史料,派人走访河北省的5个县7个公社15个生产大队的数十位80岁以上的老人,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当年法国人在当地“招工”去修滇越铁路所受遭遇的资料。足以说明“一根钢轨一条人命”的真确。现从档案资料中选取一例。1904年夏,几个法国人带着几个中国人来到河北省固城县打出“招工”的旗号。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无人知晓,招工的人也闪烁其词。招工的条件是:凡愿去者,每人先发80大洋的安家费,工资每人每月10个大洋。干满3个月可回家。而当时当地是天干地旱,粮食歉收。这样的条件对当地人来说无异于天降甘霖。西辛庄的董志喜等11人,东辛庄的董民等5人被招工了。但80大洋的安家费并未完全兑现,有人一分未得。几年后,西辛庄的董志喜、东辛庄的董民回到家乡并诉说了他们的苦难经历。有4000名工人被带到天津经过十天的颠簸到达越南的海防,然后被转运至云南的河口、湾塘、老范寨等地修建滇越铁路。由于条件恶劣,许多工人在海船上就病死被扔进了大海。由于南溪河谷一带的气候异常湿热,施工条件又极其恶劣,监工的洋人又对工人施以虐待,经常将工人们的辫子拴在一起强迫劳动,缺医少药,疾病蔓延。公棚中每天都有死去的工人。由于实在活不下去,董志喜等30余人于第二年的正月十三逃离工地,同年八月十四,只有董志喜等几人回到家乡。20余人死于路途之中。在铁路修筑过程中,法国殖民者对中国筑路工人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奴役、压迫。固城县筑路工人们的遭遇只是千万个修筑滇越铁路劳工悲惨遭遇的缩影,是滇越铁路血泪筑路史的片段。据法方统计仅在滇段修筑过程中,除役使云南各族人民外,还从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等省招募大量民工,前后7年间,总数不下二三十万,因工程浩大、天气炎热被虐待折磨致死者1.2万人。
在云南省档案馆的史料中,保存着当时的记录。每个劳工每天要完成土方1.37至2.46立方米,石方0.34至0.62立方米,因而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遇到山体坚硬的花岗石还得披星戴月完成当天任务量。然而,劳工的工资却极为微薄。清政府驻蒙自铁路局会办贺宗章在《幻影谈》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每棚能行者十无一二。外人见而恶之,不问已死未死,火焚其棚,随覆之以土。或病坐路旁奄奄一息,外人过者,以足踢之深涧。”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1月)湖南候补道沈祖燕奉命到滇越铁路施工沿线查访,以耳闻目睹据实禀报清廷:“洋包工督责甚严,每日须点名两次,偶有歇息,即扣资一日,稍不如意,鞭挞立至,偶有倦息,即以榛击之。种种苛虐,实不以人类相待。”沈祖燕在奏折中写道:“据沿路所查访,此次滇越铁路劳工所毙人数,其死于瘴、于疾、于饿毙、于虐待者,实不止六七万人计。”而印支铁路建设公司的统计死者仅为一万二千人。
滇越铁路的历史背景:清光绪九年(公元1885年),法国强迫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把越南变为法国的保护国。为了进一步入侵中国云南,同年12月,法国军队就向驻越南的清朝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清朝驻越军队、赴越滇军和桂军、黑旗军在谅山、宣光、临洮、镇南关等重大战役中重创法军,当时的法国如费理(Jules Ferry)内阁因此于1885年3月31日被赶下台。正当前方军队准备乘胜追击的关键时刻,清政府却于1885年4月7日发布停战撤军圣旨,并于6月9日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法国取得对越南的"保护权"以及在我国西南诸省通商和修筑铁路权。中法战争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结束。法国趁机把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等西南诸省。
我国西南各省物产丰富、交通闭塞,待开发的资源成了英、法两国掠夺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最封闭的地区修建滇越铁路的直接原因。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务商务专条》,取得将越南铁路拓展修入中国境内的修筑权。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3月23日),法国驻京公使吕班向清廷递交照会,要求获取修筑云南铁路特权。照会第三条称:“允许法国从越南修筑铁路至中国昆明。”软弱无能的满清政府屈服于法国的压力,承认法国在云南的筑路权。之后又由法国草拟了《中法滇越铁路章程》共34条,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签订。《路章》主要条款为:
◎河口至云南府,准许法国铁路公司修筑铁路,干线修成后还可修支线,铁路占用土地由中国无偿拨给。
◎中国地方官员为修筑铁路进行购料、招派、征地占房等有关事宜,要相助于法国。
◎外国人违法犯罪由法国领事处理。
◎中国地方官员负责保护铁路。
◎修建开办铁路所需应用的机械物资一律免税进口。
◎铁路产业可在80年后由中国收回,但须由铁路进款项内还清铁路各种费用,清算办法以法国铁路公司的进款账簿为准。
在法国人勘测线路期间,云南阻止洋人修路的事经常发生,而周云祥则最为著名。周云祥是云南建水县人,因打抱不平,得罪了官府。官府要拘捕周云祥时,他逃到了个旧矿山上,后来当了一个保查队长。此人既痛恨官府,也痛恨法国人。周云祥组织了将近两千多矿工成功伏击官军,恰好在这之前,蒙自抗法修路,清廷派兵镇压,个旧城空虚,周云祥带领矿工乘机占领了个旧城。占领个旧以后,队伍迅速壮大,他就号召大家打到临安府去。周云祥起义震惊一时,清廷急调贵州等省五十余营清兵围剿,法国军队由越南调兵增援。经血战临安,起义夭折。周云祥被押到昆明斩首示众,首级挂在昆明城墙上。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起义也作为中国历史上工人阶级首次反帝、反封建运动而载入史册。
中法两国在1903年10月29日正式签订了《滇越铁路章程》。法国获得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一条没有主权的滇越铁就开始修建。
1946年2月28日,中、法两国在重庆举行会谈并签署协定。明确规定:“废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所定滇越铁路章程,滇越铁路滇段由中国政府赎回。赎回之款由法国政府垫付,籍以补偿1940年以来中国政府及人民因日本干涉而致滇越铁路停运、海防封锁所受之物资损失。”
至此,滇越铁路滇段路权正式回归中国。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档案史志中心
封面简介
澄江县凤麓镇西龙潭戏台(任佩/摄)
澄江县凤麓镇西龙潭戏台坐落于澄江县凤麓镇西浦公园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檐枋上彩绘有精美图案。戏台台基高1.2米,两侧摆放的一对石狮雕刻精美。戏台有楹联云:“歌管楼台声细细;闲云潭影日悠悠。”“锣鼓喧嚣看剑影刀光天惊地动歌喉婉转多神酌;龙泉澄清喜藤缠树古石异台奇烟雨苍茫惹梦思。”
戏台对面的龙王寺内有清乾隆二十年(1755)镌刻的《轮流演戏碑记》一通。记录了每年过“立夏节”,到西龙潭祭祀龙王龙母,在该戏台演出传统地方戏曲情形。据史料记载,每年值立夏节令,当地都要请省内有名的戏班子和名艺人在该戏台上连续演唱三天三夜“会戏”。清末和民国初年昆明的秦洪班、群舞台、荣华茶园,个旧的同乐戏院、悦和戏院,当时云南有名的艺人如滇剧泰斗栗成之,滇剧四大名旦李瑞兰、竹八音、罗香圃,青衣皇后碧金玉,滇剧名角老生李少白,须生郑文斋、周锦堂,青衣名角李少兰,五音花脸李文明、王海廷等就曾到该戏台演出过。(澄江县文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