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解读

2017-11-03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恩格斯状况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黄 平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早年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在马恩经典著作里不是很著名。提到恩格斯的著作,人们通常会想到《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等在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之外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但是这本书也非常重要。它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今天我们解读这本书,主要目的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很早就开始关注工人阶级,关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用社会科学基本方法研究工人问题、工人阶级问题和英国劳资矛盾问题。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一个纺织业主家庭。在他出生的时候,德国还没有统一,相对于英国、法国发展稍微滞后。恩格斯在家乡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后,本来还想上大学,但是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所以他年纪轻轻就投身企业。1842年,22岁的恩格斯来到英国纺织业和早期工业最发达的城市——曼彻斯特,开始了对英国工人生活的第一手观察,与工人一块生活长达21个月。在19世纪40年代,社会科学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甚至连“社会学”一词的基本概念也没有正式形成。法国人孔德用过“社会学”这个词,跟马克思、恩格斯几乎同时代的英国人斯宾塞也写过《社会学原理》,但实际上他们所讲的社会学还不是我们今天的社会学概念。1845年,恩格斯在社会调查基础上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德文出版,可以说是社会学的最早著作。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发生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恩格斯会见马克思,两人开始了在理论上、政治上乃至生活上长达四十几年的亲密无间的合作。恩格斯来到英国的时候,欧洲或世界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在这里相对最成型、最成熟。相对于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的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的思想还是不成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整个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规律,尤其是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有系统深刻的经典阐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发表时,还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也还没有提出来。但是,恩格斯走出当时上流社会的酒吧、舞厅、咖啡馆、音乐会,与工人生活在一起,进行观察、访谈、思考而写作的这本书,成为了社会科学历史上第一本通过一手观察(专业名词叫“参与观察”)得来的著作,在社会科学史上属于开山之作。

我们今天学习《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看看恩格斯在这本书里究竟提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不仅在当时重要而且至今仍有启发意义;看看哪些问题在恩格斯晚年——四十几年后他为这本书的再版作序的时候,理论上又有怎样的交代。现在,中国进入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阶段,我们回过头来再认识这本书,再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的探索、思考和献身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对于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无裨益。

一、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篇幅不长,恩格斯却不惜笔墨,从一个个侧面讲述当时英国尤其是曼彻斯特工人阶级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同时期英国几个与曼彻斯特相类似的城市——伯明翰、利物浦、伦敦的相应情况。恩格斯以《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的文章为开篇,开宗明义地说:“工人们!我献给你们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我想把你们的状况、你们的苦难和斗争、你们的希望和要求的真实情况描绘给我的德国同胞们。我曾经在你们当中生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你们的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我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你们的状况,研究过我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但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我寻求的并不仅仅是和这个题目有关的抽象的知识,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

在当时的德国乃至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就有一个传统,就是抽象地讨论真理。马克思很年轻时也是离开实践,纯粹形而上学地讨论真理问题。这种脱离实践的真理讨论出于欧洲经院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属于教会,他们讨论的问题,抽象到我们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比如说“一个针尖上究竟能站几个天使?”恩格斯在《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文中说:“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才22岁的青年恩格斯,尽管出生于一个企业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是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的,但是他很早就选择了工人阶级的立场、劳动人民的立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立场。恩格斯一开始没有想到后来他们会有那么伟大的成就,恩格斯晚年也说,这些成就用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是最公正的,因为这些发现可以说都是马克思的。这也可以说是恩格斯谦虚,虽然在20来岁的时候,恩格斯并没有想到他后来成了马克思终身的伙伴和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奠基人之一,但是他已经选择了工人阶级的立场、劳动人民立场。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还说:“高兴的是这样一来我在获得实际生活知识的过程中有成效地度过了许多时间,否则这些时间也只是在客厅里的闲谈和讨厌的礼节中消磨掉;骄傲的是这样一来我就有机会为这个受压迫受诽谤的阶级做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件“应该做的事”的背后有其时代背景,即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和英国工人阶级在世界上都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在英国之前,曾经有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主导世界,但都没有产生现代资本主义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只是到别的国家和地区——非洲、拉丁美州去进行殖民。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第一个孕育成型的经典国家是英国。虽然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依然处于早期,但是已经不再是圈地运动时期,当时已经有了工业大工厂生产。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非常尖锐。但是在恩格斯写这本书之前,英国资产阶级或统治阶级上层没有出版过任何一本描述工人阶级状况的书。《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历史上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描述工人阶级状况的著作,也是整个社会科学历史上第一本用参与观察、用实际访谈方法描写工人阶级状况的著作。而当时资产阶级是一副什么样子呢?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你们的劳动的产品能卖出去的时候就靠你们的劳动发财,而一到这种间接的人肉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你们饿死。”英国政府虽然也曾对工人状况“表示关怀和好意,甚至还拨了一些经费,安排了一些调查委员会”,但他们的报告“都永远放在内务部的档案架上的废纸堆里”,并没有用于解决或者改善工人阶级生活、工作状况。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描述工人实际生活状况的生动文字,体现了恩格斯鲜明的阶级立场。

除了鲜明的阶级立场、亲自调研访谈和参与观察,恩格斯写这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大量借鉴已有的资料、文件、数据。这跟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有异曲同工的一面。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也用了大量的政府统计数据,包括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的描述,像大卫·李嘉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描述。恩格斯为了准确描述英国工人阶级的实际状况,“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他“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这样就产生一个客观效果,就是让那些反对恩格斯观点的人,无法反驳、否认恩格斯所引用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这本书分章从各个方面描述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首次揭示了当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资本主义以后所产生的特有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在此之前,英国也有工人,已经有了一些小作坊,也就是家庭工业、简单手工业乃至简单的锻造、制造业,但是集中进入大城市、大工厂的工人阶级还没有出现。恩格斯进行这项调研的时候,工人阶级刚刚在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伦敦等大城市产生。英国的这些大工业聚集区在1820年以后形成规模,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早期工厂条件很差,工人工作、生活艰苦。恩格斯为什么有那么鲜明的工人立场?因为他真正见到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对比了工人们来到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之前的生活状况:以前农村与世隔绝,农民干活并没有那么劳累,既看不到稠密的人口,也看不到城市里的赤贫以及与赤贫相伴随的犯罪,更没有资产阶级对工人的蔑视和侮辱;以前农村是田园风光,虽然不开放、不发展,但没有那么残酷的剥削,没有那么艰苦的劳动,没有那么稠密的人口,没有那么恶劣的生活环境。当时包括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在内,所有大城市都非常肮脏,粪便遍地、恶臭熏天,医疗条件极差,天花、霍乱、麻风病都是常见病,更别说肺结核与肝炎。因此,当时工人人均寿命也就30来岁。工人付出惨痛代价,又能得到什么呢?用马克思后来的话说,就是“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对于马克思的这个结论,恩格斯在这本书里已经描述出来了,但是没有马克思提炼的那么精辟。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恩格斯说,虽然他来自德国,英语也许不很地道,但是希望这本书“是平易近人的”。在恩格斯之前,欧洲也曾有为穷人、为弱者、为工人呼吁呐喊、著书立说的人,比如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康帕内拉等,但恩格斯是第一个直接用一手材料为工人阶级的贫困和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进行社会控诉的人。

在这本书里,恩格斯已经看到法国、德国也会像英国一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甚至后来断定美国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恩格斯说:“但是只有在大不列颠,特别是在英国本土,无产阶级的境况才具有完备的典型形式;而且也只有在英国,才能搜集到这样完整的并为官方的调查所证实了的必要材料,这正是对这个问题进行稍微详尽的阐述所必需的。我有机会在二十一个月内从亲身的观察和亲身的交往中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研究了他们的要求、他们的痛苦和快乐,同时又以必要的可靠的材料补充了自己的观察。这本书里所叙述的,都是我看到、听到和读到的。”“虽然德国无产阶级的境况还没有像英国那样典型,但是我们的社会制度到底是相同的;而且除非民族的理智及时地采取了为整个社会制度打下新基础的措施,这种社会制度的出现迟早会达到和北海彼岸同样尖锐的地步。在英国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和受压迫的那些根本原因,在德国也同样存在,而且照这样下去也一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这也是40多年后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中为什么说:“我有意地不删去本书中的许多预言,特别是青年时的热情使我大胆作出的英国即将发生社会革命的预言。值得惊奇的并不是这些预言中有那么多没有言中,倒是竟然有这样多已经实现了,还有当时我就预见到的(诚然我把时间估计得过于早了)大陆的、特别是美国的竞争将引起的英国工业的危急状态,现在也真正到来了。”

恩格斯作为一个普鲁士年轻人来到英国,首先是受到了傅里叶、欧文、圣西门、康帕内拉的影响,当然他也跟马克思一样,在哲学上受到康德、黑格尔的影响,在经济学上受到李嘉图的影响。他在这本书出版之前跟马克思有了历史性会见并开始了后来我们叫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1845年,也就是在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本书《神圣家族》也在德国出版。从1945年到1946年,他俩合著了第二本书——《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是马、恩创立唯物史观的标志性巨著。当然,他俩合作最成功、最经典的著作是1848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恩格斯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不只是揭露工人收入多么低、生活卫生条件多么差、境况多么悲惨,而且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内在规律,揭示了蒸汽机的发明、工厂的出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这本书没有停留于经验层面的经验研究、经验观察、经验描述,而是已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恩格斯在这本书的《导言》中说:“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英国是发生这样一种变革(这种变革愈是无声无息地进行,就愈是强有力)的典型国家,因此,英国也是这种变革的主要结果(无产阶级)发展的典型国家。”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搞市场经济改革,虽然与英国早期资产阶级残酷剥削的社会性质完全不同,但是市场依然是市场,里面有竞争关系,有供求关系,有劳资矛盾,还有城乡矛盾。回首我国改革发展历程,面对当前改革复杂形势,我们仍然不得不感慨叹服革命导师年轻时观察的敏锐性、思想的深刻性。今天要学好社会科学,读懂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体系发展——经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回头研读恩格斯早年的这本书,将是很有启发的。

恩格斯在这本书的《导言》中指出:“工人阶级的状况也就是绝大多数英国人民的状况。这几百万穷困不堪的人,他们昨天挣得的今天就吃光,他们用自己的发明和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英国的伟大,他们一天天地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一天天地更加迫切要求取得社会财富中的自己的一份。”“可是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直接靠工人的贫穷发财的厂主们,却不正视这种贫穷的状况。资产阶级认为自己是最强大的阶级——代表民族的阶级,他们羞于向全世界暴露英国的这个脓疮;他们不愿意承认工人的穷苦状况,因为对这种穷苦状况应负道义上的责任的,正是他们,正是有产的工业家阶级。”恩格斯写这本书,从开始到结尾的字里行间,既有对工人阶级的同情、对资产阶级的愤怒,也有对现状的深深忧虑。他警告说,“早就是英国资产阶级向工人让步的时候了,工人们不是在恳求,而是在威胁,在要求;要知道,不久也许就太晚了”,如果这样尖锐的劳资矛盾再不处理,“就必然会爆发革命,同这一革命比较起来,法国第一次革命和1794年简直就是儿戏”。在这本书里,恩格斯对伦敦东区劳动人民寄予厚望,因为这里是劳动人民最集中、居住条件最肮脏、犯罪频率最高、卫生条件最差的地区,当时恩格斯已经看到这里已经有工人在罢工,工人组织已经出现,所以他也已经开始使用“社会主义运动”甚至“共产主义”这样的名词。

恩格斯在这本书里除了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行详实描述,更重要的是分析了现代工人阶级形成的历史条件、产生原因以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性。1845年夏,恩格斯对这本书作补充评述,指出:“我主要是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性,而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说明无产阶级的这一斗争是完全合法的,是要用英国资产阶级的丑恶行径来戳穿他们的花言巧语。我写作这本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就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起诉书。”

这本书的末章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虽然当时剩余价值理论还没有诞生,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还没有得到科学揭示,但是资产阶级为了金钱、为了利润的贪婪本性已经被恩格斯剥去画皮。恩格斯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阶级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堕落,那样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那样腐朽,那样无力再前进一步。”“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这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大体是相同的描述。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说:“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恩格斯在这本书中的话则像是为《资本论》序言作的注释:“在这种贪得无厌和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人的心灵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是清白的。当然,这些英国资产者都是很好的丈夫和父亲,他们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私德,在日常的交往中,和其他一切资产者一样,也是一些可敬的和体面的人物;在商业关系上,他们甚至比德国人好些,他们不像我们的小商人那样讨价还价,斤斤较量,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归根到底,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个人的利益,特别是发财的渴望。”“英国资产者对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饿,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赚钱就行。一切生活关系都以能否赚钱来衡量,凡是不赚钱的都是蠢事,都不切实际,都是幻想。”那个时候,英国已经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了,是斯密、李嘉图等创立的。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这门专讲赚钱方法的科学就成为这些人所喜爱的科学。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政治经济学家。厂主对工人的关系并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厂主是‘资本’,工人是‘劳动’。”后来,马克思在写《资本论》之前也出过一本很著名的小册子叫《雇佣劳动与资本》。恩格斯在这个时候就提出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并且指出:“千万不要以为‘有教养的’英国人会公开承认这种自私自利。相反地,他用最可耻的伪善的假面具把它遮盖起来。”英国那时已经有慈善机构了,最早的慈善机构是教会创办的,资产阶级发展起来以后,就开始由政府出面创办慈善机构。恩格斯尖锐指出:“怎么,难道英国的财主就不关心穷人?他们不是已经创办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慈善机关吗?呵,不错,慈善机关!你们吸干了无产者最后的一滴血,然后再对他们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满的伪善的心灵感到快慰,并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人类恩人的姿态(其实你们还给被剥削者的只是他们应得的百分之一),好像这就对无产者有了什么好处似的!这种布施使施者比受者更加人格扫地;这种布施使得本来就被侮辱的人遭到更大的侮辱,要求那些被社会排挤并已失掉人的面貌的贱民放弃他最后的一点东西——人的称号;这种布施在用施舍物给不幸的人打上被唾弃的烙印以前,还要不幸的人卑躬屈膝地去乞求!”

在这本书里,恩格斯指出:“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恩格斯看到,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现实使英国工人阶级高度聚居,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后来,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加成熟以后,发现工人阶级除出卖劳动力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所以工人阶级又具有高度的无私性。在资本主义早期劳资矛盾冲突中,发生过很多自发的工人斗争,比如破坏机器,把老板揍一顿等等。恩格斯在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时候,发现在曼彻斯特这样的工业大城市,现代工业高度的组织性使得工人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工人阶级不再将自己境遇归咎为与资本家的个人恩怨和资本家个人道德。恩格斯在这本书中说,共产主义以消灭劳资敌对为目的,无产阶级对他们的奴役者愤怒是必然的,是正在开始的工人运动的最重要的杠杆;共产主义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事业。“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想到要向个别的人复仇,或者认为某个资产者在现存的条件下能够有不同于现在的行动。英国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正是从不归咎于个别人的原则出发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愈多,革命中的流血、报复和残酷性将愈少。”从他的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后来写入《共产党宣言》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的初始意义,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二、恩格斯晚年时如何看待这本书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1845年在德国莱比锡首次以德文出版之后,后来又几次再版,包括德文版、英文版、英国版、美国版。恩格斯老年时怎么看待自己年轻时写的这本书呢?在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谈到了这个问题:“这本书无论在优点方面或缺点方面都带有作者青年时代的痕迹。那时我24岁。现在我的年纪相当于那时的三倍,但是当我重读这本青年时期的著作时,发现它毫无使我羞愧的地方。”1892年恩格斯已年过七旬,马克思已去世10年,离这本书首次出版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说:“本书所描写的情况,至少就英国而言,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已成为过去。”资产阶级社会、英国社会、现代社会一天天改变,恩格斯说有两个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他认为,这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虽然这个规律在通行的教科书里没有明确提出。为什么会这样呢?恩格斯给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解释。他说,用这种狡猾的手段是不能真正实现最大盈利的,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就是要使盈利或利润最大化。“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辛劳。在英国,在工厂主对待工人的关系上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他说,尤其是大工厂主们“学会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把罢工——发生得适时的罢工——是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确实是这样:从1890年到今天,又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西方大企业家依然经常跟工会联合,安排工人罢工,以此跟政府讲条件,作为实现资本家利润的手段。他深刻地指出:“过去带头同工人阶级作斗争的最大的工厂主们,现在却首先起来呼吁和平和协调了。他们这样做是有很充分的理由的。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一种手段,可以使资本加速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并且压垮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活不下去的小竞争者。对于这少数人说来早年的那种小气的额外勒索不但已经毫无意义,而且成了大展宏图的严重障碍。”恩格斯说,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仍然处境悲惨,原因不应该到资本家这些小的欺压现象中去寻找,而应该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他运用《资本论》理论,揭示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工人为取得每天的一定数目的报酬而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在不多的几小时工作之后,他就把这笔工资的价值再生产出来了。但是,他的劳动合同却规定,工人必须再工作好几小时,以便完成一个工作日。工人用这个附加的几小时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不破费资本家一文钱,但仍然落入资本家的腰包。这就是这样一个制度的基础,这个制度使文明社会越来越分裂,一方面是一小撮路特希尔德们和万德比尔特们(当时的金融资本巨头和工业资本巨头——编者注),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广大的雇佣工人,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产生这个结果的,并不是这个或那个次要的困苦而是制度本身——这个事实现在已经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鲜明地显示出来。”

第二个变化是以前“霍乱、伤寒、天花以及其他流行病的一再发生,使英国资产者懂得了,如果他想使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不致成为这些疾病的牺牲者,就必须立即着手改善自己城市的卫生状况。因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9世纪90年代初,英国已经度过最残酷、最肮脏的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也不再处于最困难、最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中。恩格斯说:“英国现在已经度过了我所描写的这个资本主义剥削的青年时期,那么其他国家则刚刚踏进这个时期。”法国、德国、尤其美国,当时都正在走英国当初的道路,它们的工业比英国的年轻,但是发展速度比英国更快,已经达到与1844年英国工业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恩格斯指出,尤其是美国情况非常明显,美国工人阶级处的外部环境和英国工人很不相同,但是,无论在英国还是美国,都是同样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所以产生的结果虽然不是在各方面都相同,却仍然是属于同一性质的。恩格斯说,这个问题《资本论》已经极为详细地描述了英国工业繁荣达到顶点时的工人阶级的状况。这种状况也将是法国、德国乃至于美国将要发生的。

有意思的是,恩格斯还明确地说:“几乎用不着指出,本书在哲学、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总的理论观点,和我现在的观点绝不是完全一致的。1844年还没有现代的国际社会主义,从那时起,首先是并且几乎完全是由于马克思的功绩,它才发展成为科学。”恩格斯之前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小册子里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剩余价值。恩格斯到死也一点都不抢功,他说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的成果,尽管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序言中都说自己是和恩格斯一起发现唯物史观的。确实,《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他俩一起写的,《共产党宣言》是他俩一起写的,《资本论》第二卷三卷是马克思去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但是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第二版序言中,还是说从19世纪40年代他俩一起研究现代社会主义起,“首先是并且几乎完全是由于马克思的功绩”,社会主义才彻底发展成为科学;而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只不过是它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

既然是胚胎阶段,当然免不了有很多幼稚。他举的第一个例子是“本书,特别是在末尾,很强调这样一个论点: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恩格斯说:“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无益的,甚至还要更坏。只要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1789年的法国资产者也曾宣称资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但是贵族和僧侣不肯同意,这一论断——虽然当时它对封建主义来说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抽象的历史真理——很快就变成了一句纯粹是自作多情的空话而在革命斗争的火焰中烟消云散了。现在也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观点向工人鼓吹一种凌驾于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之上的社会主义,这些人如果不是还需要多多学习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凶恶的敌人,披着羊皮的豺狼。”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非常勇于修正自己早期的观点。

他举的第二个例子是对工业大危机周期长短的估算。恩格斯在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时候,把这个周期估计得太短,认为一个周期也就是五年,因为他“从1825年到1842年间的事变进程中得出来的”就是这个结论。“但是1842年到1868年的工业历史表明,这种周期实际上是十年,中间的危机只具有次要的性质,而且在1842年以后日趋消失。从1868年起情况又改变了。”我们知道,他这样的一个经济周期理论,到现在也还是成立的。当然,一个经济周期究竟多长,其中还有很多别的原因,包括1945年世界资本主义又进入新一轮发展以后,经济周期可以拉得更长。

他举的第三个例子也很重要,也就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初版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恩格斯认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有时也有改善,甚至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大量的失业后备军汹涌而来,由于工人不断被新机器排挤,由于现在同样日益受机器排挤的农业工人的移来,这种改善每次都又化为乌有。我们发现,工人阶级中只有两种‘受保护的人’的状况得到了长期的改善。”第一种是在大工厂里工作的工人。为什么呢?因为“法律把他们的工作日规定在较为合理的限度内,这使他们的体质得到了恢复,并且给了他们一种精神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又因他们集中在一定地区而加强了。他们的状况无疑要比1848年以前好。”第二种就是巨大的工联,也就是大工会。“这是那些绝大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成年男子劳动的生产部门的组织。无论是女工和童工的竞争,或者是机器的竞争,迄今为止都不能削弱它们的有组织的力量。机械工、粗细木工、泥瓦工都各自组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强大到能够成功地抵制采用机器,例如泥瓦工就是这样。从1848年以来,他们的状况无疑有了显著的改善;这方面最好的证明是:在十五年多的时期中,不但雇主非常满意他们,而且他们也非常满意雇主。他们形成了工人阶级中的贵族;他们为自己争到了比较舒适的地位,于是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他的“广大工人群众,他们的穷困和生活无保障的情况,现在至少和过去一样严重”。最悲惨的还是伦敦东区的劳动人民,“在失业时期那里充满了无穷的贫困、绝望和饥饿,在有工作做的时候又到处是肉体和精神的堕落”。到19世纪90年代,伦敦东区一直都是那样。

三、从恩格斯修正自己观点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马克思、恩格斯的成熟理论分析认为,在英国这样的经典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当它的生产力充分发展,财富充分涌现,才会产生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就是马克思的理论命题——“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我们知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实是在俄国建立的,而俄国在当时比恩格斯所生活的母国普鲁士还要落后,属于资本主义最不发达的边缘地带。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俄国这样的经济落后国家,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俄国资产阶级在二月革命之后就无法统治下去了。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当统治阶级再也统治不下去,当被统治阶级再也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革命的时机就成熟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揭示,如果当时情况不改善,工人阶级无法生活下去,社会底层再也无法忍受,英国就会爆发革命。而列宁分析发现,在俄国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底层无法忍受,而是上层无法统治,资产阶级太弱。俄国二月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统治不下去,当然俄国当时也面临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俄国当时的情况下,是先等着生产力发展还是先夺取政权?列宁选择了先夺取政权再发展生产力。夺取政权以后,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发展经济,挫败了十四国武装干涉。列宁选择的道路,不是坐等俄国变成一个成熟的像英国这样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再来搞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利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后来我们的中国革命则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当初,中国不但没有马克思经典论著所描述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模式,而且也没有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社会模式,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晚清的时候,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等等让清政府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中国历史出现了千年未见之大变局。那时候,中国没有现代工业,没有现代无产阶级,中国有大城市,但没有恩格斯所描述的英国曼彻斯特的工业发展程度。直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等个别城市才有一点点现代工业,但只占整个国家经济比重的3%。当然,上海也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地,我们党早期确实在那里多次领导革命的工人运动,但是列宁的苏俄道路在中国却没有走通。在俄国圣彼得堡,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利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无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府。而我们党则用了整整28年,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所领导的革命主体是农民而不是现代产业工人。

以前,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农民是落后的、倒退的,代表的是旧时代的生产力,而不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先进生产力。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农民社会。我们党最早本来也是和当时不成熟的资产阶级联合进行国民革命,和国民党合作北伐。国民党一开始也是要走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但是最后国民党背叛了,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政变,我们党被迫转到农村。到了农村怎么办?不依靠农民依靠谁?而且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所以我们党没有局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理论,在列宁走出了第一步,突破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之后,我们党走出了第二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社会进行革命。我们党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使农民成为革命的依靠力量和主力军。农民不像产业工人那样有天然的组织性,他们没有文化,却有自己的利益。农民加入到革命队伍里,红军、解放军就成了大熔炉、大学校,通过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有了组织性、纪律性、无私性,就有了文化。许多农村放牛娃十几岁赤脚参军,在党的军队里一天一天成长,后来成为了军队指挥员,新中国建立以后,成为我们国家的第一代管理者。我们党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贡献。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此后,我们国家走过一些弯路,发生过一些曲折,又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又从站起来到今天的富起来,并且还要强起来。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又扎根和立足中国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与贡献。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已经最近,中国已经跨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革命让我们站起来,改革开放让我们富起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在强起来。今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旗帜,走着一条截然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我们的这条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对照当年恩格斯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看看我们党今天怎么处理劳动人民的地位——对于工人也好、农民也好,我们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享有发展的成果,让广大百姓切切实实有获得感,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主力,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一贯宗旨。我们党的思想和宗旨,和马克思、恩格斯包括他们年轻时候的探索是一脉相承的。

恩格斯早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把自己献身给无产阶级崇高事业的人。他对英国工人阶级做一手观察,写出第一本关于现代工人阶级状况的书,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其价值和意义;书中的发现、观点,还有科学方法,现在读来也依然让我们非常感慨。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迁,现在英国已经不再是最发达、最典型的现代社会。1945年二战结束时,它一方面是战胜国,一方面又把它原来所谓的领导世界的指挥棒交给了美国,因为在二战中它的损失太大。现在英国正在脱离欧盟,对于英国或世界而言,这件事是祸是福现在还言之过早,因为脱欧的过程还很漫长,谈判也还要两年,两年中有很多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有很多实际的利益捆绑需要妥协。英国脱欧以后究竟是一个区域化、地区化、狭隘地方化的小英国,还是一个全球性的英国,现在我们也无从断定——尽管他们也提出要做一个不受欧盟影响的全球性的英国。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国家用资本主义的办法来实现发展,比我们先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它们有我们可学可借鉴的优秀的东西,包括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现在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创新,现在英国的创意产业很发达。今天的中英关系也是中欧关系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亲自去访问英国,提升中英关系。我们在读恩格斯这本书的同时,回顾英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就能看出时代的变化有它的必然也有它的偶然,可谓形势比人强。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有几个俄国人办了一个叫《祖国纪事》的杂志,1877年10月,该杂志刊登了一篇对《资本论》作出错误解释的文章,马克思写了一封并未寄出的回信。恩格斯说,马克思的信“看来是准备在俄国发表的,但是没有把它寄到彼得堡去,因为他担心,光是他的名字就会使刊登他的这篇答辩文章的刊物的存在遭到危险”。在这封信里,马克思说:“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如果忽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穷尽了一切真理的“终极真理”,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无疑就会滋生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左的僵化思想,以致把马克思奉为神灵,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当作《圣经》,这样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让我们落入形而上学的桎梏之中,从而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这就是恩格斯晚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第二版序言中修正自己的观点,说明相关结论、发现、观点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我们的启示。

因此,我们今天读经典、读原著,一方面要怀着虔诚之心认真学,回到原著本身,回到当时的历史时代,回到当时的问题脉络,才能真正地理解领悟原著要旨;另一方面,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典作家、经典著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才能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恩格斯状况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