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圣孟轲(五)

2017-11-03王蒙

当代贵州 2017年43期
关键词:义理云天事关

亚圣孟轲(五)

王蒙

孟子推崇的大丈夫——精英中的巨型成功人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突显了信仰坚定的特色。关键在品质,在内心追求——志,不在事功,具有信仰主义的某些特征。

孟子引用曾子的话说:“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说,只要自己认定的仁德正义、理直气壮之事,谁也不必害怕,一往无前也就能百战百胜。古今中外的勇士,其勇多半是与实力结合在一起的,到了孟子这里,更看重的则是义理,有了义理,天下无敌;输了义理,就休要逞雄。

古代的精英主义,集中表现为王天下亦即平天下的无敌仁政,这是孟子的四位一体的道德政治宏论。

由于注重义理,孟子在阅读、接受文学批评上也有迄今不可动摇的重要说法:“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还有被称作“知人论世”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等。

孟子还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对于今天网络与多媒体时代的人恰中要害。多媒体等的发达使一些糊涂人作出文学式微、小说灭亡的预言,就是说以为用不会思索的“耳目之官”的“视听”可以代替用“心之官”去“思”与“得”的“阅读”,这一类问题,孟子早就讲明白了。

孟子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由约入博,再由博入约;由略入详,再由详入略;由地面高入云天,再由云天稳稳落到地面;由平淡进入高亢激昂,再从高亢激昂回到“放其心”——踏踏实实地淡定安详……这是做人做文之道,为政为学之门。

在义理问题上,孟子的坚决与认真很感人,也许可以说孟子这方面的调子很高亢。在现实生活问题上,孟子的说法相当灵活。同样是圣人,有“圣之清者也”伯夷,有“圣之任者也”伊尹,有“圣之和者也”柳下惠,更有“圣之时者也”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不同的时势,不同的应对,这就是“圣之时者也”的含义,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所处的环境的复杂多变。

孟子立论的特点是:事关义理,事关根本性大概念,事关仁义、道德、天意、民心、王或霸或贼、义或利,他高调强势分析表达,体现了宏大概念的坚决性、绝对性与神性(信仰性)。而面对并未提高到这方面原则高度的具体事务处理,他灵活机动、不拘一格。他的善于上纲上线,又不拒务实机变,影响了两千余年到今日的国人思考方法、论辩方法与操作线路。好处是拎清矛盾性质,正名定性决定政策,明快、疏朗、简约,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坏处是气胜于理(逻辑),概念胜于本体实在,主体心志情怀胜于调查取证,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从属于分类学,结论取决于帽子;固然是天网恢恢大矣哉,终归是疏而难无失漏也。

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对我们仍然是有启发有意义的。他很有个性,他善于辩论,他文思纵横而且大义凛然,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初读《孟子》,对他的大言、雄辩、夸张、横空举例不无隔膜感,再读三读,渐渐感觉到孟轲的智慧与可爱。

猜你喜欢

义理云天事关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社区治理 检察赋能
竹之韵
曾华伟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胖夫妻减重200斤,成健身教练
事关你的“钱袋子”这些变化了解一下
以象数扫落象数
浅谈义理和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