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端深处梅正开
—— 追记丹寨县雅灰乡雅灰村党支部书记王正梅

2017-11-03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7年43期
关键词:支书养猪场村民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云端深处梅正开
—— 追记丹寨县雅灰乡雅灰村党支部书记王正梅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王正梅心中有党、信念坚定;心中有责、心系发展;心中有民、乐于奉献。

“王支书走了!”

9月29日,党支部书记王正梅离去的噩耗传来,丹寨县雅灰乡雅灰村一片悲恸。

42岁,正值盛年!这个群众心中的好干部、脱贫路上的“急先锋”,倒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

善谋富民之策矢志不渝兴产业

雅灰村是丹寨县最偏远的村寨,离县城64公里。山高坡陡,难觅一块平地,要发展,困难重重。

2007年,在外务工多年的王正梅一家回村,先后开办了饭店、洗车场、服装店。她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品行逐渐赢得村民的信任。

2013年,王正梅当选雅灰村副支书;2014年,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雅灰村,班子不和,人心涣散,村集体经济为零。

“感谢你们的信任,我一定全心全意为大家谋福利。”上任之初,王正梅立下誓言。

交通不便,出入之迂,严重阻碍了雅灰村的发展。

必须修路!王正梅咬紧牙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王正梅提出修机耕道的想法。

修机耕道要占用田地,村民坚决反对。王正梅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有时碰了一鼻子灰,她依然乐呵呵地与村民协商。

“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要占用我们的田地和林地,简直是异想天开。”杨正付家态度最坚决,修机耕道要占用他家4亩林地,他绝不同意。

王正梅多次去杨正付家协商。听闻杨正付多年前就想办养猪场,苦于在交通便捷处找不到平地,王正梅有了主意。

“有了机耕道,你可以找到平地办养猪场。你为家人,我为全组。”杨正付被王正梅的公心打动,最终同意了。

说干就干。没有资金,她去乡政府、驻村单位等部门争取工程款;没有人手,她走组串户号召村民义务出工;资金不够,她自己垫付了7万元。

王正梅带着工人三班倒,村民自愿出工,日夜鏖战。不到半年,两条宽3.5米,长4公里的机耕道竣工。

初战告捷!

王正梅趁热打铁,发展产业。她组织流转土地建成了129亩蓝莓基地、30亩蔬菜种植基地、18.9亩林下七彩野鸡养殖示范基地,还发展了稻田养鱼、养猪场等产业,带动了145户422人发展,雅灰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9.06%下降至2017年的30.94%。

“没有王支书当年苦口婆心地劝导,就没有我今天的养猪场。”走在平坦的机耕道上,杨正付感慨万千。

常办利民之事凝心聚力促和谐

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心交人,是王正梅赢得村民信任的秘诀。

雅灰村由原雅灰村和乌棉村合并而成,共328户1147人,山高人稀,维稳难度大,矛盾纠纷不间断。王正梅坚持以“诚”感人,用“信”服众。

一次,村民刘玉明和刘玉平两家正打地基盖房子,屋基不够宽,他们私自外延,占用了集体公路。由于地基坡度高,给坡下的杨兴贵和余再洪两家带来了安全隐患。一言不合,大动干戈。

化解矛盾,王正梅要求小矛盾不过夜、不出村,大纠纷不动手、不出乡。不管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她力求当日解决。三年来,累计调处群众纠纷130多起。

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王正梅开动脑筋,想出不少点子。

农村广播——“寨寨响”,是王正梅格外重视的舆论阵地。她安排专人每日播报有关交通、消防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农村党员,是王正梅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她坚持每月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及时宣讲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鼓励品行良好的村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雅灰村共有36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雅灰村党支部被评为丹寨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王正梅个人也获得了“全州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苗族文化,是王正梅正重点挖掘的文化资源。只要是对村民有利、能给村民带来发展的事情,王正梅都会努力去做好做实。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王正梅倡导建成了文化广场、健身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每年春节,王支书都号召大家参加春运会,唱山歌、跳苗族给哈舞,非常热闹。”忆起王正梅生前的为民情怀,村民肖高美眼噙热泪。

实验中采用了从碳到铜5种不同的重粒子,分别对NMOS器件、PMOS器件、CMOS反相器及3级CMOS反相器链进行扫描,注入到晶体管和电路中。不同的重粒子具有不同能量和不同的LET值,其能量和线性能量转移等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注入离子的能量范围为80~161MeV,而LET的能量范围为1.73~33.40MeV.CM2/Mg。

雅灰村80%是苗族,几乎所有苗族妇女掌握刺绣技巧。为抓住指尖上的财富,王正梅发起成立刺绣合作社。“为了寻找绣片花样,打通销售渠道,我开车带她前往台江不下30次。现在,合作社刚建起,她却再也看不到了。”王正梅的离去,成了丈夫徐奉波最深的伤痛。

恪守为民之责殚精竭虑写忠诚

王正梅最挂念村里的老年人、残疾人,总是尽己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

72岁的杨进明老人双目近乎失明,为维持一家人生计,儿子外出务工。王正梅每次下村都会给老人打扫卫生,自掏腰包给老人买食物。

“王支书就像我女儿一样照顾我。”得知王正梅去世的消息,杨进明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日行一善,贵在坚持,王正梅坚持每月按时给村里的特困老人送粮食。

“她一心装着全体村民,唯独没有自己。加班加点干工作,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雅灰村文书龙星仁落泪自责,“我没有尽到分担之责。”

长时操劳,积劳成疾。2015年3月,王正梅做了直肠癌切除手术,病情稍有好转,又马上投入村务工作。

其实,自2016年8月起,王正梅就偶感肚子疼痛,家人多次催促去医院检查,她总说“忙完这一阵再说!”

实在犟不过,丈夫只好把中药熬好装进保温杯,方便她工作时服用。王正梅背着药罐走组串户,每逢村民问起,她总是笑着说:“是感冒药。”

直到今年7月初,疼痛难忍,王正梅才去县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直肠癌复发,已是晚期。

住院期间,她依旧牵挂着村里的发展。

7月14日,简短的通话,成为村长唐崇美与王正梅的最后一次工作交流。

“她叫我一定要把蓝莓发展好,并要求我隐瞒病情。”挂断电话,唐崇美难受至极,“她走了,是雅灰村最大的损失!”

8月10日,雅灰乡召开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查漏补缺乡级评审工作会,王正梅忍着病痛,坚持回乡参会。

“王支书声音虚弱,脸色蜡黄,边说话边喘气,大家听得揪心。”龙星仁说,会还没开完,王正梅病情加重,家人紧急送往黔东南州医院抢救。

9月27日,也就是王正梅倒下的前两天,她拨通雅灰村驻村干部潘信春的电话,叮嘱他协助徐奉波把17.6万元劳务费发给村民,把6.02万元养殖基金交给村委会。

办事,她力求让村民满意;用钱,她坚持用在刀刃上。

“一心为公,两袖清风。”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10月4日出殡当天,村民们扶老携幼,一声声呼唤发自肺腑,震撼人心。

如今,王正梅安息在刘家坟蓝莓种植基地,四周浓雾萦绕,墓地旁的花圈鲜艳如初,宛如云端深处傲然绽放的梅花,成为村民心中永远矗立的丰碑,与青山同在,与大地共存。

办事,她力求让村民满意;用钱,她坚持用在刀刃上。图为王正梅(前右)生前组织雅灰村民参加运动会。(雅灰村供图)

猜你喜欢

支书养猪场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建议探寻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支书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