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中国整形外科的使命与担当
2017-11-02
王冰博士,整形外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赛妃整形技术院长,多个整形美容、整形器械研究学会重要成员。自从事医疗整形外科工作以来,王冰主刀过无数个创伤修复患者、求美人士的手术,在整形美容临床手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在深谙手术要点和弊端之后,她带领团队针对智能手术辅助系统与手术器械展开改良创新工作,充分利用影像技术取得了多项专利,让整形外科手术得以逐步趋于精致与细腻,大大提高了整形手术的精准性、安全性,为推进整形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记者采访到王冰医师,分享她对医学美学的研究。
从“一”开始,引领创伤修复整形取得突破性进展
回想2001年,我国医疗整形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门槛高,费用高,公众认知度低。王冰作为三甲医院的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率先开始了创伤修复整形手术的研发工作,收治了大批烧伤、创伤、先天畸形患者,在颅颌面治疗和修复、耳鼻再造、皮肤创伤修复等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的临床手术,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一时间名声渐响。
传统的颅颌面、耳鼻再造、皮肤创伤修复等整形修复手术,主要采用移植和替代品植入的方法,但修复部位解剖结构复杂,个体差异明显,标准化替代品无法与每个患者高度贴合,很容易造成植入物功能受限和使用寿命偏短等问题,同时由于自体移植往往手术耗时长,易发生术区感染、疼痛等并发症,术后外观恢复往往较差。
对此,王冰筑巢引凤,吸引了诸多专业人才组成研发团队,创新应用3D打印技术,研发了适用于创伤修复整形领域的3D打印系统。理论上讲,3D打印系统利用超弹性打印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植入物,能够成功打印出仿生组织和器官,如耳朵、鼻子、皮肤、颌骨、腿骨等,可以有效打破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所存在的局限,并在修复重建过程中,精确构建修复部位的解剖标志以及周围组织关系,在模拟器官组织外观结构的同时,完成对部分生理功能的恢复重建。
目前,3D打印系统已进入全面实验阶段,打印出的组织或器官已成功应用于药物的体外筛选。随着研究不断深入,3D打印系统不仅将引领全国整形外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整形行业数字化的起点和标志,为中国整形外科技术开辟出一条自主研发之路。
技术革新,为微整形安全护航
随着整形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宣传,人们对于整形行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可,整形市场飞速扩张,医疗整形、微整形的概念在国内迅速地热了起来。赛妃整形就是在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在以王冰为首的专家团队的带领下,赛妃很快成为当时国内屈指可数的正规整形机构之一。
赛妃整形机构以微整形技术为主。王冰说:“微整形虽然是通过注射的方式来治疗,但其实并不简单。一旦操作失误,不仅无法从效果上保证美观,还可能出现红肿、感染甚至皮肤坏死等问题。但很多求美者因为经济原因,会选择没有资质的美容院进行风险比较大的微整形。”为了简化操作流程,节省时间和费用,王冰与研发团队将微整形领域技术研发作为科研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
其实早在赛妃成立之前,王冰在组织工程研究、干细胞研究方面,以及当下热门的年轻化和抗衰老方面,都展开了多项基础研究,并十分看重脂肪干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王冰改良了脂肪移植设备,研发出一套自体脂肪移植相关设备,将自体脂肪移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操作简单,灵活性高,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大幅度降低了手术费用。仅用了几个月时间,自体脂肪移植相关设备就成为整形美容行业普及率最高的专利技术。
王冰介绍说,自体脂肪移植相关设备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真空泵进行脂肪的抽取和注射,并能够实时监测管道压力进行反馈,保证压力恒定。整套设备在封闭状态下完成脂肪移植的全过程,减小感染风险,在移植过程中,也可通过超声波仪器实时探查脂肪抽取和推注的过程,辅助医师判断,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减轻伤害的风险,为微整形技术的安全护航。
成果分享,建立整形外科临床交流平台
作为国内整形外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前辈,王冰不仅关注医疗、科研,在教育上也成为整形外科行业的执牛耳者。近年来,王冰不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于各大传播度高的学术刊物上,同时接受多个整形美容、整形器械研究学会的委任,担任重要职务,交流研究经验,努力促成国家整形外科临床交流平台的建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冰联合多家合作医院,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推出了整形美容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力求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整形外科医联体,建立各省份间的对接平台,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等模式合作,交流学术成果,将最前沿的整形技术下沉服务于基层。
从业十余年,王冰见证了中国整形外科行业从创建到规模壮大的过程。面对如今的成就,王冰踌躇满志。站在新起点,站在医改前线,她重新肩负起中国医疗整形行业的使命和责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