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西方摩天大楼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的启示

2017-11-02曾洪豪谢晶

城市地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西方摩天大楼当代

曾洪豪+谢晶

摘要:摩天大楼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当代中国,快速发展导致的大规模高层建筑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也影响了城市人文特色的塑造。本文从西方摩天大楼的发展方向入手,分析比较了当代美英两国对于当代摩天大楼的态度,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当代摩天大楼发展应探索的新方向。

关键词:当代;摩天大楼;西方;中国

一、当代中国摩天大楼的现状

根据维基百科2017年5月的世界十大高楼排名,亚洲中已有七座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除了韩国釜山乐天世界大厦之外,其余六座都矗立在中华大地之上。

虽然我国摩天大楼真正开始起步发展得从改革开放之后算起,但是30多年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据《2012年世界高层建筑报告》,截止2012年,中国是全球拥有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共122座,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为排名第二的阿联酋数量的三倍,建筑平均高度超过300米。其中,已建成超高层建筑有34%位于华东,为最密集地区;在建的超高层建筑则主要集中于华中和华南,比重分别为23%和21%。

中国由于是人口大国,建造数量庞大的摩天大楼是有效解决人多地少的有效手段,但从建设投资的角度来看,超过300米,摩天大楼就失去了节约用地换来的经济价值,而它带来的环保,能耗,城市宜居性与城市历史风貌延续的矛盾等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思考。首先是环保和能耗问题,林立的高层建筑在市中心区往往非常密集,如果不注意适当的间距,就会对于其北侧的建筑物和绿化景观造成日照的问题,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北侧建筑物内部的采光能耗和增加了绿化的难度。其次是城市宜居性问题,高层建筑的风振动会给人带来不舒适感,除建筑内部,由于风遇到高密度的摩天大楼,气流收缩产生负压,容易出现涡流,对于周围街道上的行人,也会造成不舒适感。与此同时,现代的高层建筑仍然会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容易造成城市里的光污染。高密度“玻璃盒子”的反射区内,气溫会升高,在夏季,会造成不舒适的小气候。最后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延续问题,当代中国城市普遍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即城市的识别性不强,换言之是缺乏城市特色。追根溯源,是由于随意大规模拆除旧城替换为新建的摩天大楼,这在无形当中破坏了城市的历史风貌。

西方摩天大楼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较中国早很多,对当代西方摩天大楼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能对中国未来的摩天大楼的发展方向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美国摩天大楼的发展方向

(一)摩天大楼的发源地。

提到“摩天大楼”一词,就不得不想到它的发源地芝加哥。18世纪的芝加哥,还是印第安部落的领地,直到1837年,芝加哥市设立,当时的人口仅有4000人。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到1865年时,美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完备,芝加哥也在快速发展。随着美国西部大量矿藏资源的开发,芝加哥这个西部重镇,从1859年到1900年,由只有3万人口的小城,一跃成为拥有近170万人口的大都会,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为33%。这样短时间内的人口激增迫使芝加哥急需一种新的向上发展的建筑形式来解决城市中心面积紧俏的问题。加之1871年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火灾

“芝加哥大火”,将之前杂乱无章的6万多栋木构建筑烧成灰烬,芝加哥以一个新的姿态,即摩天大楼之城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二)绿色环保的摩天大楼。

如今的芝加哥,距离公认的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建于1885年,54.9米高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已经过去130多年,芝加哥旧的建筑理念已悄然更新,整个城市不再着力于新的建筑高度,而是无论从建筑师或是城市的管理者,都将绿色环保作为城市建造中的第一要务。2011年,芝加哥市长戴利发起了一场绿色改造运动,摩天大楼改造理所当然成为了这座摩天大楼之城中的重点对象。

位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现已改名韦莱集团大厦)建于1974,曾占据世界第一高楼20多年。这座大楼就花费了8500万美元进行改造,包括:在屋顶上安装风力涡轮,安装新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和一座绿色屋顶。改造运动之后,该大厦降低了50%的能耗。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屋顶确实能够解决一些城市的环境问题,例如热岛效应。天气炎热之时,普通的屋顶温度可达到70-82摄氏度,绿色屋顶可将温度降为26-32摄氏度。虽然绿色屋顶从使用率上来说可能觉得有点浪费,但是一栋摩天大楼增加一个绿色屋顶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公园,这对于城市的空气质量而言也有益处。有专家估算,芝加哥的绿色屋顶每年为市政府节约了1亿美元左右的能源开支。

现如今的芝加哥已成为绿色建筑的实验基地,用绿色点缀大楼,让环境更美好,已成为全芝加哥人民的共识。可以说,更高更大更昂贵的建筑并不再是城市值得骄傲的标签,做到不破坏城市生态,创建宜居环境才能让人们更热爱自己的城市和家园。

三、英国摩天大楼的发展方向

另一个西方的代表性国家是英国,虽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对待摩天大楼的热情上却远不如美国。笔者曾留学英国一年半,所以对于英国的城市面貌感触很深。英国的旧城保护意识十分强,而且英国人民也乐于在小尺度的城市中悠闲度日。伦敦是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当然避免不了有代表时代性的摩天大楼。然而,曼彻斯特作为英国第二大都市,如果按照节地的目的,本可以高楼林立,但现实却鲜有摩天大楼的身影,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种高度宜人的红砖城市,具有一定的城市特色。迄今为止曼彻斯特最高的摩天大楼B eetham Tower,它高度为168米,这和在湖南省的地级市湘潭所计划建造的“湘潭大汉新世界”高度相当。

(一)保护历史建筑。

英格兰人有守旧的思想,这种守旧思想值得鼓励和推崇,它表现为对旧建筑的翻新使用,保护,以及对于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追求。和中国的大拆大建不同的是,英国人对于历史建筑的重视度非常高,公众可以自由参与到城市规划与兴建中。笔者曾有幸跟随导师参与过这样的一次意见听证会,参与的人员职业各式各样,对于拆除旧建筑的态度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各自表达观点,规划人员把民众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后向议会和公众报告。经过必须要走的程序包括公众投票,才能够决定拆除一座老建筑或能否兴建一座摩天大楼。这种严格的法律和民主选择方式,也是英国能保留大量历史建筑的重要原因。

(二)质疑新建摩天大楼。

最近出现在伦敦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309.6米的碎片大厦,就面临着当初法国埃菲尔铁塔一样的问题,依然有很多的公众并不买账,认为它的外形丑陋,体量巨大,破坏了城市的天际线。在出现碎片大厦之前,还有一座摩天大楼也饱受争议,即诺曼福斯特设计的180米高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这座大楼因为造型的缘故还被称为“小黄瓜”。它是伦敦市中心战后的第一栋摩天大厦,彻底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随之而来的公众质疑声源源不断,主要针对的问题都是它的存在破坏了城市风貌,它与城市格格不入等等。随着伦敦的摩天大楼数量的增加,有人恐慌伦敦将来会变得像纽约的曼哈顿那样高楼林立,密不透气。

英国民众的这种恐慌实际上是对城市特色的一种坚持,也是对于文化传统的一种自豪感,在欧洲,二战以前,法规不允许商业建筑将阴影投落在住宅和公共建筑上,现如今,欧洲很多城市依然有着明确的规定: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当地教堂塔楼的高度。所以,限高也就成为了欧洲大陆少有摩天大楼的重要因素。

四、当代西方摩天大楼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的启示

对于中国而言,城市更新发展速度很快,摩天大厦数量的增加在帮助城市居民解决居住和工作问题的同时,相信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对于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大都市,可以从美国芝加哥的绿色改造运动中吸取宝贵经验,将绿色、环保和节能作为建造新大厦的标配,而对于南京,西安,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从英国和欧洲保护历史城市风貌的态度中吸取经验,建造新的摩天大厦不能以牺牲和破坏城市文化延续作为代价。而对于北京这样既属于商业金融中心的现代化大都市,又蕴涵文化的历史名城,建造摩天大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需要同时考虑环保宜居与城市历史风貌。

如今的中国,摩天大厦的建造不适用于用简单粗暴的更高更大来标志成功,它需要与人,以及自然协同共生,同时它的建造不能破坏一个城市的历史风貌。总之,摩天大楼的发展需探索一种可持续性,这样才能适应未来。

猜你喜欢

西方摩天大楼当代
Fantastic Dinosaurs神奇恐龙
摩天大楼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背后的当代
今天你喝可乐没?
摩天大楼的反恐绝招